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也能入药?从红枣看象数,网友狂呼“太强了”

 观风云再起 2023-11-25 发布于浙江

“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医易同源者,同此变化也。”

象数来源于《周易》,《周易》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象数问题,能用象数来相推演天地人三才之情状。所谓“易具医之理,医得易之用”,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如此乃近乎理。

中医通过取象比类法继承了象数的主要功用。但是,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其象思维的一面,一直以来对数思维很陌生。

自古以来医易相通,有“不知易者,不可以为医”之说,古之医者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熏陶,其修雅古茂,通晓医易。

拿张仲景来说,他在制经方时,对于“数”是十分严谨的。如小柴胡汤中柴胡为八两,黄芩、人参、甘草、生姜用量为三两。河图数中,三与八同道而居乎东,属东方青木,通于肝气,天以三生木,八为木之大数,以八、三剂量配伍,奏和解少阳之功。

对于红枣一味,仲景是非常偏爱的,认为它“助十二经,平胃气,和百药”。据统计《伤寒论》共载方112首,应用大枣者40首,其中三十枚1方,二十五枚1方,十五枚1方,十二枚28方,十枚2方,六枚2方,五枚1方,四枚4方,占总数的35.8%,仅在桂枝、生姜之后!

然而,极少有人知道,大枣的数目竟然与《易经》象数暗合!

红枣的象数观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云:“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数八。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数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其数五。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其数九。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数六。”

可见《内经》将“五、六、七、八、九”配与五脏,建立了五脏与五数的最基本联系。而早在《易经·系辞传》中就将从一到十的十个数字,奇数与偶数相配,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即:一六北方水,二七南方火,三八东方木,四九西方金,五十中央土

所以《内经》中数字不仅与脏腑经络相关,而且包含着天地阴阳五行的深刻含义。而《伤寒论》中大枣的数量富于变化,也是《内经》中脏腑象数理论的体现。在这不同的数量中,也同样蕴含着不同的象理。

十二枚

桂枝汤、小柴胡汤皆用大枣十二枚以调和营卫

十二枚,恰好与十二经脉相应。而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卫运行不离经脉,用数与十二相应意在调和营卫。所以凡有营卫不和,皆用大枣十二枚。

而《伤寒论》中用于调和营卫的,也多由桂枝汤和小柴胡汤来化裁,所以大枣也以十二枚的用法为多。前者主治营卫不和,后者主治营卫相争于半表半里。

又,十是土数,二是火数,土味甘,火性温,这也与大枣的性味相符;十又为脾之成数,二是心之生数,数与归经相符;火可生土、暖土,可温中健脾,与大枣作用相应——大枣味甘、性温,主归脾、心二经。

由此可见,用大枣十二枚并不是信手拈来,数中之象与性味、归经、功效相应,意在温中健脾。这也是《伤寒论》中脾胃病及中虚证,大枣多用十二枚的原因。

十枚

最有代表性的非十枣汤莫属。十枣汤是用于攻逐水饮的峻剂,排水利尿。十枚的大枣用量有培土制水之意。

方中甘遂、大戟、芫花3味,皆辛苦气寒而禀最毒,故选用大枣肥者十枚,取其甘温之性味,预补脾胃之虚,使攻邪不伤正气。

考其用量,十是中央土之成数,土之味为甘,数与味相应;土又可制水,尤加强培土制水之力,与整方的功用相应。而全方以“十枣”命名,意在强调方中大枣的作用,同时说明十枚的用量有其特殊的寓意。不能随意更改。

十五枚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是《伤寒论》中唯一一个用十五枚大枣的方子,是用红枣的数量来发挥协调脏腑关系。

此方是治疗奔豚气的,证见于发汗后,脐下悸,心气虚,肾气逆欲上凌心,欲作奔豚者。方中用茯苓伐肾气,桂枝泻奔豚。用大枣十五枚,大枣入脾经,既滋脾土以制水,又协调心肾阴阳,十五位居中土为枢纽,可协调南北东西,这里重在调节上下之水火,加强协调心肾阴阳的作用。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脾居中土,分旺四时,奉养调节四脏,居后天之本,并具有统领调节水火、木金这两对阴阳的功能。位于中央的五、十的作用相应。

“五”是四方生数(一、二、三、四)变为四方成数(六、七、八、九)的中介,生数加五即为成数,“五”为生数之极,“十”为成数之极。“五”与“十”虽不主四方,四方的形成中却离不开这两个数,在其相生、相克的变化中无时无刻不贯穿这两个数。所以脾土斡旋四脏的功能,来源与河图洛书中与五与十中蕴含的特殊意义。而十五也和脾土一样具有协调脏腑关系的作用。

二十五枚

当归四逆汤是一张温养阳气的方子,用于治疗“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之证。

方中用大枣二十五枚,二十五阳数之和,寓有“阳之盛处”之意,可应天数。取诸阳之和温经散寒,把阳数之和用在一张补阳的方子里,数与方子的主治功用相应,看来仲景用数是有所特的。

数字中阴阳的划分,最早出现在河图中,其将奇数定为阳,偶数定为阴。《易经·系辞传》曰:“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天数指一、三、五、七、九诸阳(奇)数,此五数相加为二十五;地数指二、四、六、八、十诸阴(偶)数,此五数相加为三十,从此也赋予了二十五和三十,阳与阴的不同含义。而用数字与天地阴阳相应,从而补益阴阳,也是《伤寒论》中大枣用量的一个特点。

三十枚

炙甘草汤是太阳篇的最后的一张方子,用于治疗“心动悸,脉结代”之证,方用大枣三十枚,三十是阴数之和,是“阴之盛处”,可应地数。取诸阴之和峻补真阴,既然用这样一个数,全方应该有滋阴的作用,而炙甘草汤的功效正是养阴补血以复脉。

综上,张仲景将药、量、数的运用都发挥到了极处,的确不愧为“医圣”之名。方中每个量数都不是虚设的,都有其蕴含的意义——与经络之数、与脏腑之象数、与天地阴阳之数相应,蕴含着调和营卫、温中健脾、培土治水、协调脏腑关系、补阳益阴等深刻含义。

在《伤寒论》中最大的方子薯蓣丸中,大枣用量更是达百枚之数,含义至今未被破解!由此可见,用数来入药,是仲景用药的一大特色,值得深入研究。

《伤寒论》经方中大枣配方连数量都这么严格,的确匪夷所思。更给我们带来启发:无论临床用药,还是膳食滋补,大枣若以数来服用,可得到药疗与数疗双重效果,这就是传统文化的“数思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