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寒包火”的两则医话

 孙郎中 2023-11-30 发布于山西
【一】冬季风寒感冒、风寒咳嗽等很常见,但是有不少人不仅有口干、咽喉红肿的热证,但是也怕冷,这样又热又寒,你要注意“寒包火”了!“寒包火”是指像在我们身体内部有很多小火苗往上蹿,突然被冷空气或是凉水给浇注一下,火没有熄灭反而被压着散不出来。身体内部有内热,又感受风寒外邪的感冒。比如说冬天,屋里暖气或者空调比较热,空气又干,特别是经常坐办公室吹热空调的人更容易感到口干舌燥。或者是吃多了上火的食物,比如麻辣火锅比如烧烤等等,脾胃没有及时运化掉,形成积食堆积在胃肠里,郁而化火。另外还有很多原因都使得现代人心火、肝火旺盛,这样一受寒,就可能就会通过口鼻和肌肤侵袭人体,使得内火包裹在体内发不出去,即表有寒邪、内有郁热,表现出既有大便干、舌头红、高烧、口渴、咽痛的热证,也有怕冷、畏寒、流清涕的外寒症状。就会出现外寒内热的症状,即为“寒包火”型感冒。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我们在冬季容易外感风寒,而外感的风寒还没有完全祛除,里边却开始上火了,这样体内热邪被寒邪包裹而透发不出去,从而引发一系列“寒包火”症状!大家也不要觉得体内有火跟您没关系,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非常好,饮食中鱼肉酒菜也多种多样,热性食物成为饭桌上很常见的东西,加上北方在冬季家里都有暖气或取暖炉等,家里相对比较热,且空气又干燥,特别是经常坐办公室吹热空调的人更容易感到口干舌燥。“寒包火”对于没有经验的医者也算是治疗难度较大的一种证型,如果单纯清热,会外寒不散,单纯散寒又容易加重内热,所以必须要寒热同治,散表寒、清里热。对于“寒包火”轻症我常推荐以下食疗方:可用青头白萝卜配生姜水煮频服,生姜去外寒,萝卜清里热,搭配服用可缓解症状,白萝卜用量需大,一次半个左右,萝卜吃不吃都行,单喝水就可以!

【二】“寒包火”一般都是由于病人的身体本来就有火,如果再遇到寒邪,寒气可能就会通过口鼻和肌肤侵袭人体,把火包裹在体内出不来而形成的一种病症。“寒包火”,简单说就是体内的“热气”被体表的寒邪“包裹”起来了,外面是寒,内里有热,属于寒热并见的一种感冒。也就是说,“寒包火”感冒特征,既有“外寒”的表现,如:流清鼻涕、咳痰呈白色、浑身怕冷、肌肉酸痛等;同时又有“内热”的表现,如:咽喉肿痛、大便干、口渴,小便发黄等。“寒包火”感冒与一般的风寒或风热感冒不同,它带给人的不适感往往更强烈,而且如果治疗不当则迁延很长时间久久不得痊愈。我的理解,“寒包火”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过食辛辣香燥煎炸烧烤肥甘之品,室内空调或取暖器温度过高,电热毯使用时间过长,或七情不遂、过度熬夜、烟酒过多等,加之早晚天气寒冷或气温骤降,感受了风寒之邪气,即肺有郁热、复感外寒所致。《类证治裁》云:“寒包热,热郁肺俞,遇秋冬寒凉辄发咳,寸脉坚,声音窒,但解其寒而热自散。”由此可见,复杂的寒包火其实并不难治,总的思路就是解表散寒的同时清热解毒——散寒和清热同时进行。表里都要解,寒热都要清。对于“寒包火”,有一种中成药很值得推荐给大家,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防风通圣丸”

 中医自古就有“有病没病,防风通圣”的说法,其实并不是让大家有病没病都吃点防风通圣丸,而是形容它的用途广泛,集防与治于一体,用对症了效果非常好。防风通圣丸的说明书上写着“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风疹湿疮”。初看起来,有很多症状大家可以理解,比如头痛咽干,比如大便秘结,似乎只要是嗓子痛或者便秘的人就可以选。但是,说明书中还有这样两个词,大家很可能看不懂了!一个是“外寒内热”,一个是“表里俱实”。大家都知道,中医治疗感冒是需要辨证的,需要从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角度进行辨证,那“外寒内热”是个什么证?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寒包火”,平时热性体质或环境造成有内火的人,在感受外寒之后,就会出现这种“寒包火”的表现。这种表现有轻有重,轻的患者可以选择感冒清热颗粒即可,而表现比较重的患者,出现“恶寒壮热”(一般很怕冷,一边又发高烧)的患者,可以服用防风通圣丸。所以,简单来看,防风通圣丸就是一个治疗比较严重的“寒包火”型感冒的中成药,或者说,它是一个治疗比较严重的表里都有邪气存在的中成药。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正气充足的人才可以使用防风通圣丸,也就是身体壮实之人,身体虚者慎服或服用前先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如果“寒包火”患者是小孩子,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服用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这个药就是综合了桂枝汤与小柴胡汤,桂枝汤可以解表散寒,小柴胡汤可以退烧,还保护脾胃,提升正气。若如果是宝宝的话,你也可以选择中成药小柴胡颗粒加保和丸这个组合来对付。小柴胡颗粒就是针对感冒进入半表半里阶段的,保和丸可以清除宝宝的积食,宝宝很容易积食,积食最容易导致感冒发烧,退烧的时候加点消积食的药是高明的大夫经常用的妙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