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本是高山》:张桂梅校长的拼搏故事与女孩们的希望之路

 幸福娃书画苑 2023-11-26 发布于北京

大家好!欢迎来到幸福娃书画苑


文|幸福娃

电影我本是高山根据张桂梅校长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的电影,以华坪女子高级中学为背景,讲述了大山女孩的拼搏故事。“我本是高山,而非溪流”的誓词振聋发聩,也贯穿全片师生联手逆风翻盘的情节高燃催泪。

张老师的出现,帮她们打破了命运的桎梏,拥有了梦想和希望。改变了无数女子的命运,更为无数黯淡的女孩照亮了希望之路。

女孩们从蒙昧到觉醒,从放弃到坚持,从被选择到自己做选择,这种力量令人震撼。这部电影的现实主义和实力派演员的演绎都非常出色。

作为近年来杰出女性的代表之一,张桂梅校长无疑是令人敬仰的。她坚信“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因此致力于让大山里的女孩能够通过接受教育,从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打破命运的桎梏。

影片中不少情节都让人动容落泪,尤其是成绩更好的姐姐山月,到了适婚年龄就被父母嫁了出去,结果惨遭家暴致死。这实在令人惋惜痛心,也让张老师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把妹妹山英留在学校里,不能让悲剧再次上演。

孩子们在楼下齐唱《红梅赞》,张老师抛下爱人回身的镜头,让人潸然泪下。我并不认为电影在污名化张桂梅,高尚行为的背后也可以有自私的目的,个体的情感不应该被架空。她想自救,于是也救了更多的人。

海清的表演痕迹还是太重,而且太着意于表现张桂梅身上的病苦,缺少精气神。但实际上,像张桂梅这样的人,是可以为灵魂的燃烧不但不觉着苦,反而还会有种酣畅感。她执着于这样的牺牲,也依赖于这样的牺牲,这样的牺牲成就了她。

片中小女孩们的表现都还不错,也许是为了追求纪录片感,打光和镜头有点生硬,缺少一些电影的美感。

张桂梅校长让大山里的女孩们看到了走出大山的希望,让深山外的亮光照进了她们的生活。原本在沟壑里夹缝生存的她们,也拥有了可以依靠自己、绽放人生、俯视世俗的机会。

我很欣赏这部电影的创作态度,它一方面没有避讳张桂梅的不完美,比如她过于强硬,不理解普通人的软弱性,但又对这种强硬做出了共情的立场,让这个在宣传材料里的“圣人”变成了有血有肉的“故事人物”,使得她的坚韧特质更加可贵。

另一方面,电影刻意维持现实主义基调,有很多文艺片式的对环境复杂性的刻画细节,比如走廊里八卦起哄老师的学生,仍然选择旧价值的奶奶等,这些细节避免了华坪女高成为一个过于悬浮的励志神话。


都说陪伴是最了不起的相处方式

感恩遇见你

我是幸福娃,我在远方陪着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