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厌食 :益胃汤 沙参9克 麦冬15克 炒玉竹5克 生地15克冰糖3克 水煎服】加陈皮、神曲、麦芽、炒莱菔子等,

 书香中医专科馆 2023-11-29 发布于四川

小儿厌食 本方【益胃汤 方剂来源 清。《温病条辨》。 组成与用法 沙参9克 麦冬15克 炒玉竹5克 生地15克冰糖3克 水煎服】加陈皮、神曲、麦芽、炒莱菔子等,

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724952886.aspx

治疗24例。均症见心烦,口渴不饮,口舌干燥,便干溲少,厌食。结果疗效满意

(<山东中医杂志》1987年第5)

益胃汤 方剂来源 清。《温病条辨》。 组成与用法 沙参9克 麦冬15克 炒玉竹5克 生地15克冰糖3克 水煎服。 

儿科

70.山楂、陈皮、白术、茯苓治疗小儿厌食

①山楂6克,陈皮5克,白术4克。将上述3味药研成细粉,米汤调糊,敷于脐窝,盖上纱布,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3~5日一个疗程。

②白术、茯苓治疗小儿脾虚厌食。白术、茯苓、党参、陈皮各6克,水煎服。

72.梨汁、牛黄治小儿急性惊风

牛黄少许,梨汁适量,将二物搅匀内服

治疗小儿厌食症专方专药

2017-11-23  转自 吴复苍

赵琼、魏铮等,检索1989一2007年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50余种省级及省级上的中医药期刊和中医院校学报所刊载的治疗小儿仄食的临床文献385篇。(见辽宁中医杂志,2010379):1710~1712.

385首方剂共使用289种中药,用药2809次。使用频数达20以上的药物共有34味。用药频数前10味药物分别为:麦芽、山楂、白术、鸡内金、茯苓、陈皮、神曲、甘草、山药、砂仁。其他如补阴药中麦冬、石斛、沙参,利水渗湿药中的薏苡仁使用也比较集中,药物涉及的类别多为消食药、益气养阴药、芳香化湿药、理气药和利水渗湿药。

小儿厌食以虚实夹杂证最为多见,这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及“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小儿厌食实证证型以脾胃湿热证和脾胃食滞证为主,虚证证型以脾胃气虚证和脾胃阴虚证为主。由此可见,小儿厌食的辨证关键是分清虚实、辨明脏腑。

【基本处方】

麦芽、山楂、白术、鸡内金、茯苓、陈皮、神曲、山药、砂仁、党参。

【方义分析】

方以党参、白术、山药补气健脾;茯苓、陈皮、砂仁化湿行气;麦芽、山楂、鸡内金、神曲消食导滞,运脾和胃。其组方药集中于消导、补虚、行气、化湿等。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治疗小儿厌食除了重用山药外,又多配伍甘润养胃的沙参、麦冬、石斛;酸甘养阴生津的鸟梅、木瓜、白芍等,取其“酸甘化阴”“阴旺阳生”之功。

基本处方和药物加减中提供的药物均属于食物类,可放心使用。若读者能懂得些中医药知识更好,笔者简单介绍一些知识:

脾胃气虚:表现为精神不振,乏力懒言,形体消瘦或虚胖,面白舌淡白,少苔。治疗以党参、白术、山药补气健脾为主。

脾胃阴虚:表现为心烦易动,形体消瘦,偶有干呕,面色萎黄,舌红少苔或有裂纹。治疗在以党参、白术、山药补气健脾为主的基础上,加沙参、麦冬、石斛养阴生津。

湿浊内停:头昏懒动,形体虚胖,舌苔白腻或黄腻(腻苔为苔质细腻,紧贴舌面)。治疗以茯苓、陈皮、砂仁化湿行气为主。

脾胃食滞:又称停食。不思饮食,食多则呕,腹胀,大便不爽,矢气(放屁)腐臭,口气酸腐,舌苔较厚。治疗以麦芽、山楂、鸡内金、神曲消食导滞为主,配陈皮、砂仁化湿行气。

小儿厌食以虚实夹杂证最为多见,基本处方适用于各个证型,所谓“为主”,是指相应药用量大一些。如4—10岁小儿,一般药量为10克,“为主药”用量为15克。

服药困难者,可在煎好的药汁中,加少量蜂蜜或饴糖矫味。



健脾胃方(九)

2018-02-07  雪地情缘    256   47

补脾人参散

【组成】人参 30克  石斛  黄芪  桔梗  白术各10克  陈皮3克  附子  桂心  茯苓  丁香  草豆蔻各15克

【用法】

① 上药捣为粗末。       

① 每服 10克,加生姜 10克,枣 3枚,水煎服,每日一次。

【功效】益气温阳健脾。用于脾虚内寒、饮食不振、倦怠乏力。腹胀肠鸣、大便塘泄。

补中益气加减汤

  【组成】炙黄芪  党参  当归身  白术  天麻  钩藤各5克  陈皮2克  炙甘草2克

  【用法】

① 水煎。         

① 每日 1剂,加生姜 6克红枣 2枚,水煎取 50O毫升,分两次服。

  【功效】健脾益气定眩。用于脾气虚眩晕。

还元秋石丸

【组成】秋石  白茯苓各 500克  天门冬  麦门冬  生地黄  熟地黄  人参  地骨皮  人乳粉各12O克

【功效】健脾补脑、调补肝肾。

【用法】

①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6克。     

① 每服 1丸,每日二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健脾补肾。用于脾肾两虚、饮食不振、腰膝酸软、身体赢弱。

芡实粥

  【组成】芡实仁 25克  粳米 25克  白糖适量

  【用法】

① 将芡实置锅内煮熟,除去外壳,取其果仁,捣碎。粳米洗净与技实仁同煮熬粥,粥成后加白糖适量,调匀即可食用。

① 食粥,每日二次,每次 1碗。

  【功效】健脾止泄,益肾固精。用于脾虚久泄及肾虚遗精、滑精。

枸杞茶汤

【组成】大枣 500克  枸杞 500克

【用法】

① 大枣去核,与枸杞子同焙,捣成粗颗粒,装袋备用。

① 每服 20克,开水冲泡,每天三次。

【功效】健脾胃,补气血,养心安神。

固本养血汤

【组成】鸡血藤 30~60克  黄芪  丹参各 15~30克  淫羊藿 15克  补骨脂  当归各15克  虎杖10~18克  大枣4枚

【用法】

① 水煎。

① 每日1剂,水煎取 5O0毫升,分两次服。

【功效】健脾补肾,益气养血。用于先后天不足,气血亏虚。

京三棱丸

【组成】京三棱  莪术各1克  巴豆霜 0.3克  槟榔30克  青皮  陈皮  木香  肉桂各15克

【用法】

① 上研末为丸如豌豆大。

① 每服7~10粒,食后热生姜汤送下,每日1次,中病即止。

【功效】消食导滞,理气和中。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满、呕恶。大便溏而秽臭。

参苓白术散

【组成】人参(或党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山药各 1000克  白扁豆750克  莲子肉  桔梗  薏苡仁  缩砂仁各500克

【用法】

① 研末为散。

① 每服 6克,每日二次,大枣煎汤送服。

【功效】健脾渗湿。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振、大便溏泄、身倦乏力。

柏实丸

【组成】柏子仁(捣罗为末,酒浸搅如膏)200克  枣肉 300克  干地黄末100克  白术末100克

【用法】

① 上药和搅令匀,为丸如枣大。

① 每服3丸,每日三次,温水送下。

【功效】健脾胃,养阴血。用于脾胃虚弱,阴血不足、食少乏力。眩晕盗汗、失眠健忘。

和中止眩丸

【组成】天麻 5克  川芎  橘红各6克  菊花  茯苓全当归  生地各12克  杭白芍(酒炒)  旋复花  炒白术各9克  西洋参15克  炙甘草3克

【用法】

① 共研细末,蜜丸如绿豆大。

① 每次 9克,每日一次,白开水送服。

【功效】健脾化痰、益气养血。用于脾虚痰饮内生。气血不足。眩晕。

养心健脾丸

【组成】党参  炒归身  炒杭芍  沙苑蒺藜  炒谷芽炒白术各 9克  炒杜仲  石莲  炒山药  焦枣仁各12克远志3克  陈皮6克  炒薏仁  茯神各15克  炒砂仁  炙甘草各4克

【用法】

① 将上药共研细面,枣汤、神曲糊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

① 每服9克,每日二次,白开水送下。

【功效】健脾养心。用于心脾两虚,饮食不振、夜寐欠安、健忘。神疲体倦。

胃嗳散

【组成】人参 30克  黄芪  干姜各 15克  丁香  白术  茯苓  甘草各0.3克  肉豆蔻10克

【用法】

① 诸药加白米 500克同碾为末。

① 每服 6克,加姜水煎服,每天二次。

【功效】温阳健脾益气。用于脾胃虚寒,饮食不振、脘腹冷痛。大便稀清、体倦乏力。

补病后体虚汤

【组成】冬虫夏草6克  党参  黄芪  白术  当归各10克

【用法】

① 水煎。

① 每日 1剂,水煎 500毫升,分二次服。

【功效】健脾益气扶元。用于久病脾肾俱虚,体倦乏力、饮食不振、身体赢弱、神疲。

健脾养胃汤

【组成】党参  白术  当归身  白芍  泽泻各 10克黄芪 12克  陈皮  小茴香各5克  山药  茯苓各15克

【用法】

① 水煎。

① 每日1剂,水煎取 500毫升,分二次服。

【功效】健脾养胃。

调中汤

【组成】人参  茯苓各300克  紫河车  生甘草各 60克

【用法】

① 捣为末。

① 每服  30克,每日二次,水煎,空腹服。

【功效】补元气,健脾胃。用于脾肾两亏,元气不足、神疲体倦。身体瘦弱、早衰。

益气理脾枳术丸

【组成】川郁金  党参各 12克  焦楂  茯苓各18克焦麦芽 30克  壳砂45克  陈皮  生白术  槟榔  炒枳壳  生杭芍各9克  莱菔子  炒扁豆  薏仁  金石斛各15克  甘草5克

【用法】

①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

① 每服 9克,每天二次,白开水送下。

【功效】健脾益胃,消食化痰。用于脾胃虚弱,饮食积滞,日久生痰。

黄芪散

【组成】黄芪  人参  制附子  白术  茯苓  诃子各30克  五味子  丁香  炒枳实各15克

【用法】

① 研末为散。

① 每服9克,加姜、枣煎服,每日二次。

【功效】健脾益气温阳。用于脾胃虚寒,饮食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清补理肺健脾丸

【组成】川贝  茯苓各15克  麦冬  生地  当归各 12克  炒杭芍  桔梗  生白术  半夏曲各9克  橘红6克  人参  甘草各5克

【用法】

① 将上药共研细面,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

① 每服9克,每天三次,开水送服。

【功效】健脾化痰、益气养血。

猪肚方

【组成】肥大猪肚(洗如食法)1  人参150  川椒30克(泡取汁)  干姜45  葱白(切细)210  粳米(煮熟)25O

【用法】

 各药人猪肚内缝合,勿令泄气,微火煮烂熟。

 空腹食用,可每日一剂。

【功效】温中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寒,饮食不振,脘腹隐痛与温喜按。

参苍白术丸

  【组成】人参  扁豆(姜汁炒)  桔梗  茯苓  炒薏仁  半夏(姜汁炒)  黄连(姜汁炒)  炒杭芍  香附(童便炙)  红枣肉  炒山药  陈皮  神曲各6O  砂仁  炙甘草各30  炒白术15  当归  莲肉各120克干姜6

  【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蜡皮封固。

 每服 1丸,米汤送下,每天二次。

  【功效】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气血双亏,饮食不振、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身倦神疲。

藿香汤

【组成】藿香叶  厚朴各 30  青皮  炙甘草各 5  枇杷叶  肉桂各10  干姜3

【用法】

 以上各味锉粗末。

 每服 10克,加生姜 10克,大枣 1克水煎,空腹服,每天二次。

【功效】行气和中止呕。用于脾胃虚弱,呕恶不能进食。

秘方思食丸

【组成】炒神曲 30克  炒麦芽 18克  乌梅 15克  人参  干姜  炙甘草各6克

【用法】

① 为末,蜜丸如鸡头子大。

① 每服10丸,每日二次,开水送下。

【功效】健脾开胃。用于脾虚饮食不振,食后腹胀。

益气健脾方

【组成】党参  白术  白扁豆  白芍  木香各10克  黄芪20克  山药15克

【用法】

① 水煎。

① 每日1剂,水煎取5O0毫升,分 2次服。

【功效】益气健脾。

益气滋阴健脾饮

【组成】西洋参  炒杭芍  天花粉  炒白术各 9克  炒山药  炒杜仲  木瓜  炒扁豆  朱茯神各12克  远志4克  陈皮  净蝉衣各6克  荷叶 30克

【用法】

① 水煎。

① 每日 1剂,加炒谷芽 9克,水煎取 500毫升,分 2次服。

【功效】健脾益气滋阴。

理中丸

【组成】人参  干姜  白术  炙甘草各 90克

【用法】

① 捣末,蜜丸如鸡蛋黄大。

① 每服 1丸,温开水送下,每天三次。

【功效】温中健脾。用于中焦虚寒、胃脘或腹中冷痛、大便稀溏。

溃疡散

【组成】鸡蛋壳50个  鸡内金20克  荔枝核  荜拨高良姜  佛手  白芨  甘草各10克  乌贼骨25克

【用法】

① 除乌贼骨、鸡内金、白芨生用外,余药均以铁锅文火炒黄,共研细粉。

① 每服 1~2克,每天三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制酸止痛,理气和中。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脘疼痛、胀满、嗳气泛酸。

脾肾双补丸

【组成】党参  山茱萸各90克  五味子  菟丝子各72克  莲肉  补骨脂  山药各48克  肉果  巴戟各30克  砂仁  橘红各18克  车前子36克

【用法】

① 捣末为丸如桐子大。

① 每服 9克,温开水送下,每天三次。

【功效】健脾补肾。用于脾肾两虚,饮食不振、腰膝酸软、神疲体倦乏力、身体瘦弱。

磨滞丸

【组成】木香  青皮  肉桂各 30克  吴茱萸 60克硇砂3克  巴豆霜1.5克。

【用法】

① 以上研末,醋煮面糊和丸,如绿豆大。

① 每服 3~ 5丸,饭后服,每天二次,中病即止。

【功效】消食和胃。用于饮食积滞、胸膈痞闷、大便溏秽。

和胃汤

   【组成】白术10克,苍术6克,厚朴6克,枳壳6克,砂仁6克,陈皮6克,胡椒5粒,鸡内金6克。

【用法】

① 鸡内金、胡椒研末,与诸药一起入砂罐冷水浸泡20分钟。

① 武火煮沸,文火熬第一遍1分钟、第二遍15分钟,加入砂仁煮沸,趁沸出汤。

① 每天1料,每料药连煎两遍。饮汤,连用3天。

【功效】消食健胃。用于湿浊所致之胃气不和,症见饮食不化,口淡无味,脘腹胀满,舌苔白腻。

八仙糕

【组成】人参(或党参)  山药  茯苓  芡实  莲肉各18O克  糯米  粳米各适量  白糖1250克  白蜂蜜500克

【用法】

① 将人参(党参)等五味药研成细末,糯米、粳米磨成粉,放在一起拌匀。然后加溶化的糖和蜜和匀,作成条状或饼状的糕,放入蒸笼内蒸熟、烘干,放容器内贮存。

① 每日清晨用开水冲服,或腹中饥饿时,当点心随时服用。

【功效】健脾养胃。用于术后肠胃虚弱、消化不良、食少腹胀。大便溏稀;对久病或脾虚厌食者亦有效。

九仙王道糕

【组成】炒麦芽  炒白扁豆  芡实各 60克  炒山药莲肉  白茯苓  薏苡仁各120克  柿霜30克  白糖600克

【用法】

① 为末,入粳米粉适量,蒸糕,晒干。       

① 随意食用,米饮送下。

【功效】健脾和胃安神。

三米饼

【组成】糯米 200克  粳米 50O克  薏苡仁  怀山药  吴茱萸  茯苓  扁豆  莲子  使君子各180克  陈皮45克  白术6O克  党参90克

【用法】

① 各药微炒香研细末,另将糯米、粳米蒸熟晒干后炒爆,磨成细粉,与各药和匀,加白糖7500克(如嫌糖量重可酌减,以适量为准),用模印成块烘干。       

① 适量服用,不拘量,小儿酌减。

【功效】健脾益胃。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少体倦。

砂仁粥

【组成】砂仁 5克 粳米 60克

【用法】

① 将2药一起熬成粥。       

① 每日1剂,喝粥。

【功效】健脾和胃。用干脾胃虚弱,饮食不振。

山楂养生方

【组成】山楂 10~15克

【用法】

① 水煎。       

① 每日 1剂,水煎取 500毫升,分两次服。

【功效】消食健胃,活血化瘀。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六神粥

  【组成】芡实  炒米仁  炒粟米  炒糯米各 1500克  莲肉  山药各500克  茯苓120克

  【用法】

① 共为粗末。         

① 每日 100克,煮粥服食。

  【功效】健脾和胃,养心安神。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振,大便溏泻及心神不安。

白豆蔻散

【组成】白豆蔻  厚朴(姜制)  白术  沉香  陈皮炙甘草各等份

【用法】

① 以上共为细末。       

① 每服 6克,用水 300毫升,加盐少许,煎至 200毫升,空腹和渣温服,每日一次。

【功效】健脾理气。用干脾虚气滞,饮食不振,脘腹痞满。

甘草丸

【组成】甘草 120克  人参  白术  白芍  黄芪  远志  大麦芽各 60克

【用法】

① 上药研细末,以枣膏和蜜搅调药末为丸,如桐子大。

① 每服5丸,每日一次,温酒或米汤送下。

【功效】健脾益气,宁心安神。用于脾虚饮食不振,及心神不安,心悸怔忡等。

平安丸

【组成】檀香  落水沉香  木香  丁香  白豆蔻  肉豆蔻  红蔻  草蔻  陈皮  炙厚朴  苍术  甘草  炒神曲炒麦芽  焦山楂各60克

【用法】

① 共研细末,蜜和为丸,每丸 6克。       

① 每服1丸,每天二次,开水送下。

【功效】健脾和胃,理气止呕。用于湿浊之邪阻滞中焦,呕恶脘痞,纳呆少食。

石斛酒

【组成】石斛120克  当归  川芎  丹参  人参  黄芪  白术  茯苓  山药  陈皮  桂心  炮干姜  五味子  防风  杜仲各60克  牛膝90克  炙甘草30克

【用法】

① 诸药锉细,盛于生绢袋中,用清酒浸泡,七日后即可使用。     

① 每次 200毫升,每日二次,温服。

【功效】健脾补气、温阳散寒、活血祛风。用于脾虚内寒、脘腹冷痛、食少无力、大便塘泄;也用于风痹、肢体疼痛。

正元散

【组成】人参  茯苓  白术各 60克  黄芪 45克  炙甘草  乌药  山药  制附子  川芎  干葛各30克  桂心制乌头各15克  红豆(炒)  炮姜  橘皮各10克

【用法】

① 为末。        

① 每服 6克,加姜 10克,枣 1枚,盐少许,水煎,空腹冷服,每日一次。

【功效】温阳健脾。用于中焦虚寒,朕腹冷痛及大便溏泄。

健脾胃方(八)

2018-02-07  雪地情缘    202   44

展开全文

秘方思食丸

【组成】炒神曲 30克  炒麦芽 18克  乌梅 15克  人参  干姜  炙甘草各6克

【用法】

① 为末,蜜丸如鸡头子大。

① 每服10丸,每日二次,开水送下。

【功效】健脾开胃。用于脾虚饮食不振,食后腹胀。

益气健脾方

【组成】党参  白术  白扁豆  白芍  木香各10克  黄芪20克  山药15克

【用法】

① 水煎。

① 每日1剂,水煎取5O0毫升,分 2次服。

【功效】益气健脾。

益气滋阴健脾饮

【组成】西洋参  炒杭芍  天花粉  炒白术各 9克  炒山药  炒杜仲  木瓜  炒扁豆  朱茯神各12克  远志4克  陈皮  净蝉衣各6克  荷叶 30克

【用法】

① 水煎。

① 每日 1剂,加炒谷芽 9克,水煎取 500毫升,分 2次服。

【功效】健脾益气滋阴。

理中丸

【组成】人参  干姜  白术  炙甘草各 90克

【用法】

① 捣末,蜜丸如鸡蛋黄大。

① 每服 1丸,温开水送下,每天三次。

【功效】温中健脾。用于中焦虚寒、胃脘或腹中冷痛、大便稀溏。

溃疡散

【组成】鸡蛋壳50个  鸡内金20克  荔枝核  荜拨高良姜  佛手  白芨  甘草各10克  乌贼骨25克

【用法】

① 除乌贼骨、鸡内金、白芨生用外,余药均以铁锅文火炒黄,共研细粉。

① 每服 1~2克,每天三次,温开水送服。

【功效】制酸止痛,理气和中。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脘疼痛、胀满、嗳气泛酸。

脾肾双补丸

【组成】党参  山茱萸各90克  五味子  菟丝子各72克  莲肉  补骨脂  山药各48克  肉果  巴戟各30克  砂仁  橘红各18克  车前子36克

【用法】

① 捣末为丸如桐子大。

① 每服 9克,温开水送下,每天三次。

【功效】健脾补肾。用于脾肾两虚,饮食不振、腰膝酸软、神疲体倦乏力、身体瘦弱。

磨滞丸

【组成】木香  青皮  肉桂各 30克  吴茱萸 60克硇砂3克  巴豆霜1.5克。

【用法】

① 以上研末,醋煮面糊和丸,如绿豆大。

① 每服 3~ 5丸,饭后服,每天二次,中病即止。

【功效】消食和胃。用于饮食积滞、胸膈痞闷、大便溏秽。

和胃汤

   【组成】白术10克,苍术6克,厚朴6克,枳壳6克,砂仁6克,陈皮6克,胡椒5粒,鸡内金6克。

【用法】

春砂仁白术养胃汤

第一次写帖子,都有点不知道从何说起了,近来很多朋友都说小孩的脾胃不好,我自己有个调理脾胃,养胃的汤想分享给大家。
我小孩210个月了,前段时间老是吃了饭就想呕,刚开始我没在意,因为我儿子很调皮,他不想吃了就故意做呕吐状,可后来感冒后他呕的很厉害,我有点怕了,就去找医生,他说我小孩胃寒,所以就想呕,让多给他吃些暖胃的东西,他就开了个养胃的食疗方子给我了:春砂仁3-4颗(最好把它用刀拍烂,那样比较出味),炒白术一片(大概一个手指头长的就可以了),新鲜猪俐2两,新鲜瘦肉2两,放在一个碗里,放水(多少可以根据小孩的食量定,都没关系的),然后隔水蒸大概40分钟就行了。拿出来后放少量油,盐就可以喝汤吃肉了,不喜欢吃肉的只喝汤也可以,同样有用。情况严重点的每周蒸2次,平时保健的一周喝1次就可以了。其实这个汤在我们这里日常也会经常蒸来喝,喝多了也没坏处的。我儿子是连着喝了3天后就再也没有呕吐的症状了,所以我想把这个又健康又有效的方法分享给各位妈妈。不喜欢蒸汤的妈妈也可以拿这些材料一起煲汤喝,不过我自己觉得蒸的汤好喝点(自己的口味啊,呵呵)。
忘了提醒一句哦,要用炒白术哦,生白术是固表的,炒白术是健脾的.


春砂仁的功效:
  春砂仁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对于湿阻脾胃引起的食欲不振及呕吐泄泻等症,常配合白术、陈皮等同用;对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常配合陈皮、厚朴、木香等同用;对于脾虚气滞,可与党参、白术等同用。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腹痛泄泻,多与温中祛寒的干姜、熟附子,陈皮等同用。治胎动不安,常配合白术、苏梗等同用;治妊娠恶阻,可配合半夏、竹茹等同用。
阴虚有热者忌服
  【摘录】《中国药典》

白术的功效: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上面是我家的给小孩养胃健脾的汤,现在也转载些其他的春砂仁养胃汤的做法给大家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下哦:

春砂仁鲫鱼汤

    原料:春砂仁末5克,豆蔻1枚打碎制成粉,活鲫鱼500克(毛重),姜、葱、黄酒、味精、烹调油、食盐适量。

  制作:将活鲫鱼宰杀后,去鳞及内脏洗净,悬吊沥水。待锅中油热后将鱼煎至微黄,煽葱及姜加清汤
及黄酒、味精、食盐用武水煮沸,然后用中火继续煮至鱼汤呈白色,将春砂仁末、豆蔻粉用纱布包好投入同煮,待鱼肉熟即可。

  功效:本品主要营养成分含蛋白质47克,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12克,热1628千焦耳(389千卡)。
砂仁消食开胃,温脾止泻,温胃止呕,行气化湿;豆蔻燥湿健脾,温胃止呕;鲫鱼健脾利湿,滋养脏腑。因此本品具有健脾补虚,行气利水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虚寒气胀,脘腹胀痛,食欲不振,体虚水湿停滞,腹水及水肿等患者。但不宜与芥莱同食,鲫鱼不能与麦门冬同煮。

  特点:本汤味极鲜美,芳香诱人。



颈椎病秘方 

生龙骨30g  珍珠母30g  郁金3g   赤芍30g  

白芍15g   生甘草10g   葛根30g    旋复花3g

日一剂,水煎服,1---2付即有效,  一般五付可愈。

一个祖传补肾生精方:

红参10   麦冬15  五味子10 

熟地15   当归12   熟附片12

水煎服,日一剂

补肾生精  扶阳养阴。

男人房事疲倦,腰腿无力,眩昏无神,此乃祖传秘方,百发百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