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治鼻炎鼻涕倒流的方子,用了快20年,坦白讲:500个人,仅失手了9个!

 look912fenny 2023-11-27 发布于山东

反复发作的鼻炎,跑不出这2点原因,一个是脾胃差,一个是肝气郁。

不信你可以对照。长期鼻炎的人,要么是有胃病,成人会有吃了不消化小孩吃了就容易积食,脾为肺之母,肺主鼻统管呼吸,脾胃虚则肺气虚,肯定免不了要鼻炎。

图片

要么是想得多压力大,负面情绪多了就容易肝郁。肝郁化火,影响肺气宣降,鼻炎就来了。

今天我主要讲讲脾胃差导致的反复发作的鼻炎,这类患者占到7成以上,除了有鼻塞涕多打喷嚏倒流这些典型的鼻炎症状,一般还会有脾胃病的症状,比如一吃就胃胀不消化,打嗝,厌食,积食等,成人舌苔一般有齿痕小孩舌苔一般厚腻。

图片

这部分患者想治好鼻炎,一定要调好他的脾胃,得用上调理脾胃的中药。很多患者看到这里可能会疑惑,在门诊上也有患者会问,咱们不是耳鼻喉科吗,怎么还能治脾胃。

我们专业的中医大夫其实都是分科不分病的,中医者,中庸之医也,不是搞对立,而是搞统一,中医治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整体辨证论治,有主有次,从根本解决问题。

图片

那该如何解决脾胃差导致的鼻炎反复发作?自然是治脾胃。今天要分享的这个方子出自民国大手张锡纯先生,是被誉为“医界伟人”的存在,我们先来看看方子:

图片

党参、生黄芪、白术、陈皮、厚朴、鸡内金、炙甘草、杭白芍药、桂枝、川芎、柴胡、乌梅

正是治脾胃名声赫赫的升降汤,治脾胃很多人以为单纯是补,实际为升降,此升降汤治脾胃500人里仅失手9位,足见此方之精妙,我们先来看一则医案:

患者女白领才不到30岁,鼻炎已经缠绵七八年,一年到头天天打喷嚏,流鼻水,尤其早晨和阴雨天严重,用掉一大堆纸,长期服用抗过敏药,用完后还觉得晕晕沉沉。患者自述得了鼻炎后瘦了20多斤,胃口差,吃一点就饱了,还有胃反流,经常不定时打嗝。

上半年有次连续下了一周的雨之后出现鼻涕倒流症状,嗓子异物感和疼痛加剧,倒流日日影响睡觉,实在是影响正常工作生活。这次是专程听人介绍坐车过来的。

刻诊:鼻涕倒流,胃部反流,咽炎,舌头边缘齿痕重,舌苔水滑。

辨证:脾胃虚弱导致的肺气虚型鼻炎,脾胃失和导致的胃反流性咽炎。

治疗:

内调:野台参,生黄耆,白术,广陈皮,川厚朴,生鸡内金(捣),知母,生杭芍,桂枝尖,川芎,生姜,在升降汤基础上简单加减所得。

外用:辛夷,白芷,苍耳子,薄荷,红花,连翘,防风,正是我经常讲到的中医熏鼻外用方法。

图片

调理10天为【1个周期】,鼻涕倒流明显减少,打嗝次数减少,舌苔齿痕减轻。调整内调方子,外用熏鼻方法不变,继续调整2个周期,鼻涕倒流基本没有,胃反流打嗝也感觉不到了,患者自述呼吸无比畅快,胃口也比以前好多了。

图片

免费咨询鼻炎问题

请直接找下方 指导用药

所以我经常给大家说,鼻炎它只是一个症状,我们要看到鼻炎背后的真正原因,也就是中医上讲的病机。对症本来几百块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不对症可能花个成千上万也没有解决,就不值当了。

图片

像这位患者的鼻炎就是很典型的脾胃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们常说“补脾胃补脾胃”,从今天的这个方子看来,非补,而为【升降】,那谁升谁降啊?当然是【脾升】【胃降】,为什么这样呢?这位患者胃食管反流是因为胃失和降,就往上翻,往上逆,就出现了反酸、打嗝的情况,因此胃要降。

图片

脾为何要“升”呢?从中医角度看:脾的一个主要作用就是“升清化浊”,用通俗的话就是吸收,像我们吃的饭,喝的水,吃的果蔬鱼肉,都是通过脾的吸收,将营养布输全身,吸收完了,再交给胃来降浊,最后排出体外。

再举个例子,那些有胃病的患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打嗝,胃胀和大便不利,正是因为脾失升清,胃失降浊导致,二者司职出了问题,升不起来,降不下去,就在你肚子里“作妖”,该排出去的东西存留体内,化腐生浊,就像正常流通的下水道,本来应该水冲走了,结果垃圾残留了!

势必要出问题的,残留少了可能只是胃胀,食欲不振,残留多了,那就堵塞了!胃里堵着你如何吃得下?一堵肯定就会生蚊蝇,生恶水啊,这场景在自己体内发生,哪能好受的了?所以就有了一系列胃病的症状发生,这就是举其中一个胃病的例子,很多疾病都是如此。

再者,脾胃是什么?熟知中医的人都知道: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脾胃,二者密不可分,脾不好,胃怎么好?脾胃都不好,人怎么能好?所以很多疾病,不仅仅是鼻炎,从调理脾胃入手,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图片

这个方子是怎么调理好脾胃的呢?

今天讲的这个升降汤里,一阵专为脾守护,一阵专理胃。升脾的有:野合参,生黄耆,白术,降胃的是广陈皮、川厚朴、生鸡内金,生姜四味。

图片

看“升脾”三味的野台参,说野台参大家可能不清楚,那要说【党参】你肯定熟悉了,党参归脾、肺二经,有补中益气、生津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之用,在此用来入脾经,补脾气;看那气球,吹的气足了才有劲儿“飘”,脾气足了,不就升了吗?

生黄耆其实就是【黄芪】,同归脾肺二经,是补气良药,为什么补气?想想小气球。再说白术是方剂中很常用的中药之一,用于脾虚食少、消化不良等,健脾益肺、燥湿利水的上佳药材。

再看降胃中的四味,首先说广陈皮,常见陈皮就有燥湿、行气的作用,比如很多人平常都会用陈皮泡水,煮肉,看的就是其消积行气的作用,加个“广”字,更加道地。

降胃阵列第二味川厚朴,同样属道地药材,归脾、胃、肺、大肠经,有明显的“下气除满”的效果,常被用来治疗便秘、腹满、食积气滞等,看到归大肠经,你应该就能想到它的作用是上还是下了。

第三味鸡内金,有娃的家长了解的可能更多一些,消积食很有一手,若是小孩吃的积食,不消化了,将鸡内金放于平底锅上煎干,捣碎和粥而食,孩子晚上就能再吃饭了,就是因为鸡内金强大的助消化,消积的作用。

图片

降胃第四味生姜,姜辣吧?辣就是暖,其实是【辛】,有解脾胃寒症,胃寒呕吐、解鱼蟹毒之效,在此用它引胃气下行,使胃降之。

这7味“大将”守住脾胃安康,剩下这4味各行其道,一起提供扎实的“后勤保障”。

先说桂枝与川芎,二者作疏肝之用。你可能会问:不是调胃吗?怎么治起肝了,这就是中医的玄妙了。五行五脏相对应,相生相克。

肝属木,脾属土,情绪上来了,肝气一大,脾土容易受欺负,这从中医里称为【肝乘脾土】,举个常见例子:常常听人说气的吃不下饭、气饱了,就是因为肝气升发过旺,“欺负”了脾胃,失去了知饥知饱的感觉。既然我们的初衷是调脾胃,那肯定要防止脾胃“受欺负”,所以用上二味药材,疏肝解郁,安抚之。

再看知母和白芍,要说知母滋胃阴,清胃热放在方子里无可厚非,那白芍清胆火在此何用?想想前面咱们的用药,如黄芪、党参、厚朴、陈皮这都是温燥之药,温过了头就是火,此时知母和白芍祛火、滋阴的作用就脱颖而出了。

一个升降汤下来,有补有降,有主力有辅助,正是君臣佐使配伍之道,不得不再次感慨中医用药的严谨和精妙。

图片

最后再总结一下,如果你有鼻炎,同时有脾胃问题,比如胃反流,积食,一吃就饱,吃了不消化容易便秘或腹泻,都可以用这张方子,建议你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定量。

如果你能看到这,中医药方剂的神奇精妙相信你已经能感受到了一二,如果这张方子还能帮到你,那更将不胜荣幸。

图片


图片

我是中医耳鼻喉李瑞成主任,专攻耳鼻喉问题10余年,如果你或者孩子有过敏性鼻炎,鼻涕倒流,鼻甲肥大鼻塞,扁桃体腺样体肥大,咽炎耳鸣等问题,需要免费指导用药或者文章中药方需要免费指导用量,就在下方扫描二维码联系我,我会尽量回复每一个人。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