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届古代诗歌阅读:文学评论类主观题最新试题汇编(二)

 阅读美丽星空 2023-11-27 发布于山东

07


对点专练 新题突破

07【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诗人写此诗时担任泰和县知县。②痴儿:指诗人自己。③朱弦:琴的代称。④佳人:知心朋友。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倚晚晴”写出了诗人在晚晴余晖里,倚栏远眺的情景,为下联写景作了铺垫。

B. 颔联描绘出深秋时节树叶凋零、明月高悬之景,意境凄凉,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

C. 颈联用阮籍青白眼之典故,借“聊”“横”二字流露出诗人无以言表的孤独无奈。

D. 尾联“归船”“白鸥”之想象,表明诗人想要回到故乡,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

15. 翁方纲评黄庭坚诗:“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这种“绝高之风骨”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08


对点专练 新题突破

08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赏山园牡丹有感

陆游

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余。

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

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睹辄谓无。

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箠驱群胡。

①鄜畤:诗中借指长安一带。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不写山园牡丹,而是虚写洛阳和长安的牡丹盛开的奇景,为后文蓄势。

B. “恨”字写出诗人不能观赏洛阳、长安牡丹的遗憾,也写出了内心的向往。

C. 末二句写周、汉覆灭尚不久远,教训值得记取,促使仁人志士燃起恢复之志。

D. 诗歌紧紧围绕“有感”而作,叙事、议论熔铸一体,体现宋诗重理的特点。

16. 在某堂古代诗歌选修课上,有同学指出本诗五、六句和七、八句在语意上有断裂之嫌,你准备写一篇文学小评论反驳该同学观点,请结合诗歌,列出评论要点。



09


对点专练 新题突破

09【华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朝退书怀

韩偓【注】

鹤帔星冠羽客装,寝楼西畔坐书堂。

山禽养久知人唤,窗竹芟多漏月光。

粉壁不题新拙恶,小屏唯录古篇章。

孜孜莫患劳心力,富国安民理道长。

【注】韩偓(公元842年~公元923年),晚唐诗人,协助宰相崔胤平定宦官刘季述叛乱后,得到唐昭宗的器重,被提拔为翰林学士,典掌机要,本诗大概作于此时。晚唐时期,藩镇割据,皇权衰败,社会动荡。芟shān〈动〉,刈草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写诗人已脱了朝服,披鹤帔戴星冠,于寝楼西侧的书堂静坐,与诗题“朝退”相呼应。

B. 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鸟儿养在书房已久,似乎能听懂人的呼唤,与主人一呼一鸣,相互应和。

C. 第四句从视觉角度写窗外翠竹茂密,芟除一番才漏出缝隙,洒下月光,营造清幽恬静的意境。

D. 颈联写诗人厌恶自己的拙作,无意在粉壁上题写自己的新诗,而是抄录古代圣贤的文章。

16.学者霍松林先生认为韩偓的诗歌是“晚唐之正音”,请结合诗歌尾联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6分)



10


对点专练 新题突破

10【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小题,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声声慢·为高菊墅 ①赋

[南宋]张炎②

寒花清事,老圃闲人,相看秋色霏霏。带叶分根,空翠半湿荷衣。沅湘旧愁未减,有黄金、难铸相思。但醉里,把苔笺重谱,不许春知。

聊慰幽怀古意,且频簪短帽,休怨斜晖。采摘无多,一笑竟日忘归。从教护香径小,似东山 ③、还似东篱。待去隐,怕如今、不是晋时。

【注】①高菊墅,南宋初诗人,布衣终身。②张炎,宋末元初诗人。南宋覆灭后,家道中落,曾北游谋官,失意南归。③东山,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后来重步仕途。从教: 1.听从教导。2.指信教的人;教徒。3.指胁从﹑受教唆的人。4.从此使得;从而使。5.听任;任凭。空翠:指青色的潮湿的雾气。香径:花间小路。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开篇将人名隐于句中,“寒花”“老圃”即“菊”和“墅”,耐人寻味。

B. “清事”“闲人”“荷衣”既点明高菊墅的身份,也表明了自己的处境。

C. “沅湘旧愁”指对高菊墅的思念之愁,即使有黄金刻铸,也难慰相思。

D. 菊生秋日,故言“不许春知”,此句也暗指醉中幽怀,不愿世人知晓。

16. 后人评价此词下阕“似旷达而实痛楚”,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分)

图片

图片

11


对点专练 新题突破

11河南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东溪别业寄吉州段郎中①

方干

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

尽日人不到,一尊谁与同。

凉随莲叶雨,暑避柳条风。

岂分②长岑寂,明时有至公。

【注】①方干出身低微,屡考不中,曾花大量时间奔走于请人奖掖之途。本诗就是他于大中年间干谒段成式(时任郎中一职)时所作。②分:料想。酒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山岭苍翠夺目,映入窗中,这美丽的景象反衬出了诗人伤感悲戚的心情。

B.“在窗中”照应题目中的“东溪别业”,表明了作者写诗和观景的地点。

C.随着敲打莲叶的雨的到来、舞动柳条的风的吹拂,暑气消退,凉意盎然。

D.尾联上句暗示作者在科举上久不得志,下句“至公”是对段郎中的赞颂。

16.前人评此诗“欲人提携之意,颔联即已寓之。”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图片

图片

12


对点专练 新题突破

12【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模拟卷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伤  春

孟  郊

两河春草海水清,十年征战城郭腥。

乱兵杀儿将女去,二月三月花冥冥。

千里无人旋风起,莺啼燕语荒城里。

春色不拣墓傍株,红颜皓色逐春去。

春去春来那得知,今人看花古人墓,

令人惆怅山头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春天的青草和河水,和十年征战而满含血腥之气的城郭形成反差,肃杀意味浓厚,奠定了本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照应首联,揭示城郭现状的原因,二月本是春日花开的时节,但此时因为战乱,花朵却晦暗不明亮。

C.“旋风”和“莺啼燕语”打破了“千里无人”的安静,鸟儿的鸣叫使得荒城有了生机,动静结合,颇有意趣。

D.“不拣”“逐春”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留春不住的惜春之情,“墓”字次出现,更增添了荒芜之意。

15.苏轼说:“郊寒岛”。孟郊之诗,多苦寒之作。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如何体现孟郊诗作之“寒”的。(6分)





参考答案

07【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

14.B“意境凄凉,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表述错误,“落木千山天远 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两句写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 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 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意境开阔,也是诗人豁达的胸襟怀抱的写照。

15.①厌倦官场,表现了诗人清高的品性。“了却公家事”表明诗人对 官场生活的厌倦,体现诗人清高的风骨。②感叹世无知己,表达了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颈联用伯牙子期和阮籍的典故,表明诗 人感伤于世无知己,但也不向现实妥协的孤傲情怀。③渴望归隐,表现了 诗人高雅的志趣。尾联暗示了诗人愿告别现实社会、追求超然和洒脱生活 的愿望,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

08【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

15.C(.“周、汉覆灭”理解错误,“周汉故都亦岂远”指周汉故都之洛阳和长安,并非指周汉的覆灭。)

16.不断裂。五、六句讲道理,表面上是针对普通人没有亲眼见到就认 为不存在的普遍现象,实际上写出朝廷无视北方土地的沦陷,不思恢复的 现状;七、八句继续写洛阳、长安不远,只是为群胡盘踞,没有办法驱逐 群胡。四句诗都关涉当时的形势,都表现了诗人的愤怒和无奈,所以不断 裂。

09【华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月考(二)】

15.D(D项“厌恶自己的拙作”有误,诗人无意题写自己诗作,而抄 录古代圣贤文章,这是一种谦恭精进的说法,并非真的厌恶自己的作品。)

16.①诗人进取心之正。晚唐时期,社会生活动荡不安,但诗人劝勉自 己刻苦钻研,孜孜不倦,不能停息,表现了诗人的进取之心;②诗人家国 情怀之正。藩镇割据,中央皇权日益衰败,诗人退朝之后,在享受生活之 余,依然不忘读书人的本分,不忘家国生民,思考治理国家的道理,致力 于富国强民,表达了诗人难能可贵的家国情怀,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晚 唐之正音”。(1点3分,共6分)

10【浙江省温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

15.C(本词是借揣想隐者高菊墅的心绪来写自己的心境,并不为表达 对高的思念。另高菊墅与张炎并非同时代人,并不相识,说“思念”“相思” 本也不妥当。“沅湘”借用了屈原典故,“沅湘旧愁”是指思故国之愁。)

16.似旷达:①抒情主人公借花饰帽,以此安抚内心幽怀,“休怨”表明 仿佛已可消弭所怨。采摘令其享受整日而忘归,众多坎坷,仿佛皆可“一 笑”置之。

实痛楚:②然而若为真旷达,就不会犹豫,也不会“怕”,赏菊带来的 只是一时的宽慰,失国之痛、多舛之途使得“痛楚”成为词人内心深处的 真正底色。③“东山”典暗指“用世”,“东篱”典暗指“弃世归隐”,“似” “还似”表露出作者内心深处在继续谋官、绝然弃世两者间的矛盾挣扎之 痛。④末句用对比手法写出纵归隐也难如晋时的陶潜那般可得心中自由的 失落与痛苦。

评分标准:①②各2分,③④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共6分。第④

点若答“欲归隐而难得的痛楚”可给1分。

11【河南省部分名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15.A【解析】错在“悲戚的心情”,从全诗看,诗人微有伤感,但到 不了“悲戚”的程度。

16.①诗的尾联大意是说,怎能料到自己会长期寂寞,但相信政治清 明的时候是有特别公正的人的。意思是,段成式就是一个至公之人。作者 以这样的赞美,请求段成式伸出援手来帮助自己。②这种请人提携之意, 其实在颔联中已隐隐透出,所谓“尽日人不到,一尊谁与同”,是说自己很 是孤独,其言外之意就是希望段成式能够成为一同喝酒的人。这就为尾联 表达请求之意做了铺垫。(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2【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调研模拟卷二】

1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鸟儿的鸣 叫使得荒城有了生机”“颇有意趣”错误,鸟鸣以动衬静,更增添才荒城的 悲凉意味,并无“意趣”。

15.①意象上的“寒”:意象选取和意境表现上多愁苦景物,无过多鲜艳 明丽的景色。“花冥冥“"千里无人”“”荒城"墓傍",渲染了凄苦冷清的氛围。 ②情感上的“寒”:体现了对民生寒苦的关注,表现了诗人伤春的忧愁和对 战争的控诉。③语言风格上的“寒”:语言风格悲凉低沉,充满了对时代的 悲慨,沉郁寒凉。(每点2分,共6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题干问如何体现“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