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9年,毛主席做出批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绝不许提及中国共产党|烈士|先烈

 君临天下100 2023-11-25 发布于湖北

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正中,恢弘巍峨的纪念碑,记录了中国人民崛起的过程,同时也是为了纪念为了人民革命和驱除鞑虏而英勇就义的革命烈士。



而就是因为这座纪念碑的意义重大,所以在建造之初,党中央就因为此事展开过多场激烈的讨论,就连纪念碑上雕刻的画像,每一刻刀下去都要保证不偏离丝毫,绝对不可以用“凑活”来蒙混过关。



当时在会议上,连同毛主席、周总理在内的共产党高层干部,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名,有人提议大碑文可以选用“中国共产党英烈”为碑文。

大部分人都对此没有异议,毕竟当时人民口口相传的脍炙人口的歌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连刚刚学会说话的稚童都会哼唱两句,所以大部分都认为这个碑文可行。



就在众人讨论之时,毛主席站起身,说道:“这个不行,我认为碑文上不要出现中国共产党几个字,人民怎么歌颂是人民对我党的信任,我党绝不可'居功自傲’。

依我看啊,在之前的种种战役之中,绝对不会只有共产党在战斗,肯定会有一些'无党派’的爱国人士。

连国民党内也一定会有不少人为了人民而战斗,而我们共产党建立的初衷也是为了人民,不如叫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纪念碑在建立之时除了碑文的选择又遇到了什么其他的麻烦?人民纪念碑上的浮雕又有什么含义?

人民纪念碑的整体结构

人民纪念碑在竣工之后,整体高度有38米,重达60吨,花岗岩的材质,使得纪念碑像烈士的意志一样,扛得住风吹雨打,天灾洪涝。

纪念碑的一面,写着周总理编撰的一百五十字的碑文,另一面雕刻着毛主席亲笔题的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再下面的浮雕,雕刻了八幅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战役,分别是:《林则徐虎门销烟石雕》 《太平天国运动》 《武昌起义画》 《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 《南昌起义》 《抗日战争》 《齐心协力渡长江》八幅石刻。

整个纪念碑的字体都是由烫金字写就而成,再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整体来看,纪念碑的内容多但并不杂乱,十分规整。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理念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初期,人们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认为应该建造一座建筑来纪念那些为了革命而牺牲的先烈前辈。

于是秉持着“怀缅亡灵,激励群众”的理念,1949年9月底,向中国的各界建筑大才发出方案募集报告,诸多建筑雕刻大师也都立即做出了响应,无论是身在何处,都将手头的一些事情放在了一旁。



将纪念碑的建造方案排在优先之列,截至到两年后,也就是1951年时,党中央就已经收到了一百四十余种不同的建筑方案。

党中央经过层层筛选,慎重考量,从诸多优秀的建造方案中,由建筑委员会副主任梁思成先生和委员会主任彭真先生选中了其中最合适的一幅设计图纸。



纪念碑选址

在方案敲定之后,众人就纪念碑的选址的问题召开了大会,集思广益,有人提议将纪念碑直接建到八宝山的烈士公墓,方便祭奠。

有人提议修到前门楼的前方,体现对革命烈士的尊敬,众人七嘴八舌的发表了许多意见,体现出了对纪念碑的高度重视。



对此周总理见选址一事始终争执不下,所以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决定将纪念碑修建到天安门广场的正中心,并且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天安门广场可以说是民主革命的起源地,一切的一切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并且这不仅是天安门的中心,同时也是北京的正中央,距离东南西北方向的距离可以说是最相差不多的,也能够强调我们共产党宣扬的民主平等思想。

众人一听,觉得有些道理,于是在1949年的9月30日晚上6点钟,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一众党中央领导共同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



造碑初期的运输难题

人民纪念碑的设计外形既然已经具现化到了图纸上,并且已经将建造地址敲定,接下来就该选材料,正式破土动工了。

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立,是为了纪念革命先烈,所以在材质的选择上,就应该选择能够经得住风吹雨打的坚固材质,也能够代表我国的坚定的意志。



最终选择了山东青岛的花岗岩,根据设计图纸的建造理念,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材质选择必须是一个整体,不能拼凑,为了减少在运往北京的路上发生意外,增加容错。

所以开采了近三百吨种的一整块花岗岩,但以当时的运输条件,要运输这么大的一块建筑材料,实在是一大难题,即便是将建筑材料粗略加工,将表面打理的基本规整之后,才堪堪减重二十吨。



没办法,众人只得利用圆木运输法,将石块慢慢运输下山,在运输到半山腰时,又减了大半的重量,此时仅有一百吨左右。

然而虽然减去了不少的重量,但一百吨也不是个小基数,众人将花岗石从山顶运到车站,短短十五公里,便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可见运输之艰难。



等到建筑原料运到北京后,人们又故技重施,用同样的方法花费三天的时间,才将花岗岩运到了广场上。

纪念碑的雕刻

在巨石运输到之后,众多雕刻、建造大师立即带头进入了雕刻、打磨的工作之中,前文提到过,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下方,雕刻了八幅在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起义浮雕。



而雕刻方案的主要负责人便是范文澜先生,范文澜先生就“雕刻凸显主要人物”的问题发言:“不要突出主要个体人物,因为许多主要人物的领导人都还在世,到时在浮雕下献花不合礼制。

我建议在主体不变的情况下,将凸显个人变成展现群体,不要只对其中主要人物进行细致雕刻,将整个群体全部都细致的雕刻出来。”



毛主席也对此建议十分的赞同,认为不要搞特殊,大家本来就是从人民中来的,现在回归到群众之中没什么问题。

在雕刻方式敲定后,众人便进入了工作之中,因为原材料巨大,运输困难,众人并不想因为自己的差错在大动干戈的运输一块原料过来,所以每个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聚精会神的雕刻着。



终于经过了九年时间的建造,在1958年4月22日,这块纪念所有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烈士的纪念碑正式竣工了,所有人望着这块巨大的纪念碑。



脸上都流露出了怀缅的神色,大家都心知如今的和平多么来之不易,心中的崇敬更甚,同时,毛主席等一众党中央领导,也站在城楼之上眺望着,心神摇曳,飘向远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