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东三大原始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恩怨情仇

 悟无误 2023-11-30 发布于湖南

中东地缘政治的历史经纬和恩怨情仇,宗教产生了很大影响。这里历史交织的三大原始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一神信仰宗教,犹太教是父母,基督教是叛逆之子,伊斯兰教是偏房之女。犹太人、阿拉伯人,远祖都是闪米特人,犹太人属于闪族西北支,阿拉伯人属于闪族中支。基督教的创始人,不论“基督”,还是“使徒”,都是正宗犹太人。

1、犹太教:磨难两千年的古老宗教

犹太教与犹太人的迁徙漂泊历史相扭结,这一切又与《旧约圣经》(即《塔纳赫》)相纠结。《旧约》是希伯来文写的,引用最晚的内容是公元前3世纪。犹太教的前世今生,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前17世纪告别乌尔至公元前13世纪“走出埃及”,这是犹太教的传说塑造时期。犹太人不堪凌辱“出埃及”之后,摩西率众辗转西奈半岛时期,思考民族最终出路,需要有一个凝聚民心、团结族人进行卓绝奋斗的思想信念和精神支柱。于是,结合民族的迁徙之旅,构建了先祖亚伯兰成为亚伯拉罕(多国之父)的传说,创造了“神选之民”有神示“离开本土”去神赐“应许之地”而且“与神立约”的神话,而能自称“以色列”(与神角力的人),也才有约束行为规范的种种教规。

第二阶段,公元前13世纪末西奈辗转至以色列-犹太王国时期,犹太教的创建固信时期。摩西及其继承者,树立神之启示和指引的信念,也就理直气壮进军“流着奶和蜜”的“应许之地”迦南,最终彻底打败原住民腓力斯丁人和腓尼基人,创立“以色列王国”,建造了犹太教圣殿,史称“第一圣殿”。子孙开枝散叶,而有南北分治。公元前八世纪北方以色列王国被团灭,公元前六世纪南方犹太王国沦为“巴比伦之囚”。新统治者波斯人宽容,犹太教重振雄风。圣殿重修,史称“第二圣殿”。

第三阶段,公元135年犹太王国灭国至1897年至锡安运动大会,犹太教的个体坚守时期。公元前四世纪开始,外来列强争战中东,犹太人择强站边。不满异教徒所为而爆发起义,建立马加比王朝,持续80年。罗马统治时期,反抗异教,两遭镇压,最终灭国。幸存者多数流亡世界各地;少数残存本土,公元八世纪随阿拉伯人侵入伊比利亚,1492年西班牙“光复”被逐回。犹太教历经千余年磨难,分成撒都该派、法利赛派,后者渐成主流;后再行变化。19世纪后,出现正统派,沙塔玛派,改革派,保守派,重建派等。

第四阶段,锡安大会至以色列复国至今,犹太教的复国强国时期。罗马军团焚灭犹太王国后,流亡欧洲的犹太人始终未能逃避被打压甚至屠杀的命运。1897年锡安运动大会,明确在巴勒斯坦“复国”。在“托管”者英国的支持下,实现了复国,1947年联合国通过分别建国的决议,以色列走上强国之路。犹太人颠沛流离两千年,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和冲击,犹太教开枝散叶。以色列复国的精神领袖赫茨尔(Theodor Herzl)和建国的先驱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等,是世俗主义者,并不笃信犹太教。复国后,宗教回归并发酵。

现代犹太教的主要教派:

正统派,坚持正宗的传统信念和礼拜,笃信弥赛亚将会降临并带来复国。又分为三派:①哈瑞迪派(极端正统派),恪守传统的信仰和教规及习俗,即“整体的绝对的确定”,坚持本教派独的立性。极端正统派为本土人口,②新正统派,现代化的正统派,坚持传统的主要精神,有一定的灵活性,参与科学文化活动。③哈西德派,虔敬派,源于东欧神秘主义派别。

沙塔玛派,极端教派,源于特兰西瓦尼亚(今罗马尼亚境),主张政教合一,反对世俗主义的复国,甚至认为纳粹大屠杀是上帝对复国主义的惩罚。

改革派,有较强的理性主义色彩,主张犹太教要适应时代的变化,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保守派,介入正统派和改革派之间,源于德国犹太教历史学派。认为正统派过于强调传统,改革派过于强调现实。

重建派,礼仪上接近保守派,理论上比改革派更激进。主要在北美。

据统计,全世界犹太人有1516万(截止2020年),83.9%在以色列和美国,以色列687万,占45.3%。美国犹太教,经过现代化冲击而赞成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即与现代文明相调适,这成为主流,如改革派、保守派。以色列犹太教,大体可两分:一派固守传统,坚持以此改造世界,即极端正统派;一派虽迷恋传统,能够接受一定的灵活性,例如现代正统派。

基督教:犹太教的叛逆之子

基督教,不论发端于基督,还是肇生于使徒,他们都是正宗的犹太人。基督也好,保罗也好,都蒙难于传道。基督被十二使徒之一的犹大所出卖,尽管它只是出自《新约》,但传说深人人心,《最后的晚餐》更是浓墨重彩。

以色列王国第四任王朝,所罗门之子罗波安即位后,王国分裂成南北两部。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灭了以色列王国,收编犹太王国。新巴比伦与埃及争锋,犹太王国跟风两边倒,历时百余年被巴比伦灭国囚人;近半个世纪,波斯灭巴比伦而释囚;近两百年后,马其顿入主;而后是托勒密王朝。塞琉古王朝发动叙利亚战争挑战托勒密,犹太祭司家族发动起义,建立马加比王朝。八十年后被罗马统治。犹太人的马加比王朝,公元前143年至公元前63年,这期间犹太教得到长足发展,但主要被上层操控,形成了政教合一的统治形态。

马加比王朝之后罗马时代,比较宽容。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掌控的犹太教,一直奉行民族偏见、等级歧视。底层民众强烈不满,质疑不断,渴望救世主,于是产生了艾赛尼派。进而,“耶稣”弥赛亚(救世主)出现了,说是大卫王后裔,也有了新教派-拿撒勒派。犹太教不承认新救世主,视为异端严酷打压。耶稣是传说人物,使徒保罗(4?-67)则是基督教实实在在的主要创始人。他是法利赛派教徒,便雅悯支派后人,目睹了犹太教对质疑者的迫害杀戮,于公元36年实现了归化,草创了《新约》,45年开始传教,49年在耶路撒冷召开教内会议确立神学思想和教规,67年在奥斯蒂亚路被斩首。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公告基督教合法,不久公告自己为基督教徒。324年罗马统一,380年狄奥多西宣布基督教为国教。欧洲从此迈入“中世纪”至暗时代,持续六个世纪,希腊文化遭遇厄运。1054年,罗马基督教正式决裂,西边称公教(catholic,意为普世的,中国称天主教),东边称正教(orthodox,意为正统的)。此后,罗马教皇发动“十字军东征”,这场宗教战争延续近200年(1096-1291)。

1220年,教皇霍诺里乌斯三世通令西欧各国教会建立宗教裁判所,1231年格列高利九世重申,1252年英诺森四世批准用刑,西欧天主教国家普遍成立,拉开了长达几个世纪的对“异端”的迫害。1517年,德国马丁·路德(1483-1546)公布《九十五条论纲》,路德教1529年(Lutheranism)横空出世,拉开新教(protestant)序幕。英国新教是安立甘宗(Anglicanism)。1375年,英国约翰·威克里夫(1330-1384)公开抨击教皇,得到英国支持。16世纪宗教改革,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带领英国天主教会脱离罗马教廷,伊丽莎白一世(1533-1603)完成宗教改革。1536年,约翰·加尔文(1509-1564)发表《基督教原理》,1541年在日内瓦组成政教合一政权,基督教新教的加尔文宗(Calvinists)。

基督教发展下来,公教(天主教)有方济各会、多明我会、本笃会、奥斯定会、克吕尼修会,等。新教有路德宗、归正宗、安立甘宗、卫斯理宗、公理宗、基督复临派、真耶稣教会、普救派,等。正教(东正教)的派别较少。此外,还有科普特教会、基督教科学派、一位论派,等。

3、伊斯兰教:犹太教作嫁衣的偏房之女

伊斯兰教,有宗教史学者说是犹太教的“女儿宗教”。从公元7世纪到19世纪,母女相安千年。1947年以色列在迦南之地复国后,母女反目成仇:千年前是女儿当家,千年后是母亲“作主”。亚伯拉罕正妻撒拉所生嫡子以撒,犹太人尊为先祖;妾(埃及女)所生庶子以实玛利,阿拉伯人尊为先祖。

公元6世纪,阿拉伯半岛原始氏族部落纷争加剧,阶级分化,贵族崛起。麦加因为有天房(音译克尔白)神殿和黑石,成为阿拉伯人最早的朝圣地。由古莱什部落贵族掌管。拜占廷、波斯帝国先后掠夺战争,波斯强改商道走波斯湾,造成西部南部经济衰退,社会危机加深。

6世纪下半叶,阿拉伯半岛两件事促成伊斯兰教诞生。一群自称“易ト拉辛”追随者受犹太教影响而发起哈尼法运动组建新教派;570年穆罕默德诞生。穆罕默德父母早夭,童年失学,12岁跟随伯父做行商,勤奋而善思。25岁受雇麦加豪门,次年与富孀赫蒂彻结婚。

610年,40岁时宣称得到造物主安拉的启示,612年末提出了宗教主张,自称是“安拉”使者,开始传教。23年传教生涯,不断宣告“安拉启示”,后学集结成《古兰经》。古兰,意为“宣读”。622年,麦加贵族集团领袖阿布·苏富扬(后来的倭马亚家族)迫使穆罕默德及其追随者迁居麦地那。穆罕默德进行改革,联络各部落,制定《麦地那宪章》,建立政教合一政权“乌玛”。628年,在三年战争之后,麦加贵族被迫签订城下之盟《侯代比亚和约》。630年夺取麦加城,阿布·苏富扬携子穆阿维叶皈依伊斯兰教。麦加多神教圣殿“克尔白”被改为清真寺,神像被捣毁,仅留黑石,建成伊斯兰教圣地。至631年末,半岛各部落相继归顺,基本上实现了政治统一。632年,举行新仪典,史称“辞别朝觐”。

632年穆罕默德病逝,由于没有指定“哈里发”(教主),推选哈里发也就演化为家族派系争斗。第一任艾布·伯克尔(632-634在位),第二任欧麦尔·伊本·哈塔卜(634-644年),第三任奥斯曼·本·阿凡(644-656),第四任是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656-661)。四任哈里发,皆出身古莱什部落;第二三四任均是被刺杀。阿里死后,阿里之子哈桑虽然当选却被迫让位,由时任叙利亚总督的穆阿维叶接替(其父是穆罕穆德的宿敌),从而开辟了倭马亚王朝。“阿里党”遭到大规模迫害。此后,形成四大派:哈瓦利吉派,穆尔吉埃派,什叶派,逊尼派。几经风雨,最终,逊尼派、什叶派成为两个最大的派别。什叶派偏向传统,教主只认哈希姆家族,由于穆罕默德无后而形成悲情激进色彩,教主是立法依据。逊尼派相对开明,自主思考,可以革新,教主可以协商选举。

历史上,逊尼派曾建立广阔的伊斯兰国家,如伍麦叶王朝(661—750)、阿巴斯王朝(750—1258)、奥斯曼帝国(1298—1922)等。今天,逊尼派在伊斯兰教中占比超过85%。伊朗被视为什叶派世界的领袖,沙特阿拉伯则主张领导逊尼派世界。由于地缘关系,阿拉伯文化相对传统,紧邻欧洲的土耳其文化就比较开放,还实现了罗马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融合。阿拉伯文化内部纷争,表明看“哈里发”之争,其实是话语权之争,利益之争。

阿拉伯人是一个语言共同而非民族血缘的群体。伊斯兰教专注“顺从真主”、忠诚组织、“功修”道德而重生活方式、少精神追求。笃信真主“安拉”、祸患与共,使得阿拉伯人能够团结;生态贫瘠、族群利益又使得各种族群容易争斗;遵循传统、文化守旧使得近代之后大大落后于欧洲。

图1《旧约》《新约》《古兰经》
图2阿拉伯国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