分享

失落的世界:桌形山遍布的南美洲圭亚那高原

 白衣钱子 2023-11-24 发布于辽宁

1912年阿瑟·柯南道尔爵士所著的小说《失落的世界》风靡世界,而小说中翼手龙及其他史前期怪兽的栖身处并不是凭空虚构的,而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南美洲第二大高原—圭亚那高原,一个桌形山遍布,且发源了奥里诺科河系、亚马逊河系以及圭亚那的众多河流的的地方。

失落的世界:桌形山遍布的南美洲圭亚那高原

柯南道尔爵士笔下的《失落的世界》就是圭亚那高原

圭亚那高原地处南美大陆北部,奥里诺科平原与亚马孙平原之间,也是奥里诺科河与亚马孙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巴西、委内瑞拉和圭亚那三国均占有高原部分。整个圭亚那高原海拔在300-1500米之间,地势从南向东北缓斜,西南部边缘山岭陡立,存在许多的呈水平层次分布的桌状高地,主要是由中生代和第三纪沉积成的花岗岩、片麻岩和片岩构成,我们通常称为“桌形山”,如巴委圭三国交界的罗赖马山就是典型的桌形山,边缘陡峭、顶部平坦。

失落的世界:桌形山遍布的南美洲圭亚那高原

电影《飞屋环游记》中的圭亚那桌形山

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尔瀑布就是卡罗尼河支流丘伦河水从平顶高原奥扬特普伊山的陡壁直泻而下形成的。

失落的世界:桌形山遍布的南美洲圭亚那高原

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尔瀑布

那么圭亚那高原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需要追溯到几十亿年前的冥古宙太古代时期,圭亚那高原属于圭亚那地盾(Guiana Shield)边缘的中晚元古代盖层,是南美洲最古老的盖层之一。圭亚那地盾在太古代时就已成熟稳定,最老的岩石由深变质的片麻岩、麻粒岩和紫苏花岗岩组成——称为伊马塔卡杂岩,同位素测年显示其结晶成岩时限为35~36亿年。在遥远的太古代,南美洲的圭亚那地盾最早抬升成为古大陆,而此时地球上对大部分地方还是一片汪洋。后来随着地壳运动变迁到现今的位置。而且在长期湿热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侵蚀,岩性坚硬的地区便成了坡陡而顶部浑园的蚀余山。

失落的世界:桌形山遍布的南美洲圭亚那高原

失落的世界—罗赖马山,地处巴西委内瑞拉圭亚那交接

此外圭亚那高原地处热带,气候却不同于高原下面的亚马逊盆地平原。亚马逊平原是潮湿的热带气候(~30℃),但在圭亚那高原上则是相对温和(~10℃)的热带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的南部。主要是受地形抬升影响,几百米甚至千米高的岩石墙,是湿润气流难以逾越的障碍,但年平均降水量依然可以达到2000毫米以上。

失落的世界:桌形山遍布的南美洲圭亚那高原

南美洲第二大河—奥里诺科河

圭亚那高原还是奥里诺科河、亚马逊多条支流的发源地。其中奥里诺科河发源于圭亚那高原的帕里马山脉德尔加多查尔包德山西坡,处于委内瑞拉与巴西交界地带。呈一巨大弧形绕行于圭亚那高原西、北部边缘,最后向东注入大西洋。全长2060千米,流域面积88万平方千米,其支流较多。从入海水量看,居世界第4位,从输沙量来看,居世界第11位。

失落的世界:桌形山遍布的南美洲圭亚那高原

奥里诺科河和圭亚那高原地形图

奥里诺科河流域受热带草原气候影响,降雨量时空相差很大,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布满沙洲和沼泽,一年中有两次沙峰,遭受定期泛滥。第一次沙峰出现在汛期的干支流,第二次沙峰却出现在汛后的干流上,如此不同的主因是由于汛期时河流流量增大,河水的侵蚀、搬运能力增强,故而河流含沙量大;而且干流水量大水位高,使得支流流速变慢,泥沙出现淤积现象;到了热带稀树草原的旱季时,汛期结束,干流水位下降,支流流速增大,各支流中的泥沙重新流入干流。所以出现奥里诺科河特别的二次沙峰现象,跟尼罗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相似。

失落的世界:桌形山遍布的南美洲圭亚那高原

圭亚那高原脚下的大草原风光

圭亚那高原盛产巴拉塔树、糖胶树、香子兰及药用植物,特别是巴拉塔树胶是天然橡胶的重要原料,更是巴西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而且圭亚那高原上的结晶岩石富含矿物,铝土、铁、金、钻石等矿产丰富,自殖民时期就是南美洲主要的淘金地。

可惜圭亚那高原周边的国家普遍并不富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