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彻底把白酒讲明白-3

 激流一舟 2023-11-27 发布于中国香港
书接上文,继续把酿酒的原理说完。
中国的白酒是粮食酿造的,用的最多的粮食是高粱,因为高粱里富含淀粉。酒曲就是菌群,菌生酶,高粱和酒曲混合,就相当于把高粱里淀粉分子和各种酶混合。混合后糖化酶会把淀粉转化为糖,然后这些糖会被酒曲中另外的菌群里的酒化酶转化为酒(这个过程不明白的就得看上篇文章了,上篇文章主要就是说的这个事)。
把高粱(有的酒还有少量别的粮食,比如大米,玉米等)和酒曲混在一起发酵,然后把发酵好的他们放到蒸炉上蒸,蒸溜出来的东西就是白酒了。
下面我把这个过程再从头清清楚楚的说一遍。
首先高粱需要蒸一下。为啥要蒸呢?还记得糖化酶怎么把淀粉转化为糖吗,本质是把由几千个葡萄糖分子组合而成的淀粉分子剪开,剪开形成独立的葡萄糖分子,就是糖了。蒸一下能让高粱膨胀,本质就是把淀粉分子打松一点,这样糖化酶更容易剪开它。
把蒸好了的高粱与酒曲混合。当然此时的酒曲是已经吸饱了大自然中的菌群的酒曲。混合的目的就是让酒曲中的酶干活,因此要给它一定的时间。干啥活呢?就是上面提到的由酒曲中糖化酶的先把淀粉分子剪开形成糖,再由酒化酶把糖转化为酒精,这两个酶都来自酒曲。这个转化的过程就叫发酵,所以把蒸熟的高粱和酒曲混合放置段时间的过程就叫发酵的过程。
发酵需要地方啊,于是窖池就出现来。发明白酒的是山西人,山西人是把这些酒胚--粮食和酒曲的混合物叫酒胚,放入大缸中发酵,而且把大缸埋进地下,这样大缸的温度就和土地的温度扯平了。

图片

为啥埋地里?粮食是要蒸一下的,就有温度了,而且发酵也会有温度起伏,山西人发现发酵的温度越稳定越好。保持稳定呢?就是把大缸埋到地里最好。埋到地里,大缸的温度就和大地的温度相当,而大地的温度比空气温度起伏小,所以大缸的温度就起伏小。
后来山西的汾酒传到了陕西,就是产西凤酒的陕西。既然是山西来的,所以也用大缸发酵。有一次大缸破了(毕竟是瓷的,弄破也正常),但是不舍得仍酒胚,而又因为大缸是埋到地里的,破了以后就相当于酒胚和泥土直接接触了,这个就叫窖。酒胚和窖泥直接接触了,发酵好了就开始蒸馏,发现蒸馏出来的酒味比汾酒更浓厚这就是西凤酒的凤香型了。
为啥更醇厚呢?因为泥土里也有菌类。酒曲的目的就是收集菌群,但是它只能收集空气中的,而在窖里发酵则把泥土的菌群也收集起来了,所以酒味更浓更丰富了。
但是,毕竟是山西传来的工艺,他们认可比山西的清香更浓,但是也不能太浓,所以他们发明了毁泥大法,目的就是不能让窖泥有太多菌类。即每年把原来的窖泥铲掉,换新的,新的菌类毕竟少一些,即实现比清香型浓郁,但又保证不过于浓郁。
后来随着陕西商人做生意,到了四川,他们也用毁泥大法。但是四川太湿润,刚毁了马上又长出新菌类,所以毁泥也没用。没招了,只能认了,不毁了,爱咋咋地吧。反而酿出了更浓的酒,这就是五粮液,泸州老窖等酒。窖泥持久不换,反而成了他们的特色,都说百年老窖,千年老窖,并以此为荣。

图片

四川的酿酒工艺传到茅台镇,也想用百年窖泥,但是贵州多山、多石,平地儿很少,挖不了那么多坑,于是只保留泥底,但是四周用石头契成,这就是茅台酒的窖池了。

图片

以上就是讲的发酵工艺了。山西汾酒属于清香型,是使用粮食+酒曲+没有菌的瓷缸。西凤是凤香型,使用粮食+酒曲+新的窖泥。五粮液和泸州是浓香,使用粮食+酒曲+百年窖泥。茅台是酱香型,是粮食+酒曲+泥底石壁窖池。
把粮食和酒曲混在一起放到窖池中发酵,有的酒需要7-8天,有的需要半个月,还有更长的,总之时间不等。不管需要多久,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规则,等时间到了就把这些酒胚拿出来放到酒甑上蒸馏。
所谓时间到了,就是酒曲中的菌中的酶把淀粉变成了糖,然后把糖变成了酒精,此时酒精吸附在酒胚中。下一步就是怎么把里面的酒精给他搞出来,中国古人发现了蒸馏可以实现。
为啥能实现呢,因为酒精的沸点是78度,而水的沸点是100度。所以流程就是这样的,先烧水,水温升高到78度,会带动水面上的空气也升高到78度,让这些空气透过酒胚,酒胚也就78度了,那么酒胚中的酒就沸腾了,变成了蒸汽,然后再让这些蒸汽遇冷,遇冷后气化的酒精就变回液化,此时在下面接一个装置,把液化的酒直接收集起来,这不就搞出来了嘛。
这个流程需要一个装置,学名叫酒甑。即把酒胚放到一个大木桶中,这个大木桶有个转有名词,叫甑(zeng)。木桶下面放一个大锅,锅里盛着水。在锅下烧火,随着热量的升高,水温带动锅里的空气,然后这些空气往上冲,会把木桶中的酒胚加热,等到了78度,大锅里的水还没开,酒精就先挥发出来了。在酒甑上再放一个锅,锅里盛上冷水,气化酒精往上蒸发就会遇到冷的锅,于是又凝结成液体,此时下面放个收集器,把液化的酒精收集起来,这就是原酒了,酿酒就算完成了。这一步叫蒸馏。
最早蒸出来的酒叫头酒,一般是不要的。因为酒胚中除了酒精还有很多其他东西,遇到78度的温度他们也会一下子跑出来,所以头酒中很多杂质杂味,味涩,所以没法喝。头酒之后是中段酒,这是比较好的。北京有种酒叫二锅头,所谓二锅头就是第一锅水烧开了,开了就不能再用了,要换一锅,换过后蒸馏出的酒才叫二锅头,其实本质也是说中段酒的意思。
尾段酒也不要。因为尾段酒没啥酒精了都。最下面的锅里的水,随着不断升温,到了100度,水该沸腾了,水蒸气蹭蹭往上跑,最后收集起来的酒不是酒,而是这些水蒸气了。
看了上面的原理,可以看出酿酒这玩意很不靠谱。收集到的菌群不可控,天气好坏,气温高低,都会影响收集效果。粮食的质量也有差异,气候,温度,湿度不同也会导致品质差异。所以每次蒸馏出来的元酒是很不一样的,这是非常不利于销售的。这次买的酒非常好喝,下次买却又很烂,你问销售说什么时候酒好,什么时候酒不好,他说只有买后才知道。这,这就没法玩了。所以必须给消费者一个稳定的期待,好就都好,不好就都不好,稳定很重要。其实不管酒好坏,总有人喜欢,你认为特别不好喝的酒,也许就有人爱的要死,所以只要稳定就行。
怎么保证稳定呢?勾兑是的,几乎所有的白酒都是勾兑的。就是把不同酒甑蒸出来的元酒,给他混合,最后所有的酒都达到一个固定的味道。茅台就是那个酱香味,汾酒就是这个清香味。
勾兑完了后,还需要放置一段时间,没有说蒸馏后马上喝的。比如茅台,他要放3年才行。为啥放呢?因为静放时,酒精分子是在活动的,时间久了他们会互相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脂类,这就是为啥白酒比较“连”,或者挂壁什么的,就是因为这个东西。放够了时间后才能推向市场销售。
总结一下,酿酒原理其实不复杂。
第一,要有原料,也就是粮食,高粱啊,玉米啊,大米什么的,要把他们蒸熟。第二,要有促进这些粮食转化为酒精的促发剂,也就是酶,这就是酒曲的作用,因此要加入酒曲。第三,要把蒸熟的粮食和酒曲混合,放到窖池中发酵,这就是窖池的作用。第四,发酵好了,放到酒甑中蒸馏,蒸馏来元酒。第五把不同批次的元酒混合勾兑,这就是勾兑。第六,勾兑完毕后,进行放置。第七才是推向市场进行销售。
以上就是酿酒的原理了。综合来看,就是这么7步,不同的酒,之所以不同,无非就是这7步中,要么用的物品不一样,比如山西的高粱和茅台镇的高粱是不同的,要么就是工艺不同,如汾酒是清蒸清烧,茅台是混蒸混烧,当然也有可能是这两个都不同。无非就是这么三个原因而已。
下一篇讲一讲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工艺,又是怎么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