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两周金文辞大系图编》序说(郭沫若,1935)

 圆弧YH 2023-11-28 发布于北京

【批注】

西周春秋时期,文献最主要书写在青铜器上。


在中国古代很长的一段时期内(战国至南北朝),文献最主要还是书写在竹木简牍上。



【摘录】

【提要】郭沫若希望在研究两周金文辞的时候,追求一个严密的系统。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1》,《郭沫若全集 考古编》第7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图说第1页。)

【提要】郭沫若创立了分期分类法

    他在《两周金文辞大系图编·序说》这篇文章中,提出了青铜器的分期方法。先找出有明确时间点的代表器物,按照形制、花纹进行比较,纳入各个时期。郭沫若按照这个方式,将青铜器进行有效的安置。按照时间、国别,将300多件收录器物,按照史料价值排列。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1》,《郭沫若全集 考古编》第7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图说第3页。)

【摘录】

“周乃后起民族。武王以前器未见,成康以来则勃然盛兴,其因袭殷人,固明白如火。”

(郭沫若.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1//郭沫若全集 考古编:第7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图说1.)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1》,《郭沫若全集 考古编》第7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图说第1页。))

【摘录】

郭沫若认为,青铜器的雷纹可能脱胎于指纹,古代陶器手工制作,在器身留下指纹。后来仿刻的时候,变成雷纹;青铜器多雷纹,是古代从陶器演变过来的证据。

(郭沫若. 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1//郭沫若全集 考古编:第7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图说1.)。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1》,《郭沫若全集 考古编》第7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图说第1页。)


【心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