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这么善良、如此懂得为人着想,为何最终却还是不被父理解呢(3)

 永熙随笔 2023-11-24 发布于广东

  (本期是:永熙随笔第1912期原创作品)

无论是弟弟自身、还是曾经的我自己,最受不得“对牛弹琴般的情绪价值被忽略”(因为这涉及到“每个人潜意识深处最为原始的需求——小婴儿与妈妈之间如脐带般地链接与共生”),当自己对人倾诉时却感到“比对着一处墙还难受与无力”之时,痛不欲生的折磨与侮辱性极强的身份价值认同(关乎于归属感),会咆哮般折腾身心健康。

在我没开始写作之前(读初中、高中的时候),我多次想“与其自己每天都活得很乏味(如同被遗弃并屏蔽于密闭真空容器中),还不如去死算了(死的时候,既没有自我内耗般的折腾意识,同时也是一种即不去拖累也不会打搅到任何人的最为体面与绅士的离别方式)”,当时我经常想“来到这世界上,除了奔向死亡以外,每天就是向他人证明自我价值(很刻意的功利性与反人性的攀比及绞杀)并不断清白自己(思想教育方面的洗礼)”。

由于我与弟弟的年龄差太大了(差10岁)、而且平时我也很少在家(每次回家的时候,尤其打招呼时,显得比较生疏),再加上我连自己都没有照顾好(其实我很想帮他承担痛苦,但由于这会涉及到有关他自身成长权利的被剥削及自身独立性倍受不尊重,于是我并没有好心帮倒帮,如果到时他主动找我倾诉事情的话,我会尽心尽力做一个远超满分的倾听者与共情者,而且我更希望“平时我与他之间尽量不出现表面上的客套话及走马观花式的问候,而当他真正需要我去帮忙、并真正找上门来的那一刻,我就尽心尽力帮助他以及在不越界不含道德绑架不牺牲自我的情况下与他敞开心扉地进行意见交换并袒露各自内心的敏感脆弱”)

与此同时我也是一个不希望被他人打扰(当然不是排斥与他人建立关系,毕竟日常当中我投身于、忙碌于写作,再加上我习惯了独处与经受煎熬般的孤独及天赋潜能方面的漫长个人沉淀,于是我热衷于“投身于自己的热爱、并尽可能与他人减少一切无效沟通与走马观花式的交集”,当然我还是很渴望于被人爱与关注、我很依赖于关系及对任何潜在关系充满信心)、也不想打扰他人的人,于是,与弟弟之间的相处大多充满着沉默寡言(当然并不是语言冷暴力或对牛弹琴般的情感忽略)、过于显得有距离感。毕竟,亲近的兄弟俩之间哪怕长大后,也会经常一起打闹嬉戏,如同小时候的那股亲近与顽皮,当然,我也知道:

“这其中有一部分是我的问题,毕竟这涉及到建立亲密关系及关系的幸福程度,而关系的幸福程度却与潜意识深处的未被疗愈的创伤以及潜意识深处的个人命运息息相关,我与弟弟之间关系上的疏远,可以反映出我内在部分人格缺陷及潜意识深处那些未被疗愈是原生家庭创伤,不仅如此,还更能反映出我自身潜意识与主观意识之间的自相矛盾:主观意识层面我渴望和平,但潜意识层面我却渴望冲突,因为潜意识深层处的创伤未被疗愈、潜意识远远未意识化、无数压抑很深很久的生命能量未被人性化地召唤及还未经过潜意识意识化从而表达出来,每个人自身的主观意识远远未到潜意识深处那微不足道的冰山一角,潜意识即命运、而关系的幸福质量决定个人命运的最终走向、潜意识通常不求好/求不好”。

好啦,本期内容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