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见敦煌(1)—— 西千佛洞

 阳关残雪 2023-11-24 发布于甘肃
关老师 世界


 20239月,在离上次去敦煌12年以后,我第五次来到敦煌。原来计划每年都去的地方,却因为各种原因耽搁了。十几年的时间,敦煌变化很大,我也变化很大,唯一不变的是石窟里的壁画和雕像。面对存活了千年的人物,我们的十年就是稍纵即逝。而我在十几年再次见到他们又有了全新的解读。石窟内照片来自于图书

这次我们去敦煌从西千佛洞开始,敦煌研究院的陈老师给我们做介绍。以前是看了莫高窟再去西千佛洞,有种见了大场面,小场面被忽略的赶脚,这次是却在陈老师的详细讲解下,认真感受西千佛洞的魅力。

西千佛洞是敦煌佛教艺术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现存北魏至宋代17个洞窟。其中一至三窟为唐代窟,四至八窟为魏代窟,十六窟为晚唐窟,其他洞窟因风化模糊,时代难以辨认。

在西千佛洞入口处有个石窟,那里住着最后一个僧人,他在80年代才去世,他也成为在动荡年代石窟的守护者。

我们在西千佛洞主要参观了8912三个石窟。




第八窟

第八窟开凿于北周(557-581),经隋代重修。


这是第八窟中心柱南向的塑像,佛像头部已毁,露出木质骨架,身体部分保持完好。主尊佛结跏坐于台座之上,双手结禅定印,内着绿色僧祇支,于胸前打结,外披双领下垂式红色袈裟,衣纹采用阴刻线手法,表现衣服质料轻薄,袈裟笼住双膝。整个塑像造型强调身体的质感和完整性。

这个塑像对于研究敦煌造像结构提供了教科书似的素材。

 图44 西千佛洞第8窟 中心柱西向面 说法图 北周

 图45 西千佛洞第8窟 中心柱东向面 说法图 北周

这是第八窟的说法图,在这个图里面有北周时期的菩萨造型和飞天形象。
 图50 西千佛洞第8窟 东壁下部北侧 供养牛车 隋


说法图下部有个特别的供养人牛马图:一辆牛拉安车,牛的旁边露出一匹红色骏马,马前有一位身着黑衣的马夫。这幅画是古代人们生活的写照。





第九窟

第九窟开凿于西魏(535-556),经北周、隋、唐、回鹤和清代重修。



 图67 西千佛洞第9窟 主室西壁南端 白描飞天 西魏


上图是9号窟的白描飞天。白描是国画中的一种绘画技法,这幅白描造型简练,线条流畅,比例协调,轻盈飘逸,分别手持长笛、芦笙、琵琶、箜篌等乐器,是西千佛洞壁画的代表作。



 图70 西千佛洞第9窟 南壁门东 释迦说法图 初唐

这幅释迦说法图是初唐时期作品。主尊释迦摩尼坐于莲花宝座,两侧各绘一立姿胁侍菩萨。构图严谨、描绘精细、技巧娴熟,表现了初唐艺术的韵味。






十二窟

第十二窟始建于北周、经隋、唐、沙洲回鹤、民国时期重修。



 图76 西千佛洞第12窟 窟室内景


12窟是敦煌石窟建造结构中“”字窟形结构中保存下来的早期洞窟中最完整的。

这是“”字披结合中心塔柱的建筑形制(图76)。中心塔柱南向面(正面)开一圆券形双树免,以绘塑结合的手法表现。树身用薄泥塑出以代替龛柱,其上用土红色涂染,再以墨线绘出树皮的纹理,使两树展现出写实的风格,而树的枝叶采用了绘画手法。龛内主尊佛像区龛外两侧二菩萨像均为民国时期重修。



  图77 西千佛洞第12窟 主室'人'字披 北周

 图78 西千佛洞第12窟 主室'人'字披北披(局部) 北周

”字披图案




 塑像艺术

12窟东壁中间的立佛基本保仔完好,为北周时期的原作,仅手臂和面部略有残损(图80)



 图80 西千佛洞第12窟 主室东壁南端 立佛 北周



此身佛像身体微微前倾,肉髻低平,长方脸,五官集中,细眉小眼,双目下视,头大肩路,身躯健硕,神态安详,微露笑意,内穿僧祇支,外披红色袈裟。

此像高2.52米,佛前的空间狭小,安放这样的大型塑像很容易造成视觉上的变形。因此,艺术家特意把佛的头部造得较大,上身也稍微拉长,这样从下向上仰视,通过视觉差而平衡。当信徒跪在地面拾头仰视这尊佛像时,感到比例非常协调,没有什么变形的地方,只有通过平面投影图才能看到佛像的身体比例并不准确。这也是敦煌塑像技艺特点,通过自下而上的仰视视觉凸显佛法无量和崇高而不是客观的透视比例。这种大写意仰视视角的造像艺术在敦煌造像艺术中及其普遍。


我朋友在看了几个洞窟说:“怪不得我老有一种要向后摔跤的感觉,因为我不是跪着进来的。


 图85 西千佛洞第12窟 主室南壁门东 劳度叉斗圣变(局部)北周


12窟的南壁劳度叉斗圣变图一角出现了上图这种极具中原绘画风格的内容。主仆两人在风和日丽的郊外漫步,清风习习,枝条摇曳,青衣男子漫步前行,红衣女子摇曳随行,放在今天都是可以上热搜的画面了。

站在西千佛洞的石窟岩壁上眺望党河,它在这个沙漠上留下了一个绿洲,为几千年前的丝绸之路上的人们留下了一个歇脚的地方,也为佛教的传播和石窟艺术的发展留下了一个栖息地。而今天的我们通过石窟艺术去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甚至跨越历史去和古人对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