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制造企业,这6个人效提升典型案例值得借鉴

 精诚至_金石开 2023-11-30 发布于上海
▲ 点击上方“盖雅时间”关注公众号
回复“4”领行业案例集
图片
经济寒冬,制造行业企业在努力保持盈利能力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增长点。相较于原材料、物流、汇率等客观不可控因素,劳动力成本是比较可控的。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劳动力管理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始着手进行人效提升。
盖雅工场成立14年来,始终致力于以科技让劳动力更高效,积累和沉淀了大量制造行业标杆实践。以下撷取6个案例,期望为制造行业企业提供启示和参考。
图片

高科技制造

阿特斯:通过数字化手段每年降低9%加班费用

自2001年创立至今,阿特斯已走过20多年发展历程,在太阳能和储能解决方案领域一直处于重要地位,还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和储能电站项目。截至2023年6月底,其业务遍及3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20,000名员工。
痛点
  • 公司全球扩张员工激增,由于缺乏统一的数字化平台,一线130多名考勤员手动处理考勤工作,难度大且准确性不能保证,经常出现不和谐的考勤管理问题;

  • 月底结算薪资过程紧张,每月需要薪酬福利团队加班进行大量手工处理,数据品质亦不能有效保证;

  • 无法有效控制各项工时的支出,特别是加班、调休的不合理支出,导致公司的人事支出成本上升;

  • 从长远的劳动力规划角度,集团需要一套自动化的工具去提升企业的治理水平以及有效降低制造端的人工成本。同时,需要供应商可以长期有效支持企业的全球化发展。

收益
通过与盖雅工场的合作,阿特斯在以下方面实现了改善和提升:
建立集团统一平台, 提升跨国用工管理水平。实现全部人员基于云平台的统一管理,打通数据壁垒,考勤规则统一部署,制度从「挂在墙上」转为「放到心上」 ,建立全球化的专业规范系统管控,进一步提升集团在亚太地区的劳动力管理水平。
降本增效, 驱动集团实现长远目标。提高考勤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降低人事支出成本,考勤员人数从130人减至30+人,同时极大缩短HR月底结算薪资的时间,由5个工作日缩短至5小时,提升工作效率。同时,系统自动加班比对,实时生成加班数据及准确的工时结果,加班、调休、欠班等数据系统把控,帮助工时成本降低9%
图片

兰精:纺织最强音的人效提升密码

作为全球头部的可持续特种纤维供应商,兰精一直在践行低碳环保。但可持续的代价是各项生产经营成本会更高。
不过,兰精不只把目光聚焦在降低成本上,而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在结合外部环境、竞争态势、企业长久发展等因素,兰精借助科技的力量,引入数字化工具,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以此激发人的活力和效率,员工也会越来越满意。
痛点
兰精奥地利总部多年前就在全球部署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工作。而达成人效提速关键一步的,则是南京工厂在2022年引入数字化的劳动力管理工具。
过去只有在一个考勤周期结束后才能进行工时分析,虽然南京工厂尝试过每周进行考勤汇总的方式,但由于数据收集滞后,造成工作量大,加上数据不准确等因素,人员效率始终无法提升。数字化的时间管理工具,有效解决了这个难题。
收益
目前,数字化工具的优势已经在员工工时平衡方面有了初步成效:
  • 一是帮助公司理清了时间管理的流程,实现流程的透明化;

  • 二是帮助经理实现时间管理的计划性,合理计划员工的上班时间;

  • 三是数据的及时性,异常的考勤数据可以及时反馈到相关人员,有利于问题解决。

下一步,兰精计划培训主管及经理更好地使用盖雅系统中的分析统计功能,帮助经理合理排班及更好地进行加班管理,优化员工工时与岗位能力的匹配,进一步提高人效。

除此以外,兰精还在组织架构、流程、人员技能等方面发力,提高组织的效率,打造高绩效的团队,从而在人效上实现更大提升,持续奏响纺织最强音。

图片
汽车制造
图片

天津电装电子:数字化助力人效提升41%

天津电装电子(以下简称TDE)是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株式会社电装在中国的38家关联公司之一。
痛点
作为制造业企业,尽管自动化水平很高,但伴随人员规模激增,TDE在管理方面还是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盘活员工,提升公司的活力和效能,成为TDE人力资源管理的头等大事。
落到实操上,考勤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一项基础性工作,该如何解决呢?
以企业员工规模3000人来算,一个月22天,假设一天至少两条考勤记录,HR到月末就要处理好几万条记录。如何既让员工快捷地完成自助考勤,又方便HR准确地收集到这些数据?
同时,在过去三年特殊时期,如何让这么多员工在保持安全距离的前提下,集中在一个场所完成考勤打卡?
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员工从源头上自发自主地去遵守考勤规则?
TDE决定启动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项目,在应对日益加重的管理负荷的同时提升企业人效。
收益
在系统层面,盖雅通过细致精准的解决方案,以数字化手段帮助企业实现时间和工作任务更灵活地匹配。系统上线以来,TDE在以下方面看到了效果:
  • 员工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机APP查看、确认及处置自己考勤的异常

  • 简洁、清晰的网页端操作页面,为各个部门的考勤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

  • 实现了省纸化的SDGs理念,助力环保

  • 员工各项申请实现线上审批和办结,减少了在厂区内步行的浪费,开启了“不见面、省事办”的新型工作方式

举个简单的例子:
在TDE的工资计算周期里最少会赶上一个周末,最多会赶上两个周末。对负责薪酬计算的HR来说,有时甚至5 个工作日就要将2700多位员工的考勤和工资算好。时间紧、任务重。
盖雅的系统能够实时确认考勤数据,在方便管理层即时洞察一线状态的同时大大减少HR事后调整的次数,帮助HR在三天内就可以完成考勤结算。这三天还包括异常数据处理。

借助系统,人力资源部门从过去1.5人处理不到2000人的薪资结算工作,到现在能够完成全部2700人的薪资结算,月结时间也大幅缩短,工资发放更加准确,效率提升了41%

图片

艾瑞德:借助数字化工具有效管控加班成本

艾瑞德是全球商用车行业轮毂端系统供应商,成立160多年来专注提供业内最好的轮端产品、创新和服务,是全球最大、最多元化的商用车零部件制造商和供应商之一。
挑战
艾瑞德中国区员工共400余人,数量虽不多但工厂产线多,涉及到的班次、规则也较为复杂。这给HR日常考勤管理带来不少挑战。
  • 手工考勤方式,无法及时与实际考勤核对,增加HR的工作量。缺少统一管理平台,让考勤员更多地依靠手工的方式进行考勤数据统计,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HR无法查验每位员工考勤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员工通过提交纸质表单的形式进行加班申请,也增加了合规风险。

  • 各产线工作时间不一,对系统灵活性要求高。不同的产线员工上下班时间不同,这导致加班时长很难查证和管控。值得注意的是,在个别产线上每位员工的上班时间甚至精确到不同分钟,这对系统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收益
通过与盖雅工场的合作,艾瑞德建立了企业统一的劳动力管理平台,通过规范考勤流程,提升员工体验,为实现企业降本提效奠定基础。
具体表现在:
  • 系统集成化,实现数据共享。盖雅系统能与ADP和Workday无缝对接,进行基础人事数据的传输和共享,提升数据准确率。
  • 流程线上化,避免违规风险。借助系统,诸如请假加班等申请、审批流程一律在线进行,同时提前内置各类规则,让管理更合规。
  • 数据实时化,提高考勤效率。系统实时准确地展示考勤数据,帮助HR更加便捷高效地获取考勤报表,提升考勤结算效率。从员工角度,准确实时且可查验的考勤数据也大大减少了员工对数据真实性的质疑。
  • 考勤规范化,管控加班成本。通过系统可回溯考勤数据,更加真实地呈现员工考勤数据。同时,加班数据透明化,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加班工时,有效控制加班成本。值得一提的是,盖雅提供的柔性排班方案,帮助企业解决了不同员工有不同上班时间的困扰。
  • 全员移动化,提升员工体验。员工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端实时了解自己的考勤状况,发现异常即刻便能与主管沟通及时解决,更方便更自主地管理自己的时间。

图片

消费品制造

图片

徐福记:通过中央排班, 将人效提升20%

在拥有「世界工厂」之称的广东东莞,徐福记已驻扎近30年,拥有占地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的壮观厂房。徐福记拥有40+个大型现代化车间,100+条高品质自动化生产线和400+台高速包装设备。这些生产线每天生产着1000+个款式的糖果、糕点、沙琪玛、巧克力及果冻等休闲糖点食品,日产能超过1600+吨。
痛点
  • 徐福记在东莞有4个厂区,生产员工超4000人,产线44条,生产淡旺季明显导致用工波动大,需要通过中央排班打造人力资源共享池,提高人效。

  • 共享模式须依赖于中央排班,排班复杂,同时需要考虑工作任务、技能等级证书匹配依据工时合规性要求等排班规则,排班工作量与难度巨大。

  • 先车间排班、再厂级协调,也无法做到人员的最佳优化。而且耗时耗力,44个排班文员每周耗费大量时间沟通各产线人员富余与缺口、技能证书、熟练度、合规性等情况。

收益
2020年,徐福记选择与盖雅工场合作,借助劳动力管理系统推进自动化智能排班,对所有车间的人员进行集中的规划调度,即通过智能排班系统帮助企业实现中央排班调度。
通过智能排班,把人力调度的职责集中到厂部,从而具备全局视角,运营者可以按任务排班,按技能管理,实现人力共享并统筹规划各厂区人员,实现人员的精细化管理。例如,一些员工上午在A厂区的4产线,下午可以根据情况被调度到其他厂区的产线,而不是重复配置人力,杜绝了之前大量招人和人力分配不均的情况。
最终,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徐福记的员工数量再次减少20%,从5500人降至4400人。
图片

图片

某大型方便面食品集团:通过工时优化,2年累计效益达数千万

该企业集团主要在中国从事生产和销售方便面、饮品及方便食品,其总部设于上海。
痛点
业务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该企业在工厂运营管理和工时成本管控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为随着产品品类越来越多,复杂的品项无法落地工时标准。
而且,员工直接工时和间接工时数据量非常大,员工填报的准确性颗粒度等问题,使工时校验也相对滞后,无法现场追踪问题点,优化工时标准优。
这些问题逐渐成为企业人效提升的瓶颈。
随着人力成本逐渐攀升,企业意识到工时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也希望借助数字化实现工时精益化管理,提高工时利用率和劳动力生产效能。
在向精益化管理迈进的路上,该企业选择携手盖雅,推动企业工时管理变革。自2018年,该企业以方便面事业部为试点,发起精益工时数字化管理项目,共覆盖15,000+员工。
收益
在双方共同努力和推动下,该企业实现了全国14家工厂、15,000+员工的工时管理数字化,并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形成动态的工时标准管理,为持续优化人效和绩效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系统上线后,企业工时数据的反馈时效性从每月缩短到了每天,帮助IE部门实现每日工时检核,也保证了现场状况回溯的准确性,提升了改善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系统上线2年后,在日常的每日工时检核过程中,企业通过精益管理持续发现工时的可优化空间,这些工时优化改善项累计效益达数千万元,单月发现工时改善项年化效益最高达558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