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树先生的经济内循环战略思考B卷

 草树先生哲学 2023-11-26 发布于广东

第五章、经济内循环战略方案

方案应该包括产业措施和政策措施两大部分,这里我只讨论产业措施部分,政策措施留给相关专家去研究。

三大产业措施包括:1、农业生产生态化升级并施行指导性计划经济模式;2、生态资源资产化和市民下乡旅居;3、倡导生态手工业生活产品的创新和消费。


[产业措施一]农业生态化升级并施行计划经济模式 

①农业生态化升级的必要性 

近十年来,国民对食品安全,尤其是粮食蔬菜瓜果等过度依赖农药化肥乃至使用生长素的情况非常不满,认为这是导致当下众多慢性疾病的重要根源。 

当前,我们国家的农产品供给全面大量过剩,据说有20%以上过剩。 

餐桌浪费现象当前还是比较严重,其实各种食品浪费现象都是比较大的。 

既然农产品供给大量过剩,老百姓又对食品品质严重不满,我们就应该加快生态农业的发展,从量到质转变。 

尽管生态农业相比较与大规模农药化肥的所谓高效农业来说成本会增加。不过从城市居民农产品消费开支在收入占比还是比较小的。通过有效减少浪费的情况下,就算农产品价格全面提高20%,老百姓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当全面发展生态农业时,最大资源障碍可能来自于有机肥。 

我们都知道物理学有能量守恒定律,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农业生产的有机能量也是守恒的。 

按照目前城市居民排污和环境治理模式,农村的有机能量通过农产品转移到了城市,城市的有机能量并没有回归到农地。因此从长期来看,我们的城市排污和环境治理模式需要改革创新。在讲到政策配套措施方案的时候我会对此再做进一步说明他的可行性理由。

②农业计划经济模式施行的必要性 

农业计划经济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有效避免过度生产,产生大量过剩,严重浪费劳动力。 

以广东农村为例,水果种植严重过剩,导致超过至少30%的以上荔枝龙眼和40%以上柿子烂在地里。 

像果树这种需要种植多年才能结果的农作物,农民需要大量的经济和劳动力投入,可最终收购价格连摘果子的劳动力成本都不够,这是多么令人心酸的事情。 

所以,国家应该建立互联网数据平台,随时可以通过平台查询到各种农产品的种养殖数量和市场预估需求量。 

有了这个平台,老百姓就可以避免资金和劳动力浪费,把资金和劳动力投入到市场有缺口的农业项目中,从而实现经济收入的明显增长。


[产业措施二]:生态资源资产化和市民下乡运动

①生态资源资产化

所谓资产化的意思就是可以计价,可以进入市场进行交易。

生态资源既可以作为旅游资源,也可以作为市民下乡的旅居资源。更充分的释放生态资源价值和市场价值。

在过去十多年来,国家在乡村地区投入了百万亿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成了大量国家资本的蓄水池,只要条件成熟就要将这些投资转化为经济生产力。

②市民下乡运动

城市生活节奏快,追求效率,必然导致市民有下乡舒缓身心的强烈愿望。近年来乡村旅游和民宿度假消费市场的大幅度增长说明这个市场潜力巨大。

如今,中国中产家庭规模庞大,对于深度体验乡村生活,享受绿水青山,甚至参与生态农业和新乡村发展都是有很大热情的。

对于渴望乡村旅居的市民来说,在农村能够拥有自己的美丽的小家园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梦想。

这里我所指的家园就是住宅、居所。这个住宅指的可以是小民宿的形式,也可以是多个家庭共享的模式,但并不是永久性的宅基地模式。它仍然是土地租赁的性质,年限可以是30-40年,但不是跟私人租赁,这关系到土地政策改革。

乡村振兴需要市民与村民的深度互动合作,才能实现高速、高质、高效的发展。而能够让市民深度参与融合其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扎根农村,让他们在村里有归属感,产生第二故乡的有家乡情感,而下乡旅居显然是最有效的模式。

对于市民下乡所追求的人居环境,首先他们喜欢的是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所以农村现有空心村或废弃宅基地的地理位置未必符合他们的需求。

他们可能更喜欢在密度更低环境更好,距离目前乡村聚集区有一定距离的地方,营造舒适宁静,具有诗情画意的城外之家。

目前,关于农村住宅或建设用地政策是阻挡在他们面前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坎。

土地属于国家,政策是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进步服务的。因此,只要不影响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政府就应该灵活变通,创新我们的土地使用政策。

市民下乡运动。之所以称之为运动是因为只要政策措施得当,这将成为一种时代大潮流,带动三农经济的大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最强有力的推动力,无论从民生层面还是从经济发展层面都是如此。


[产业措施三]:倡导生态和手工业产品创新和消费

居民生活垃圾和排污本来几千年来都是最重要的农业生产的有机肥料,自化肥和农药的发明和大规模城市化以后,生活有机垃圾回归农业生产的方式被阻断,并且一度可笑的被认为是不科学,不卫生的生产行为。

随着日化产品的全民普及,更使生活有机垃圾成为了真正的垃圾。还有,塑料袋,塑料制品,泡沫包装等的大量使用也给有机垃圾回收带来了难度,成本巨大。


当前,我国每年的垃圾和污水处理的支出高达几千亿乃至可能近万亿元。

如此高昂的环保支出,也只是掩耳盗铃般的,把可视可感的环境变美了些而已,并未实现真正的生态可持续性。

居民垃圾分类是必不可少,多年来国民环保教育工作也做了大量工作,效果还算是显著的。

不过,环保的问题不能集中力量在末端,从源头抓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在此我提出几点建议,供参考。

建议1、日化行业洗涤类产品原材料逐步实现天然化和无公害化,实现居民排污有机肥回归农业生产。

人类使用天然去污产品已经几万年。皂角、无患子熬制液,可以直接作为去污产品使用。

钾碱与油脂混合,可以制造液体皂。烧碱和油脂混合,可以制作出固体皂。这些都是纯天然无公害,去污效果好,不伤害人体皮肤的绿色产品。

现在市场上为什么几乎见不到纯天然的洗发水、沐浴露、洗手液、洗面奶,洗洁精等洗涤产品呢?


不了解真相的老百姓通常会认为目前使用的这些化工产品是更科学的产品。

还有一部分消费者认为,天然产品虽然更好,但价格太高,所以不能普及。

事实上,市场上那些玩着各种伪科学概念的日化品牌,在一直给我们的消费者洗脑。

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是化工原材料生产周期短,成本低廉,因此可以随时快速高效的进行大规模生产,这有利于资本的高速流动,获取更高的资本回报。

天然生物性原材料的生长周期通常需要五六年,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生产周期也通常是化工原料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

因此如果作为自由市场经济,资本具有排斥天然原材料的天性。

然而,从社会成本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日化行业天然无公害化改造是必然趋势。

并且,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天然,健康,环保也是一股国际时尚消费潮流,政府有效政策措施可以加快这一潮流的形成。


还有,日化天然原材料的需求也可以有利于乡村经济的发展。

日化原材料天然无公害化,就实现了居民排污有机肥的无公害化,下一步就是排污如何回归农业生产的技术小问题了。

居民排污有机肥利用的障碍,是否也包括现有排污设施改造问题,以及改造成本问题,这些技术性问题相关专家可以去研究。

如果改造成本太高,我们至少也可以从往后新建的建筑物和生活区开始。

建议2:提高塑料制品品质,增加产品的厚度和耐老化性能,以便提高回收效率。

我发现如今许多一次性饮料杯的质量都很好,超市很多食品包装也是。尽管商家是自发的,目的是为了塑造自身产品的品质形象还增加了成本,但这有利于提高回收效率。

建议3:提倡生活用具的天然材质化,支持手工业产品发展,引导时尚行业共同营造环保时尚潮流。


传统生活器皿都是天然材料的。竹、木、草、泥土都是传统生活器皿的材料。现在这些产品都被塑料和金属制品取代了。

不过,回归生态产品消费已经在时尚产业和传统文化复兴运动之下,已经在中产以上阶层逐渐形成了潮流,这代表市场需求在发展。

天然手工产品形成大众化普及消费最重要的推动力是产品设计创新。我们相关部门可以多发动组织举办一些这类产品的设计创新活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