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No.0270 宗法制下的贵族等级

 新用户7842qWV8 2023-11-25 发布于江苏

周代的宗法制,把3000年前的人分成了贵族、庶民、奴隶三大类。其中,贵族又分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几个级别。

【天子】

天子家族,也叫王室,是最高级别的贵族。正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但实际上,去掉分封出去的土地和人民,王室真正能有效控制的地盘也就在镐京、洛邑周围千里左右的“王畿之地”。王畿所产的粮食和贡赋,才是王族的主要收入来源。

严格说来,周王朝有三个都城。

1、岐周(陕西岐山),是古公亶父(姬亶)带领族人兴起的地方,是周族的老根据地,也是很多资深贵族的采邑。

(敲黑板:有些诸侯虽然分封出去了,但在岐周老家还有房有地,也叫采邑,可以吃稳定的收入)

2、宗周(陕西西安),也就是镐京;周天子和大臣们就base在这里。王室的基本队伍“周六师”,也叫“宗周六师”、“西六师”,也驻扎在这里。

3、成周(河南洛阳),也就是洛邑(雒邑);是周族灭商以后在东方建立的政治、军事、贡赋中心。以殷人为主的东方军团“殷八师”常驻雒邑,也叫“成周八师”。

王畿在宗周、成周之间。秦朝时期,设置内史管理王畿;汉朝则把王畿一分为三,设置京兆尹、左冯(píng )翊(yì)、右扶风,合称“三辅”,分块管理。

【诸侯】

天子以下,第二级的贵族,包括朝中大臣和诸侯。重要的诸侯,也往往兼任王室大臣。

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封给子弟和功臣,帮助他们建立国家,叫做“天子建国”。

1、诸侯国的来源

早期的诸侯国,大都是开国时期的老牌封国,基本是姬姓子弟和功臣,派到新征服土地“武装殖民”,如齐、鲁、燕、晋、楚、卫、汉阳诸姬等。

中后期,因功分封新诸侯,主要有秦国、郑国。

还有就是为了延续前几代的祭祀,让前代后裔设立的诸侯国;如陈国(舜帝后裔)、杞国(大禹后裔)、宋国(殷商后裔)等。

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总数大约在130-140个左右。

2、敲定君臣名分

本来,天子和诸侯只是亲戚关系;分封之后,加了一层君臣关系(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君臣名分也是从此时开始的。

按道理,天子对诸侯有任命、授爵、指挥、监督、考核、废立、处置封地等诸多权力,但实际上诸侯们有相当的自主权,有地盘、有人口、甚至军队,行政和司法也几乎独立。

诸侯对王室履行的义务非常简单:纳贡,通常都是象征性的;朝觐(jìn),类似于入京述职、参加重大活动等;天子发动内外战争时,诸侯通常要出兵助战。

周王室对诸侯也会经常赏赐,如祭祀后要给大家分胙肉,也就是祭品,神灵没法吃,大家分了;另外,婚丧嫁娶、或者立了大功,都要

除了赏田,一般赐的东西倒不是很贵重,也就是服饰、青铜器具、褒扬令之类由于天子给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

(敲黑板:中原以外的吴、越、楚等边缘国,一直被视为蛮夷,受歧视,也很少受到赏赐,自然不亲近。经常发牢骚,闹独立)

实际上,周天子只是名义的共主,很难干涉诸侯内政;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们的义务也成了一纸空文。

3、诸侯国的级别

根据亲疏远近、功劳大小、重要程度,诸侯国也是有不同级别的。当时的诸侯共分了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级别。

(敲黑板:爵位,引申自博物馆常见的“爵”)

公爵,一般是周天子的直系子弟,或者三公、重臣;公爵国很少,只有宋、陈、杞等,以示对前朝的尊重,做样子的;

侯爵,源于保护边疆,当时的侦察兵就叫做“斥侯”;侯爵国比较多,主要是周初分封的姬姓自家人和功臣,晋、燕、鲁、齐等;

(敲黑板:姜太公的齐国,有公爵、侯爵的不同说法)

伯爵,源于长者、尊贵,称“伯”;后封的秦、郑,都是伯爵国,都有大功;

子爵,源于后代子孙的意思;子爵国都比较小,或者是外族,如楚国、吴国、莒国之类;

男爵,是最低一级,主要提供力役;“男”字本身就是田里的壮劳力。男爵国很少,一般是大国的附庸,如许国、蒋国等。

有一种说法,公爵国、侯爵国的封地面积方圆百里,伯爵国七十里,子爵、男爵五十里,但也不是绝对的。

(敲黑板:西方的爵位也分“公、侯、伯、子、男”,我们经常听到基督山伯爵,或者某某男爵、某某侯爵夫人等,并不是巧合,只是当初翻译成汉语的时候,直接借用了中国已有的爵位名称)

【卿大夫】

诸侯的部下,就是卿大夫,是第三级别的贵族。

1、卿大夫立氏室

按照宗法制、家国同构的原则,天子帮诸侯“立国”,诸侯则帮卿大夫“立家”。模式大同小异,诸侯们也是在自己的封地里拿出一部分,再分给卿大夫们;当然,卿大夫(也叫“封君”)大多是诸侯嫡长子之外的小儿子和庶子们。

(敲黑板:鲁国的“三桓”都出自鲁桓公,郑国的“七穆”都出自郑穆公,宋国公室至少分出了12个氏;周代是我国姓氏大爆炸的时期)

严格讲,卿比大夫级别还高一些。卿,一般统军主将、总理国家,数量有限,原则上不世袭;大夫则数量较多,可以世袭。

卿大夫的家族叫做“氏室”,他们的封地(领地)叫做“邑”、“封邑”、“采邑”。但卿大夫们只有使用权,这些土地名义上还是诸侯的,根子上还是周天子的。

(敲黑板:天子家族叫“王室”,诸侯家族叫“公室”)

卿大夫对诸侯要承担贡赋等各项支持;诸侯也有权赏赐或者惩罚卿大夫。这一点也是copy了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2、卿大夫的家臣

和诸侯一样,卿大夫的自由度也相当大,可以有自己的管理团队,叫做“家臣”。家臣的总管叫“邑宰”,相当于王室和公室的太宰;邑宰下面还有不同岗位,分管祭祀、财务、商业、军队等事务。

这些家臣负责管理卿大夫采邑里的人民,按期向卿大夫缴纳贡赋,服劳役和兵役。

家臣没有工资,也是靠卿大夫分给自己的“食邑”生活,但离职或死后要交回,子女不得继承。

特别要指出的是,家臣有特殊的道德规范:只知有主,不知有国;家臣只能效忠卿大夫,替诸侯办事是大忌。这种设计,最终导致诸侯被架空,和周天子的下场一样,名存实亡。

(敲黑板:家臣,也是乡绅文化的肇始)

3、卿大夫另立世家

按照宗法制,卿大夫的嫡长子继承“氏室”,但卿大夫有权把一部分领地再分给幼子、庶子、甚至自己宠幸的人,另立门户(世家)。这些人通常也是低一级别的大夫。

其中,卿另立的叫做“侧室”,大夫另立的叫做“贰宗”。

4、大家长

卿大夫自然是大家族的族长。他出征,全族都得跟着;他作乱,也是带着全族;甚至出走、被杀,也都得拖着全族人。

氏室通常有自己的家族武装,强悍一些的卿大夫甚至拥有上百辆兵车,可以单凭一家之力挑战大国,操纵国君的废立。

(敲黑板:这才有了后来的鲁国三桓之乱、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士】

卿大夫的儿子们不可能都继承卿大夫或另立世家,有些庶子只能沦落为士了。

士,是贵族的最底层,低于卿大夫;没有固定的封邑,但有食田,不能世袭。这一点类似家臣。

1、职业军人

士,实际上是为贵族效命的职业军人。发生战事的时候,士是主力;他们驾驶战车,挥戈射箭;临时征发的平民(庶民),一般充当步兵,配合士作战。

(敲黑板:国之大事,唯祀与戎。除了祭祀,战争也是各国的头等大事;诸侯国的本质是对新占领地区的武装殖民,要对原住民、周边夷狄实行武力压制)

2、多才多艺

作为职业军人,士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不打仗的时候,主要是学习、训练。士们要掌握射箭、御车、干戈等搏杀技艺,还要通晓音乐、舞蹈、礼仪等。

士的生活,充满音乐,日常的较射、会舞,都要有音乐。

较射,就是比射箭。既有周天子、诸侯组织的大射,也有卿大夫们组织的乡射。较射前后都要奏乐。

会舞,则是祭祀、宴享时要且歌且舞,舞蹈的内容根据活动性质有所不同;一般没有女子参加。

(敲黑板:会舞的歌词,就是后来的《诗经》;祭祀赞歌,叫做“颂”;宴乐应和,叫做“雅”;各国民俗小调,叫做“风”)

3、舍生取义

除了技艺,士们最重视品德,强调忠勇、知耻,荣誉、责任高于一切,崇尚舍生取义。

正是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荣誉感,才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侠客层出不穷,如专诸、聂政、朱亥、荆轲等。

(敲黑板:也正是这个原因,让很多所谓的“士”只知效忠自己的主人,而非国家,经常发生为主人舍命刺杀国君的事件)

4、最底层的贵族

士,是最低一级的贵族,自己都没有封地,更养不起家臣,只能使唤自己家的子弟(“士有隶子弟”)。

士的儿子,除了嫡长子,只能是平头百姓(庶民),该干啥干啥了,也不再分级(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敲黑板:春秋后期,随着礼乐崩塌、知识下沉,士也从“武士”变成“文士”,成了读书人的代名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