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0年邓公连夜找到纪登奎,称辞职申请已批准,但另有安排新工作|中信集团

 君临天下100 2023-11-25 发布于湖北

  前言

  1980年春,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顺利召开,纪登奎在大会上辞去了职务,没想到邓公连夜赶来,殷切嘱咐道:

  “你的辞职申请虽然被批准,但使命仍未完成,另有工作安排!”

  那么问题来了,纪登奎究竟有什么故事?他为何辞职,新工作又是什么?

  

  一 、主席看重

  1923年,纪登奎出生于山西武乡。

  他14岁就加入了牺盟会,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仅17岁,就成为了中共鲁西区党委青救总会组织部长。

  正因为他革命有功,且早早展露出治理才能,所以解放战争时期,他就被委任为河南许昌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

  不过,说到底他当时还是一名基层领导干部,后来能够一路崛起,成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还是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的。

  

  纪登奎能够崛起,除了自身工作勤勉、贡献突出,还得益于毛主席看重。

  虽然两人年纪差了30岁,但毛主席依旧将纪登奎视作“老朋友”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1951年的春天。

  当时毛主席乘专列途经许昌视察,纪登奎作为地方官员登上专列向毛主席进行汇报。

  一开始纪登奎相当紧张,毛主席与他闲聊几句,这才镇静下来开讲。

  没想到这一讲就讲了一个多小时,从地理人口讲到乡土风情,从历史文化讲到资源物产,中间还夹带着纪登奎在地方工作的见闻和管理经验。

  要不是汇报时间到了,恐怕纪登奎还能继续讲很久。

  

  他之前的紧张和工作时的专注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在毛主席的心中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毛主席大多数时候都在倾听,间歇性提问,并用笔在本子上记一下,可谁也没想到在快结束的时候,毛主席问了些较尖锐的问题。

  一旁的人有些紧张,可纪登奎似乎全然没意识到,有什么说什么,而毛主席最后也没表态,只是点点头给他提了些工作建议。

  后来有人指出,毛主席的提问或许就是种“考验”,看他敢不敢讲实话,能不能讲实话。

  而纪登奎的汇报,无疑是让毛主席比较满意的。

  

  后来,他应邀参加我国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并在会议上得到毛主席的称赞:

  “看来我党的宣传工作有了新发展!”

  会议结束不久,纪登奎的职务就由副转正,成为了我国最年轻的地委书记,当时他才28岁,如此年纪就被委以重任,可见组织上对他多么看重。

  此后,纪登奎一路升迁,从中共商丘地委第一书记到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再到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副总理,一共只用了不到20年。

  1975年被选为副总理的时候,纪登奎才50多岁,完全可以说是年富力壮,既然如此,他为何会在1980年辞职呢?

  

  二 、主动请辞,邓小平挽留

  其实不止纪登奎,与他一同辞职的还有陈永贵、陈锡联等人。

  这些干部辞职,是想将权力更平稳地过渡到邓小平手中,从而更有利于改革开放的实行。

  不过,对于纪登奎这么年轻就卸任隐退,邓小平属实感到可惜。

  所以1980年纪登奎正式辞职后,邓小平才会专门找到他,和他说道:

  “登奎同志,你还很年轻,我要比你年长差不多20岁嘛,还在工作,我看你也完全可以再继续做些工作,比如说旅游方面……”

  

  能够继续为国家发光发热,纪登奎也很高兴,明确回复道:

  “我服从组织安排,不过不希望兼任旅游局长的职务。”

  纪登奎这么要求,明显是放下了名与利,只想再去做一些实事,邓小平同意了,而纪登奎也的确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小贡献。

  他提出旅游是重要产业,能为国家带来巨大收入,是“无烟工业”,中央采纳他的意见加大了对旅游产业的投入,这才有了后来的硕果。

  

  1982年,中央想安排纪登奎到国务院从事农村政策调研工作,只不过他不愿意接受太高的职务,于是只让他担任了“研究员”

  但考虑到他的能力和贡献,国家给他的定级还是非常高的,是级别最高的“部级研究员”

  接受委任后,纪登奎到各地调研,提了不少意见。

  他从副总理的职务上退下来后,依旧在为国家建设出力,而这除了他本人的意愿外,邓小平的意见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那么邓小平为什么这么看重纪登奎?他和纪登奎又有何关联?

  

  三 、邓小平和纪登奎的联系

  早年间,纪登奎在地方工作的时候,就和邓小平有过工作上的来往,后来他来到中央,也被邓小平视作重要的伙伴。

  除此之外,1979年初的那次特殊接见,也能表明邓小平对纪登奎的看重。

  1979年初,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工商业五老”——

  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古耕虞、周叔弢。

  

  胡厥文曾是上海机械巨擘,胡子昂曾是四川钢铁业龙头,荣毅仁出生于上海纺织世家,古耕虞号称四川猪鬓大王,周叔弢曾是天津水泥大亨。

  这些人在我国民族工商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邓小平专门接见他们,就是为了改革开放进行,那么在这次会面中邓小平还叫来了哪些领导呢?

  同样是五位,除了解放前长期和商人打交道的卢绪章,还有四位副总理,分别是乌兰夫、陈慕华、谷牧以及纪登奎。

  叫乌兰夫来,是因为他兼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叫陈慕华和谷牧来,是因为他们分管的就是经济与建设。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叫纪登奎来,毕竟前一年他辞职的事情才定下来,这时候应该让他逐步交接手里的工作才对。

  邓小平叫他来,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已经决定了让他之后分管旅游业,这样才契合这次会议的主题,“发挥外资和原工商业者作用搞建设”

  邓小平之所以对纪登奎如此信任、支持,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经历。

  

  从1937年参与革命开始,纪登奎就把大多数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国家。

  他在地方工作期间,一直兢兢业业,为了给民众争取权益,从来顾不上自己。

  1963年,商丘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洪灾,土地绝收,民众谋生相当困难。

  纪登奎调查发现,要想解决水患,还得协调安徽和河南交界处的大坝问题。

  为了这件事,纪登奎大年初一就跑到了安徽省委书记李葆华的家里。

  说明来意后,两人年也不过了,直接商讨工作问题,后来终于解决地区水患,

  

  也正是因为工作能力突出、态度踏实,所以纪登奎才能迅速升任河南省委书记。

  虽然他很年轻,但鲜有人对此提出质疑,1969年他去北京开会,轮到他发言的时候,毛主席高兴地对旁边的工作人员说:

  “现在发言的这个同志叫纪登奎,是我的老朋友!”

  纪登奎的工作能力与态度,已经值得我们敬佩,更令人赞叹的是,他厉行节约、崇尚艰苦奋斗,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四 、学习品质,传承精神

  关于厉行节约,纪登奎有个故事叫做“四张车票”,不知大家是否听过?

  原来,纪登奎工作期间,时常需要坐火车去外地考察。

  由于他享受的是正部级别待遇,所以出行时可以一个人住一间包厢,即可报销四张车票。

  当然,由于他身边还配备有两名工作人员,所以他出行时,其实一共可以报销六张车票,也就是一个半软卧包厢。

  

  可是纪登奎觉得这样太浪费了:

  “我一个人又睡不了四张床,随行人员过来跟我住一起就行了,这样也能省下两张车票……”

  这看起来只是一件小事,实际上却表现出了纪登奎没架子、爱节约的性格特点,平时出差的时候,他一般也不讲究什么“特供”食品。

  除了节约之外,纪登奎的身上还有一种优秀品质,那就是崇尚奋斗。

  在工作的时候,他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为了工作,有时候甚至夜以继日、不眠不休,哪怕是生病、受伤了,心里依旧想着工作。

  

  有一次,纪登奎想去亲戚家看看,又不想麻烦司机,于是坐公交车就去了。

  结果刚到胡同口,就碰到了个骑快车的小伙子,一不小心被撞倒了。

  小伙子眼看自己撞到了人,神色慌乱,连忙叫人把纪登奎送到了医院,后来检查发现纪登奎的手伤了,不得不给他打上石膏。

  按理说,这时候纪登奎应该在家静养。

  可是他一心牵系自己的工作,伤还没好就想去四川做调研,后来打着石膏去成都、重庆忙活了一个月。

  

  工作之余,纪登奎其实没有什么爱好,也就看看报纸、陪家人们散散步。

  家人们担心他无聊,还特意给他支了一张乒乓球桌子,配了乒乓球和球拍,不过他都不是很感兴趣。

  后来有老友去他家中做客,聊天的时候问他,还有没有什么愿望,纪登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还有两个愿望,教书、写书”。

  纪登奎的儿子也说过,父亲最后的愿望就是写回忆录,以自己的视角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写下来,同时也写些相关的经验教训。

  只可惜,他的这个愿望最终并没能达成。

  

  纪登奎之所以没动笔去写,是因为觉得自己“还不到写回忆录的年纪”,可谁又能想到,他突患疾病,在1988年就去世了呢?

  去世之时,纪登奎才65岁。

  去世前几年,他的身体一直都是非常硬朗的,甚至还有精力跑到全国各地做调研,只是没想到疾病忽至,竟没扛住。

  遗憾之余,我们也应当从纪登奎的故事中汲取经验,学习他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继承他为国建设、矢志不渝的伟大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