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雕塑史略学习笔记(3)

 龙井问茶土老帽 2023-11-26 发布于上海

(本文部分图片均引自网络,如果不妥,请告知,会替换或撤下)

(三)两周——风格的形成

看过我学习笔记前两篇的朋友问我,你写的是雕塑吗?我告诉他,是的。雕塑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可能就是上海古代雕塑馆中陈列的,主要是俑像、佛(道)造像,这可能是中国古代与希腊、罗马、文艺复兴雕塑传统最接近的部分。广义的雕塑是造型技法,雕是减法,塑是加法,分散在上博各个展馆中。土类(土、陶、瓷)在瓷器馆,可以看到捏塑、堆塑和瓷雕,各类陶俑、瓷俑,乃至何朝宗款瓷雕观音和罗汉。石类(石、玉)在玉器馆、印章馆,小中见大,浮雕、透雕、圆雕俱全。金类(青铜、金银器)在青铜馆、钱币馆,木类(竹、木)在家居馆,也是各有绝活,不一而足。雕塑历史的整理,可以眼界放得宽些,且容我沿着历史时序慢慢梳理。

(上博藏西周虎食人軏,可与商代虎食人卣比较)

两周雕塑仍以青铜器、玉器为主,可以从周王室的器物看两周青铜器的发展和变化。西周看周原,有大量青铜窖藏发现。从雕塑角度看,有造型的主要有三类,一是装饰用造型,多在器盖、器身和器柄上,多为兽形;二是器身整体塑成兽形,如牺尊;三是直接塑造动物。兽形器和青铜兽是对祭品的模仿。东周看金村,可惜基本流散海外。工艺更为精湛,有错金银、镶嵌等新的装饰技法。只要是雕塑,都会有意义,特别是那些花费无数工夫的礼器,更集中表达着王朝的思想。从商到周有一变,商代兽形、兽面比较夸张狰狞,代表着神性的恐怖。周代兽形、兽面则温和许多,如兔子、象、鱼、鸟等,如生活中真实的祭品。这背后所体现的统治理念不同。商代统治方式从甲骨文推测比较倚重鬼神占卜,对未知的恐惧,对未知的塑造,正是宗教的原点。西周统治不能说摒弃神鬼,但祖先崇拜和伦理秩序更为重要,称为周礼。以人的有情替代天的无情来治理,是中国古人的智慧。

(第一类,以动物人物装饰器物)

(第二类,动物形器,牺尊)

(第三类,青铜人物、动物,以上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品)

(以上为流失海外的疑似金村出土青铜器、玉器,最后一个是银质人俑)

周代礼制的基础是血缘关系,按照五伏确定次第,建立起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奴隶的社会阶层。随着社会发展,阶层产生流动,自西周晚期开始,诸侯的力量开始分化,春秋时期强大的霸主出现。晋国是姬姓诸侯,封地在山西临汾侯马一带,就是中原霸主;虢国同样是姬姓诸侯,多次迁移,实力稍逊,最终被灭。临汾晋侯墓地、三门峡虢国墓地可做比较,特别是玉器,例如组玉佩和玉覆面,有近似的风俗。西周的封国很多,许多都记载不详,通过考古发现不断完善历史。倗国未见于史书,墓地在绛县横水发现,器物与周王室很接近,特别是凤鸟纹。曾国为周的南方屏障,原本是防楚,后来却救楚,器物也在周的礼乐之中吸纳了楚的风格,曾侯乙编钟中就有一件楚国赠送的镈钟,失蜡法制作的蟠龙器座和人形器架也都有楚风。噩国历史基本通过青铜器铭文补出,独特的神面纹,有商的遗风。社会阶层流动从春秋晚期开始加速,诸侯问鼎周王,大夫替代诸侯,太原赵卿墓的主人是晋阳城的缔造者赵简子赵鞅,出土大量青铜器和车马,享有七鼎,规格堪比诸侯。三家分晋,标志着战国的到来,各国纷纷变法,就是对原有秩序的打破与再建。在鬼神、礼乐之外,出现新的国家统治方式——法,从此之后天理、国法、人情交织成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体系。律法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国家规模得以大幅扩张,战国争雄不是称霸,而是灭国,直至秦的大一统。残酷的战争也体现在青铜器的水陆攻战纹饰上。

(晋侯鸟尊)

(晋公盘)

(鸟盖人足盉)

(兔尊)

(玉覆面)

(玉人)

(玉鹿,以上为晋侯墓地出土文物,山西博物院藏)

(玉覆面)

(七璜组玉佩,以上为虢国墓地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人龙纹玉璋,虢国墓地出土,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蟠螭纹镬鼎)

(匏壶)

(虎形灶,以上为赵卿墓出土,山西博物馆藏)

(上博藏子仲姜盘,可与晋公盘比较)

(上博藏牺尊,为浑源彝器,同为山西出土春秋时期青铜器,可以比较)

(倗国貘尊,山西博物馆藏,可与周原貘尊比较)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尊盘)

(曾侯乙建鼓座,以上为湖北博物馆藏)


(上博藏铜建鼓座)

(山西博物馆藏铜建鼓座,以上两件可与曾侯乙墓建铜鼓座比较)

(噩侯方罍)

(噩国神人面纹一尊双卣,以上为随州博物馆藏)

(噩国神人面卣,保利博物馆藏)

(上博藏水陆攻战纹铜壶及线图)

(川博藏水陆攻战纹铜壶)

(山西博物馆藏长治分水岭墓出土铜牺立人擎盘,可与貘尊比较)

(山西博物馆藏战国铜立人灯)

南方广大的楚国,占据着长江中下游,基本不属于周文化圈,更多继承了商的风格。长江流域青铜器很擅长动物造型,失蜡法工艺让造型更为灵动,云纹青铜禁的十六条小龙神态鲜活。青铜神兽,扭曲盘旋,层层升起,通身镶嵌,造型奇诡,是楚式神兽的极致。楚式青铜器的形式也有不同,升鼎就有明显的束腰,如王子午升鼎,铸客升鼎等。比较中原范铸法与楚地失蜡法,范铸法更适合平面造型,重在层次表达,失蜡法更适合立体造型,擅长动感体现。楚国的漆木器更值得关注,木器因为保存较难,几乎无法看到早期作品,于是楚国漆器一经发现就是高峰。奇异的镇墓兽集合了虎、豹、鹿、鸟、羽人等形象,甚至还有蟾蜍,这不是一时的突发奇想,而是有一整套生前死后的思想体系作为支撑。从春秋到战国,葬俗发生改变,开始以木俑代替人殉,人口对于国力至关重要,侧面说明奴隶制正在崩溃。长沙仰天湖出土的木俑是上博雕塑馆历史最早的藏品,简单雕出人的体型,用笔墨画出面容和衣饰品,突出重点,追求神似。长江上游的金沙遗址,出现了石俑,与青铜小立人完全不同,为跪坐奴隶像,手缚于背后,有的有眼睛,有的没眼睛,同时相伴石虎和石蛇,模拟以人祭祀的场景。

(云纹青铜禁)

(青铜神兽)

(王子午升鼎,河南博物院藏)

(上博藏交龙垂鳞纹鼎,同为楚式鼎,可与王子午鼎比较)

(铸客升鼎)

(铸客大鼎,楚晚期,安徽博物馆藏)

(蟾座凤鸟羽人)

(双头镇墓兽)

(虎座凤鸟)

(根雕辟邪凭几)

(虎座凤鸟悬鼓座)

(凤鸟莲花盖豆)

(猪形酒具盒,以上为荆州博物馆藏漆器)

(上博雕塑馆,楚彩绘木俑)

(青铜小立人)

(石人,无眼)

(石人,无眼)

(石人,有眼,正面)

(石人,有眼,背面)

(石蛇)

(石虎,以上为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中国分南北,分黄河、长江流域,这是自然的分隔,也是风格的分别。生存环境决定了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北方的敦厚、写实与南方的动感、写意体现着明显的审美差异,体现着各自山川河泽生灵的不同面貌,也孕育着儒家与道家思想的不同。其实影响中国古代雕塑风格的还有一支,就是北方草原。河北平山的古中山国就是白狄人所建,错金银虎噬鹿铜屏风座就是草原文化最常见的母题,描绘了草原人在迁徙中见惯的动物捕猎场景。中山国墓地出土的小玉人带着牛角状的装饰,穿着格子纹的长裙,与中原风格差别很大。燕国是姬姓诸侯国,封地在北,与草原近,出土的金饰牌草原风格明显。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大量建筑构建,最独特的是半瓦当,雕刻着丰富的兽面纹或对兽纹;透雕青铜大铺首也是龙凤盘绕、饕餮峥嵘;保留着更多的殷商元素,很耐人寻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主动吸收北方草原之长,从邯郸赵王陵出土的青铜马可以领略这一变化。

(虎噬鹿错金银铜屏风座)

(错金银铜双翼神兽)

(错金银神兽)

(错金银神兽铜屏风座)

(错银镶金牺尊)

(银首耍蛇人青铜灯)

(青铜孔雀)

(中山国玉人,以上河北博物院藏)

(燕国金牌饰)

(燕国嵌绿松石金饰)

(燕下都透雕铜铺首)

(燕下都半瓦当)

(燕国铜立人)

(燕国楼阙形铜饰件)

(燕国仿铜陶器,以上河北省博物院藏)

(赵王陵铜马,河北博物院藏)

中国古代雕塑的风格在两周时期逐步形成,既有区别,也有交融,为汉的融合一统奠定基础。

(本文部分图片均引自网络,如果不妥,请告知,会替换或撤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