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到朱老总和康大姐

 东营微文化_ 2023-11-28 发布于山东


上小学后,读课文《朱德的扁担》,我才知道一些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历史。
1928年4月,朱德率领湘南起义部队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随即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在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因为敌军的严密封锁,在我军物资奇缺的情况下,红军发起了下山挑粮运动,朱德军长穿草鞋,戴斗笠,挑起满满一担粮食和红军战士一起爬山,充分体现了红军艰苦奋斗,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使我深受感动,一直铭记在心。后来,朱德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还是开国元帅,也是我最崇拜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1969年12月我参军到北京后,于1970年就先后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敬爱的周总理,心想,如果再能见到朱老总,一生就不留遗憾了。无巧不成书,没想到,我不仅见到了朱老总,还见到了朱老总的夫人康克清(都称康大姐),并给康大姐拍摄了不少照片。
1972年冬,根据上级进行革命思想教育安排,我作为北京西山030部队门诊部卫生班班长,带领几名战士到解放军总参某部礼堂观看由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拍摄的纪录片《中国》(当时被称为反华影片,属于内部参考片)。进到礼堂时,看到各排座位已基本坐满了解放军。我的座位号比较靠前,在找座位时,我发现礼堂中间一排座位是空的,不知是给谁留的。我找到座位刚刚坐时,突然响起了热烈掌声。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朱老总和随行工作人员从礼堂后面向中间的空座位走来。全场观众都站起立鼓掌,如雷般的掌声响彻整个礼堂,经久不息,气氛热烈感人。朱老总面带笑容边走边向大家频频招手致意。此时有人喊:“朱老总好!”也有人喊:“朱元帅好!”朱老总说:“大家好!”我也和全场其他同志一样,情不自禁地热烈鼓掌。朱老总就坐后,电影随即开始放映。
电影结束后,礼堂灯光亮起,全场观众又一次站立热烈鼓掌欢送朱老总一行出场,朱老总一行出场后,大家才陆续出场。这是我唯一一次近距离(前后只隔3排座位)见到朱德元帅,也是最后一次见到朱德元帅。此前,我只见过朱德元帅的画像,在电影纪录片中看到过朱德接见外宾时的形象。
1984年4月,“八一”电影制片厂扮演朱德的特型演员赵登峰为更好地塑造朱老总的光辉形象,特意作了面部整容,在面部整容消肿前,我给身穿“65式军装”的赵登峰从不同角度拍摄了10余张照片。赵登峰面部整容消肿后,又身穿“65式军装”和深浅2种中山装,我又从不同角度给赵登峰拍摄了20余张半身和全身照片。我还让总参机关直属训练基地干事郭光升给我和穿中山装的赵登峰拍摄了多张合影。
1985年部队换发新式军装后,我到八一电影制片厂采访赵登峰时,还让扮演周总理的特型演员柴云清帮我和赵登峰拍摄了一张穿冬装的合影,以表达对敬爱的朱老总的崇敬和怀念。

▲胡英贤(图左)1984年5月与赵登峰合影(摄影:郭光升)

▲胡英贤1985年12月29日与赵登峰合影(摄影:柴云清)

赵登峰面部整容后不久,就参加了电视剧拍摄,其中一个电视剧是由丹琳编剧、赵登峰扮演朱总司令、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视剧《总司令和孩子们》。该剧再现了戎马倥偬的朱老总与根据地一群儿童团员的深情厚谊。康克清对剧本给予了充分肯定,徐向前元帅题写了剧名。著名演员赵子岳、李健和刘龙参加了该片演出。
1989年2月22日下午,儿影厂要举行《总司令和孩子们》首映记者招待会。赵登峰为能留下与康克清在一起的珍贵照片,2月21日下午到单位邀请我到《总司令和孩子们》首映记者招待会现场拍照,但那天我正好不在单位,赵登峰就给我写了一封信送到我家里。信的全文为:
小胡同志:
我到单位找你你不在,特到你家留此信。明天(22号)下午2时在儿影厂一楼大厅开《总司令和孩子们》首映记者招待会,我刚从儿影过来,已将你参加的事说了,他们很欢迎,并说这个招待会除首都各报刊的记者参加外,朱德总司令夫人、全国妇联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也来,所以希望你能将相机和彩色、黑白两种胶卷都带上,以便适应拍照需要。
时间:22日(星期三)下午2时  地点:儿童电影制片厂一楼大厅
请准时出席

                                  赵登峰 1989年2月21日

22日号下午,我准时参加了电视剧《总司令和孩子们》首映记者招待会,当康克清一行出现在儿影厂院子时,一些专业摄影记者、儿影厂首任厂长于蓝(电影《烈火中永生》江姐扮演者)等工作人员前扑后拥,我没有获得最佳拍摄位置,竟未拍摄到康克清在行动中的镜头,一直感到很遗憾。
当康克清等重要客人在一楼放映厅落座后,赵登峰介绍说:“康大姐,这是我的亲密战友胡英贤同志。”康大姐朝我看了看,笑着点点头,就与赵登峰在翻看《总司令和孩子们》影集里的剧照,我开始给康大姐和赵登峰拍照。我拍摄的照片有赵登峰与康克清的合影,有编剧丹琳、赵登峰与康克清的合影,有于蓝、著名电影评论家丁桥、丹琳、赵登峰等合影。
当天,我连夜撰写了一篇题为《总司令和孩子们》的通讯,于1989年3月7日发表在《深圳特区报》上。我拍摄的康克清、著名电影评论家丁桥、儿影厂首任厂长于蓝、特型演员赵登峰等的新闻照片,于3月8日发表在《郑州晚报》第3版上。通讯全文为:
由丹琳编剧,儿影电视部录制的电视剧《总司令和孩子们》即将与观众见面。在表现革命战争题材的影视片中,朱老总往往是出现在众多的领袖之中共同研究作战部署,或指挥大战役。电视剧《总司令和孩子们》之所以感到别具一格,就是它以新的角度细致地描写了总司令在战争之余与孩子们发生的故事。作者运用高反差的表现手法,把总司令热爱人民,平易近人,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崇高思想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赵登峰扮演朱总司令剧照和与康克清看剧照画册现场
                                       (右图摄影:胡英贤)
剧中慧孩(刘旋饰)的父母被坏人栽赃陷害说给鬼子带过路,不明真相的儿童团员们把对敌人的满腔仇恨发泄在慧孩身上,骂慧孩是汉奸,不让进村。慧孩无家可归,饿晕在山沟里。朱总司令(赵登峰饰)发现后下马亲自给孩子一口一口地喂水喂饭,救活了慧孩。这件事对一般的人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但他发生在日理万机的总司令身上,就不能不使人们联想到:总司令为什么要去关怀温暖一名战争的流浪儿呢?总司令仅仅是关心一个慧孩吗?慧孩不正是代表着千百万在战争中遭受苦难之后成为新中国的一代主人吗?
慧孩由于肚子饿吃了儿童团员们种的抗日瓜,遭到儿童团员们的捆绑和毒打。朱总司令不明白儿童团员们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慧孩,他了解到慧孩的父母是我军的地下交通员,为掩护地下兵工厂而把鬼子带到远离兵工厂的地方,与敌人在深山里周旋3日后英勇牺牲时,部下说:“我军地下交通员是不让村里人知道的。”朱总火了:“胡来!人都死了还保什么密?”总司令又一次挽救了慧孩,并向儿童团员们讲明团结抗日的道理。慧孩十分感激八路军(他不知道挽救他的是总司令),一心要参军打鬼子。他没有辜负总司令的关怀,继承了父辈的革命意志,在反“扫荡”中机智勇敢地诱敌进山,用身体引爆炸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献出了年幼的生命。

▲左起:丹琳、康克清、赵登峰
                               (摄影:胡英贤)
房东宝孩在水缸里养的小王八跑丢了,宝孩闹着要,朱总司令得知后提着马灯趴在地下和宝孩一起找。宝孩一时找不到小王八,急了:“小王八在缸里待得好好的,是谁把水缸挑的那么满?”当然是总司令把水缸挑满了,宝孩埋怨他,他却笑了:“噢!是这么回事,缸里跑了鳖,头一次听说。”朱总司令在柴禾堆里翻着找着,突然喊:“在这儿!”找到了!总司令帮助宝孩找到了小王八,宝孩高兴地趴在坑上一边吃着大块红薯,一边逗着小王八,对总司令说:“伙夫大伯,你知道我要的小王八有什么用吗?听奶奶说,吃王八能补身体。我把它留给总司令。”“哎!你不是答应带我去见总司令吗?到时你帮我煮这个小王八。”朱总笑着拍了拍宝孩的头。可以想象,一个孩子如此敬重总司令,可见总司令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物。编剧把总司令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朴实、自然、真实地告诉了人们。
《总司令和孩子们》不失是一部充满浓郁战争年代乡村生活气息,思想内涵丰富,是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佳作。

▲后排左起:赵登峰、丁桥;前排左起:康克清、于蓝、丹琳
                                  (摄影:胡英贤)

作者简介:胡英贤,祖籍山东乳山县(现为乳山市)胡家沟村。1952年1月21日生于辽宁沈阳市。1969年12月从山东参军到北京卫戍区,后调北京西山中央军委办事组“前指”等单位,1986年从部队转业地方,先后在邮电部通信计量中心和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中心(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工作,2012年3月退休。

《东营微文化》投稿要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