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孤独症与肠道菌群

 中国生命营养 2023-11-25 发布于浙江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孤独症(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6-12岁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为0.7%,美国疾控中心最新数据表明,美国8岁儿童中,每36人即有1名孤独症儿童,男性患儿约为女性患儿的4倍。孤独症患儿的家长在家庭带养过程中常发现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这与孤独症患儿的肠道菌群组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通过干预肠道菌群治疗孤独症也已被证实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本文将对儿童孤独症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以及通过干预肠道菌群治疗孤独症两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1
孤独症与肠道
菌群的关系
01
孤独症儿童常伴有消化道症状

孤独症患儿的家长常在诊疗过程中提及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道问题,包括便秘、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胃食道反流及挑食等,孤独症儿童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为17-86%,约为正常儿童的4倍,而这其中就与肠道菌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02
孤独症与正常儿童肠道菌群组成不同

人体微生物数量是人体细胞数量的十几倍,人体中的微生物种类更是超过一万种,这其中,80%的微生物都集中在肠道。肠道微生物被称作是人类的第二大脑,会影响我们的胃口、心情甚至胖瘦。肠道菌群可以调节身体免疫系统,帮助身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并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目前的大量肠道菌群研究表明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肠道菌群组成有显著的差异,而肠道菌群通过微生物-肠道-大脑轴影响孤独症的发病。

03
孤独症儿童具有独特的肠道菌群特点

在正常人群中,肠道菌群随着年龄、发育水平、喂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而呈现出一定的发育规律,而在孤独症儿童中,肠道菌群的发育显著偏离了健康儿童的发育轨迹:与健康儿童相比,孤独症儿童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菌群整体呈现出更加“幼稚”的特征。


2
通过干预肠道菌治疗孤独症

益生菌及益生元

益生菌是定殖在人体内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而益生元指一些不被宿主消化吸收却能够促进体内有益菌的代谢和增殖,从而改善宿主健康的有机物质。目前已经有相关研究表明益生菌和益生元能够改善孤独症儿童的临床症状和孤独症评定量表得分,但建议患儿家长在给孩子使用相关药物治疗时务必谨遵医嘱。

菌群移植疗法

菌群移植疗法近年来在儿童孤独症、肠道艰难梭菌感染、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及顽固性便秘中显示出可观的应用前景,菌群移植疗法系通过提取正常人群的肠道菌群,过滤纯化制备成菌液或胶囊并低温保存,再通过直肠给药或口服给予到患者,进而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目前关于菌群移植和孤独症的临床研究表明,菌群移植治疗能够改善孤独症的临床症状,但其广泛的临床应用受高昂的价格和美学困境等因素限制。

其他治疗手段

目前一些前沿的研究也提示了其他的治疗手段或许能够使孤独症患者受益,包括:克里美净(又称AB-2004,是一种可食用的活性碳颗粒,可非选择性地吸附肠道内有害的微生物代谢产物),食物提取物如花青素等等,但这些研究仍局限于较小的受试者群体或动物试验层面,大规模的推广应用还需时日。

综上所述,针对每一名孤独症患儿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还需要临床医生对患儿进行全面、细致、严谨的评估,方能选择出让患儿达最大受益的综合治疗方案。

撰稿

王宜珊

审核

施磊

定稿

李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