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怕十月十四晴”,今日十月十四,晴天有啥可怕的?看农谚咋说

 文澜阁 2023-11-26 发布于河南

导语:寒潮退场,冷空气又来袭,农村老人却欢喜了:最怕十月十四是晴天

今天是公历11月26日,农历十月十四,小雪节气的第5天,太阳位置到达到达黄经244度,距离大雪节气还有11天。随着大雪节气的临近,接下来的天气注定冷空气会越来越活跃,天气越来越冷。提醒大家,需持续做好保暖工作,谨防感冒。

这两天你那冷吗?笔者所在地哈尔滨这边可真是寒冷刺骨,最高温度只有零下14度,最低温度零下22℃,冷出了三九、四九的感觉。

小雪节气本身就是一个寒潮和冷空气比较频繁一个节气,老祖宗总结的一点没错,这不,寒潮虽然过去了,但是冷空气仍然十分活跃。这不,又有一波冷空气出现在11月26日至28日之间,将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东北等地部分地区气温将下降8-12℃。

受此影响,从今天(1月26日)开始,预计我国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中南部、河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雪或雨夹雪,尤其是,内蒙古东南部、吉林东部、辽宁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其中,黑龙江、吉林以纯雪为主,辽宁雨雪混杂。

另外,南方虽然没有下雪的天气,但降雨也会拉低温度。从预报上来看,今天(11月26日)我国湖南西部、贵州南部、云南中东部、广西西部、台湾岛大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

今天是农历十月十四,寒潮退场,冷空气接棒了,农村老人却欢喜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最怕十月十四是晴天”!晴天有啥可怕的,看看古人总结的农谚是怎么说的!

一、十月十四雨淋淋,三九寒天雪堵门

民谚里说的“三九”指的是“数九寒天”里的第三个9天。今年“数九”是从12月22日冬至这天开始的,到2024年3月12日“出九”,共计81天。其中,最冷的“三九”是在2024年1月9日-1月17日期间,不过,对于南方地区来说,最冷不是在在“三九”而是在“四九”。三九时间段是我国一年中最冷的时间段。

这句农谚的大意是说,如果农历十月十四这天出现了降雨,那么就预示当年的冬天可能会比较寒冷,以至于到了最冷的“三九”天出现“雪堵门”的情况,说明当年是个冷冬。

二、淋了十月十四,今冬麦地三场白

“三场白”指的是下雪频繁,说明当年的冬天寒冷,是个冷冬。

这句农谚的大意是说,如果农历十月十四这天下雨或下雪的话,那么就预示接下来的冬天降雪也会比较频繁,是个冷冬。

冬天雪多对于越冬小麦来说是有很大好处的,不仅能够起到保暖的作用,使其安全越冬,还能缓解春天的旱情,有利于来年春天小麦返青和早春作物的播种。像农谚“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头枕馒头睡”,以及“瑞雪兆丰年”等表达的都是这个意思。

三、十月十五晴,单衣可过冬

这句农谚比较简单,大意是说,如果农历十月十四这天是个晴天的话,则预示当年的冬天可能会相对比较暖和一些。

四、十月十四好天空,六十天无雨雪

这句农谚和上一句表达的意思相近,大意是说,如果农历十月十四这天天气晴朗,那么接下来的两个月将以晴朗干燥的天气为主,说明当年的冬天是个暖冬。当然,暖冬不是说冬天就不冷了,而相似相对暖和一些。

冷空气又来袭,为什么农村老人却欢喜了呢?又为什么说“最怕十月十四是晴天”呢?

通过上面这些农谚,我们能够了解到,如果农历十月十四这天是个晴天的话,那么就预示当年的冬天是个“暖冬”。也就是说,农民怕的不是“晴天”本身,而是怕出现暖冬的情况。

因为,暖冬对于农作物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暖冬会使冬小麦在冬天出现旺长,消耗过多的养分。这样一来,降低了抗寒抗冻能力,来年突遇倒春寒的天气就容易发生冻害,出现死苗的情况。像老话“麦无二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暖冬不能使土壤封冻,一方面土壤不能很好的保墒,一方面不能冻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为来年病虫害爆发提供条件,到了来年春天就会大量繁殖,危害作物。

3、暖冬意味着冬天雨雪少,不能够缓解春天旱情,不利于作物返青和春季播种。同时,暖冬也预示着来年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

总之,暖冬的危害对于农作物来说是很大的。所以过去农民喜欢冬天寒冷一些,不希望冬天是个暖冬。但现代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又有农药杀虫,对天气的依赖没那么强了,一般的天气还是不用太担心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