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体系 丨 问止中医临床学术体系建设:我们希望在医学史上留下一抹色彩

 问止中医 2023-11-29 发布于广东

导语

小文初入中医时,对中医的各种学术流派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与兴趣,伤寒派、温病派、火神派、补土派、滋阴派……

就像小时候就对武林中的各个门派很感兴趣一样,期盼着自己也能习得某种绝世神功。行走江湖、行侠仗义,扶匡神州、八荒遨游。

时至今日,大侠当然没有当成,但我这个小小的梦想,却最终以另外一种方式得以实现。

不能惩恶魔于刀剑中,却能斩病魔于针药下,何尝不需要一颗侠义的心。

随着对中医认知的加深,关于学术和流派,小文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其实《伤寒论》中提出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早已为后世指明学术发展的模式。

将所学融会贯通,不拘泥于一招一式,古为今用、不断发展,才能彰显出中医延续数千年的生命力。

中医大脑,即是融不同辨证流派于一炉,以更广博的知识储备、更精准的辨证施治思维,辅助中医师为患者开具出被大数据所验证过的、具有显著统计学特征的、临床证实卓有成效的理法方药。

青年中医师就像是战士,中医大脑就像是高科技武器。人机结合,相得益彰,才能更好的攻克敌人,也就是疾病。

2023年11月18日的第二届问止中医临床学术会议的开幕式现场,问止中医创始人及CEO崔祥瑞先生,以问止学派学术体系建设为主题,为我们奉上了一场精彩的发言,现将全稿收录如下。

借此发言,望诸位使用从现代化视野重新审视“科技+中医”,重新审视问止中医的临床学术体系。

02问止中医临床学术体系建设

各位尊敬的领导、五湖四海的朋友、一直支持我们的患者和学员们,大家好。在今天第二届问止中医临床学术会议开幕式的最后一个环节,由我代表问止中医向各位师友汇报我们在临床学术体系建设上的一些总结。

本届会议的性质是学术会议,那么自然紧扣学术二字。我对学术很有研究,因为我从小就不学无术,经过双重否定之后,我莫名其妙就跟学术沾上了边。

好多人问我,你们是一家商业公司,埋头赚钱就行了,为什么要搞学术呢?这就要从我们公司的追求说起。从公司成立之前,我就非常明确,我并不希望做一家以“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司,我希望在医学史上留下我们问止人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把我们炽热的追求,浓缩成了公司的名称,也就是“问止”这两个字。

很多人问我“问止”是什么意思,感觉这名字似乎有那么一点意思,但是又说不上来是什么意思。好,我今天就给大家意思意思。一开始的时候,我比较懒,别人问的时候呢,我就敷衍的回答,问止就是“问病止于此”的意思。对方恍然大悟的样子说,哦!原来是找你们问问病就停止了。我说,等会,是找我们问问病没错,但是问完是疾病停止了,还是生命停止了,您得把话说清楚。

后来,我觉得再那么解释下去,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形成一种错觉,问止问止,就是到这里问问病就一切都停止了,就game over了,人生彻底解脱了。为了不造成这样的误会,我正心诚意,把问止二字的真实含义做了痛彻心扉的剖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问表示研究、探求。屈原有名篇《天问》,以非凡的气势问天问地问宇宙洪荒,这气势完全不输给如今的职场零零后们,怼天怼地怼上级领导。止这个字,学问更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止表示边界、终极、究竟。有一本书叫《止学》。有一种修行法门叫止观。大家更耳熟能详的是《大学》里的名句“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

问止问止,表达的是我们想突破医学的边界、探求医学的究竟、追求医学的极致。问止便是无止,这是我们向“人类医学极致”发起的挑战。

说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会侧重于绝症重症疑难病领域,因为医学的边界和究竟,就在那里等着我们去探求。

有太多人劝说过我,做中医怎么能做绝症重症呢?多危险啊,只要有一个患者治不好,把你告了,你公司就完蛋了。还不如做中医养生保健调理,虽然治不了病,但起码吃不死人啊。

是的,我也知道从事纯中医治疗绝重症,风险巨大。我们不是神,我们只是普通的中医师,我们无法治好所有的病,我们无法救助所有的人。但是,我从来没有去想,万一有一个患者没治好,把公司告倒闭了怎么办。我只想过一件事,万一有一位患者走投无路,而我们恰恰能帮助到他呢?在我们公司,我们供奉药王菩萨孙思邈孙真人,我们仰慕他大医精诚舍己度人的气概。在如今,医患关系极度紧张、民众对私立医疗信任感跌到冰点、西医杀人无过中医救人无功的时代,我们问止不应该躲起来过安分日子,我们应该把已经衰败的中医大旗举起来,扛在肩上,迎头往前,发扬纯中医治绝症重症的优势,哪怕明天我公司就要倒闭了,在今天我们但凡能多帮助到一位患者,也就值了。

从商业利益最大化角度而言,我们公司做的真的很糟糕。其实,私立医疗行业,但凡良心在线的,不论是西医还是中医还是口腔还是康复,都面临很难获客、很难经营的困境。自古以来,医不叩门,医疗这个行业是很难主动招揽客户的,你总不能跳到街上去拉客,说看病八折、看三个病六折。同样不能主动招揽客户的行业,还有什么,殡葬业。难道你要打广告说:墓地清仓大促销,早买、早用、早解脱,欢迎早点回家。

所以我们做中医,唯有一条生路,就是做好疗效,做好患者的用户体验,做好口碑营销。然而殡葬业更惨,他们那一行好像不能做用户体验,也没办法做老带新、转介绍。

然而刚才说的是有良心的医疗企业赚钱难。其实,从事中医,想赚大钱,还不冒风险,自古以来就有成熟的方法,只是要牺牲一下良心。那就是把一个小病慢病治的很好,且关键是治疗方案秘而不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全国各地总能见到多如牛毛的,祖传秘方根治鼻炎、三代中医专治结巴、治阳痿早泄带状疱疹试试就知道、糖尿病三个疗程包好、老胃病无效退款。我们完全有能力剥离出来在商业上很有价值的像刚才那样的业态,几个秘方,专治一个病,风险很低、收入很稳定,特别适合搞加盟连锁,先收割一道加盟费,再收割一把会员费。但是,中医不就是那样衰败的吗?从医圣仲景以后,历代医家不就是越来越保守、越来越胆小、越来越求稳,才导致今天中医如此落寞的吗?如今的医疗界,不缺另一个守旧者、收割者,缺的是破局者、开创者。只有在医学的边界,在那些不论西医还是中医都很难治疗的病症领域取得突破,才有其社会意义。哪怕仅仅是帮助到一位患者攻克了他的绝症重症,也是一种善良。

这就是问止的含义,这就是问止人的追求。

所以,说到这里,大家自然也就明白了,我们为什么会在商业之余,投入那么多时间、精力与成本,做临床学术研究。但是,做临床学术研究,尤其是在纯中医治疗绝症、重症、疑难病领域,无法靠口号、更不能靠情怀,必须有实打实的动作才能带来实打实的疗效。经过过去5年的实践,我们形成了以人工智能中医大脑为核心、以全职青年中医师为载体的,以临床实践、专题研究、真实世界证据挖掘、机器学习训练为路径的、形成完整闭环的,临床学术体系。

先从全职的青年中医师谈起。我很难想象,一家依赖兼职医生和外聘专家的医疗机构,能发育出自己的学术体系。为保障医疗品质,我们只招聘全职的青年中医师人才,并从头开始培养。我们与20多所中医院校建立了校园招聘合作,从每年的毕业生中招募“四有青年”:有志向做纯中医临床、有态度服务好患者、有一定的经典中医功底、有开放的拥抱科技心态。

在入职之后,青年中医师需经过至少一个月的完全脱产培训,通过考核后才能正式上岗。而上岗后,会有每日组会、临床周会、专题研讨、听诊辅导等全方位、多元化的培训与辅导,帮助青年中医师快速成长,同时也保障问止中医对外输出的医疗品质高度一致。

在培训的背后,就是问止中医的核心——中医大脑。中医大脑学贯古今,储备了浩瀚的历代中医名家智慧,融不同辨证流派于一炉。以更广博的知识储备、更精准的辨证施治思维,辅助中医师为患者开具出被大数据所验证过的、具有显著统计学特征的、临床证实卓有成效的理法方药。

青年中医师就像是战士,中医大脑就像是高科技武器。人机结合,相得益彰,才能更好的攻克敌人,也就是疾病。

在人们常规的认识中,老中医比青年中医师更靠谱。不是因为老中医老,而是因为老中医有经验。经验是什么?经验就是被验证过的数据。中医大脑就是古今医家智慧经验数据的吸纳者和集合体。中医大脑所掌握的智慧经验理法方药,每一位使用中医大脑的医生自然而然就掌握了、用上了、有效了。每当中医大脑从临床中学习到新的治疗思路和用药方法,则一瞬间,全部使用中医大脑的医生也就习得了。以这样的方式不断从临床中进化,速度令人惊喜。

那么,下面我就谈一下中医大脑是怎么进化的。在问止,我们坚持百分之百随访,通过随访标记本次诊疗的效果,形成标记过的、可被用于再训练再学习的数据。每当我们在某一专题领域积累了足够多的案例及标记过的数据后,我们便会启动新一轮的训练,从真实世界证据中总结出具有显著特征值的新的规律,并纳入到中医大脑。从更新中医大脑的那一刻起,全部使用中医大脑的医生的功力都随之提升。举几个例子,中医大脑发现了真武汤治视物重影这样的眼科疑难病,且疗效稳定;中医大脑发现了温经汤治红斑狼疮这样的自身免疫病,取得了喜人的效果;中医大脑发现了葛根汤治妈妈的乳汁不足、顺便还把婴儿的夜啼症一并治好了;中医大脑以A方对病对指标、B方对症对体质的纵横合方治疗模型,在对治复杂疑难怪病重症时,多有突破。今年,我们已经结案的专题研究、数据训练和中医大脑优化,覆盖了病症主题的研究,如类风湿、鼻咽癌、肝硬化、糖尿病足病等,我们还开展了专药主题的研究,像马钱子、鸦胆子、麝香、牛黄、雄黄等,共4大类目总计37场。说起专药,这是一个学问很大的领域,有些药,看似很相似,实则功用差距巨大,临床用药需力求精微。同样都是豆子,红豆就代表相思,而绿豆就只能对王八。同样都是罂粟壳植物,鸦片就是毒品,而延胡索就是具有合法身份的止痛药。差距就那么大,很值得深入研究。

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医大脑结合古今医案和我们自己不断积累的真实世界证据,经数据挖掘和训练后原创出了160多张全新的中医方剂。这些方剂,不论古人今人均没有记载,是中医大脑根据现代人体质专病专治而创造出的处方。其中,有针对脑病的通窍活血方剂、针对肾衰竭尿毒症的温阳利水方剂、针对糖尿病及糖尿病眼病的活血化瘀通络方剂、针对甲状腺癌的解毒消坚散结方剂。以及针对肺癌、乳癌、白血病等重症的诸多专方专药。在现代医学领域,AI制药很火爆,而我们正在实践的就是中医版的AI制药,从临床数据中提炼规律、创造针对现代病的全新的专方专药,再应用回临床,以稳定的疗效造福患者。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对辨证论治这四个字的思考。我们坚持纯中医诊疗,坚持经典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问止中医把辨证论治拆分成了三个组成部分,即:辨证、辨病、辨体质。而这也是中医大脑计算的基础逻辑,中医大脑扎根于经典中医的辨证论治、由外揣内,同时,中医大脑也会计算考虑患者被确诊的现代医学疾病及指标,也就是中医临床大家岳美中先生所讲的“中医也要学会辨病”,同时,中医大脑会单独计算患者的体质,哪怕病症相似但体质不同,在用方用药上仍然会有不同的偏重。因为体质是人体的生态土壤,很多时候疗效不好,原因就在于用方用药脱离了对人体生态土壤的认识。经过我们5年实践总结发现,中医大脑这样的辨证、辨病、辨体质的智慧中医辨证论治模式,在临床上的表现令人很满意。

我们的观察与发现,与仝小林院士提出的态靶辨证的理念高度吻合。仝院士讲,“态靶辨证”等于中医宏观的辨证加西医微观的打靶。仝院士的态,就是经典辨证以及重视体态。仝院士所讲的靶,也就是专方专药的靶向性。我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有了相似的临床观察与心得,此种感觉十分美妙,宛如你正在给对方打微信“睡了吗”,还没发出去呢,就收到对方来信“在干嘛呢?”,这心有灵犀的感觉,倍爽。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愿意跟广大中医界师友广泛交流,互相学习,只有保持这样开放共荣的生态,中医才能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我今天的汇报就到这里,感谢在座的与线上的各位师友,正是因为有了大家共同的努力,才有了今天这场第二届问止中医临床学术会议。我是不学无术的CEO,后续将由我们各位苦学医术的临床医师们为大家奉上精彩分享。谢谢!

03结语

时代发展、学术进步、学科联合、技术融合,是中医药发展的大势所趋。

中医历经数千年传承,受世人的挚爱,源于它由内而外的大爱精神,也离不开它的临床实效。

中医发展不能拘泥禁锢。疾病谱不断变化,我们当以临床需求为导向,融合历代医家之长,形成以古启今、以古适今、古为今用的创新模式。

好中医难找,难寻的困境,大家苦之久矣。

普惠民众健康,任重而道远。在此文末,唯愿中医大脑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人受益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受益于科技中医所带来的的福祉。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我辈责无旁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