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草书变化的3种铁律,米芾、王羲之都是如此!

 剑胆琴心o1ddyv 2023-11-25 发布于山西

图片学习更多诗词!

对书法技法的学习和训练,古今论者,大多强调苦学苦练,大多强调一个“悟”字,很少有人从技法的普遍规律去钻研,比照,思辨,总结。

汉字是由一个一个的笔画组成的,其中占比最高的笔画,是横画和竖画。在篆、隶、楷书中,这两种笔画的分布组合形式,没有太多的变化。

横平竖直,位置固定,分布均衡。但在行草书中,会有出人意料的,颠覆性的变化。

长期临写篆、隶、楷等静态字体的人,往往不会写行草书,就连一些赫赫有名的书法大家,也不例外。

图片

什么原因呢?答案是:长期的静态字体的练习,其笔画的组合方式,被固定化,程式化,形成了思维定势,对以笔笔不同,字字不同,无一相同的动态字体的行草书的种种变化,会麻木漠然,视而不见。

以静态字体的方式写动态字体,其结果,本质上还是静态字体的内质,还是横平竖直,还是分布均等,无非是增加了一些牵丝映带,虽然看上去是行草书,但其套路简单,重复平庸,毫无美感,毫无韵味可言。

图片

行草书的结构与楷书最大的不同,首先是笔画的组合方式、技巧手段不同。“悟”不出这些生发变化的技巧和手段,即就是天天临帖,也不可能没有多大进步。

看到下面的王羲之等人的经典字例的三种规律性的组合变化手段,就再也不需要走楷书的套路,也不需要死记硬背,更不需要那个让人捉摸不定的“悟”字。

过目难忘,记住就好!

即使记住的方法,更不是难事,本号总结了“六字真言”,在文章最后,将分享给大家。

横画、竖画三种规律性的组合变化技巧,请看二王、赵孟頫的下述字例:

横画

左右错位

很明显,左右两边的横画,被有意识的错开,不使相连。

图片

方向变化

字的左右两边横画的方向不同,即使两边的横画在同一个水平位置上,但在人的观感上是相错的。

图片

复合变化

既有左右错位,也有方向变化的更为丰富的复合变化。

图片

竖画

上下错位

字的上下都有竖画(含竖钩),有意识的使其错位,不使其在上下贯通的一条直线上。

图片

方向错位

上下的竖画如果在一条贯通的直线上,变化其角度和弧度,在人的观感上,看来是相互错位的。

图片

复合错位

上下错位和方向错位的复合错位。道理与横画的复合错位相同。

图片

把这种组合变化手段,总结成“六字真言”:“不通竖,不连横”。记住了,还用“悟”吗?

不但二王、赵孟頫的行草书的横竖画的组织分布变化如此,古代的经典书法,无不如此。这就是规律,甚至是铁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