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阳县宋至清代发生的自然灾害与祥瑞现象记录

 钜平秀才 2023-11-30 发布于山东

乡土大汶河




发掘历史文化资源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宁阳县宋至清代发生的自然灾害与祥瑞现象记录

中国人自古以来敬天。天,可理解为自然。古人讲“天人合一”,意思是大自然和人是统一的,密联系,相互依存,如今之所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们常说的“天道”天意就是自然规律,自然按照其有规律化生万物“天道不可违”就是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行学说与天人感应

中国古代先民认为,世界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称“五行”)五种基本元素相生相克作用产生的,这是中国古代先民对世界起源的认知,属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汉代儒家以《尚书·洪范》为理论依据,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人的行为可以影响到天象,通过天象反映出来,自然界的灾异和祥瑞现象,就是昭示天对人的谴责和嘉奖。故将“五事”(古代统治者修身讲究的貌、言、视、听、思,要求是貌恭、言从、视明、听聪、思睿)配以“五行”,指出善恶、吉凶相生、相斥,相互感应。“吉凶之报,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汉代伏胜语)。

《汉书·五行志》天人感应的角度把人事、气象与灾祸联系起来,虽然带有一定的附会思想不是十分科学,但对于制衡君权和警示世人尊重自然、循天理,具有一定的镜鉴作用,受此影响,后世中国历代正史及地方史志文献中有气象灾异的专志记载。

宁阳宋至清代“灾祥”记录

光绪十三年(1887)版《宁阳续志·灾祥》记载:

大观二年十月乙巳,兖州龚丘县桧生花,如莲实。(《宋史》卷二十五)

(龚丘县即宁阳县,北宋公元1108年10月,桧柏树开花,如莲子。)

洪武二十七年三月,宁阳汶河决。(《明史·五行志》)

天顺初年,凤凰鸣于山之上。

正德六年冬十月,河北贼刘六等攻宁阳,陷之。(《明史记事本末》)

万历四十三年,大旱。

  四十四年,大旱,饥。遣官赈恤。

崇祯十二年,大旱。

  十三年,大旱,蝗、土寇日滋。

  十四年,大疫,洊(jiàn,又)饥。斗米万钱,人相食,土寇蜂起。

  (1641年,瘟疫流行,又闹饥荒。斗米万钱,出现人吃人现象,土匪蜂拥而起。)

十五年冬,桃李华。(1642年冬,桃李开花。)十二月十三日,大兵陷城,知县李之庚死之。

  十七年,闯寇步骑三百过县境。李自成的骑兵300人过县境。

国朝(清)顺治元年,麦大稔(rěn,丰收)

  三年,土寇掠西方,知县呼中嶽率兵役御之弗克,典史种起凤遇害。

  四年,汶水大涨,堽城堤决,城西、北两门水盈尺。

  五年七月十五日,东南山寇夜半陷城。

康熙四年,大旱,饥。奉旨蠲赈。

  七年六月十七日,地震,有声。文庙仆,官舍、民房有圮者。

  八年五月二十九日,自泗高(今作泗皋,属鹤山镇)村至香泗(今作香寺)村大雨,雹,烈风,迅雷,拔木揠禾。

  九年五月,周村,太、古等社雹。

  十年四月初三日,雹。

  十一年夏,蝗。

  二十年八月初四日,大雨,雹,害稼。知县郭孝请蠲杂项差徭。

  二十一年八月初八日,雹,大如鸭卵,深尺余。

  三十年三月初四日,大风,昼晦,拔木,麦尽偃。

  三十三年夏,蝗、蝻并生,知县郑一麟率民扑灭。秋,大稔。

  三十七年,大饥。

  四十一年六月,淫雨,汶水大涨。十九日诸堤并决,田禾渰(yǎn,通“淹”没。

     闰七月初三日戌时,大风飘石,民间碌碡摄(提)至空中移时(过一段时间)始坠。

  四十二年春,大饥,人相食。夏,大水。奉旨蠲赈。

  四十四年,八官庄民王士才年一百一十七岁,奉旨旌表。

  四十五年,邑民谢泮之妻一产三男。

  五十五年六月,汶水大涨,诸堤并决,宁阳及滋阳、济宁、汶上均受其害。

  五十七年,大旱。

  五十八年,大旱,盐徒蜂起。

  五十九年,大旱。

雍正八年夏,大水,石梁口决,田庐渰没。奉旨蠲赈。

      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产麟于鹤山之麓。

乾隆九年,蝗。

  十三年春,大饥。夏,大水。

  十七年正月,凤凰岭(村名,齐家岭,属今磁窑镇)居民刘廷山家产麟(有碑记)。

  二十六年秋七月,大水。

  三十年,蝗。

  三十五年,陈家店(村名,属今葛石镇)民孙振宗年一百二岁,奉旨旌表。

  三十六年夏,大水,石梁口决。

  四十二年夏,大雨,雹。

  四十九年,大旱。

  五十年,大旱。

  五十一年春,大饥,斗米万钱,人相食。麦、秋大稔。

嘉庆四年,刘家村(刘家平,今牌坊街村)民刘昌业年一百四岁,奉旨旌表。

  六年夏,大雨,雹。

  七年秋,蝻生。

  八年秋,蝗。

  十年春,多雨。三月二十日,冰冻伤麦。

  十二年二月十七日夜,大风,树多火光。

  十五年正月十六日,大风,昼晦,然灯竟日。

  十七年,旱。

  十八年,旱。

  二十年七月,人多疟。

道光元年夏,寒。秋,大疫。

  九年十月二十二日夜,地震,有声。

  十年闰四月二十二日,地震。

  二十一年,大旱。

  二十二年,虫。

  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六月初二日,大霖雨(大雨连绵),汶城、石梁等水涨,决堽城、石梁口各一百余丈。

  三十年春,不雨,自正月至于五月。

咸丰六年,旱,蝗,大饥。

  十年九月,捻匪入宁阳城,踞一日东走。衙署被焚,典史龚绍昌遇害。

光绪二年,旱,大饥。无麦禾,晚禾有收。

  三年,旱,无麦,秋大稔。

由以上记载可知,自宋代以来,宁阳县境内洪涝、冰雹、大旱、飓风、蝗灾等灾异很多,也曾有鹤山、凤凰岭(今齐家岭,属磁窑镇)诞生麒麟、凤凰鸣于云山等祥瑞出现。这些灾祥记录,保存了千百年来宁阳历史上的自然、气候、天气现象,为人们提供了借鉴。

《宁阳续志》编撰者于“灾祥”记录后发表评论道

……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夫天道远、人道迩,以裨灶之智足前知,而子产以为多言或中。”意思是说,天人交互感应很可怕。自然规律远,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近,凭裨灶(人名,春秋郑国人智慧足可知前事,子产(即公孙侨,春秋郑国人以为很多说法都有应验。

又说:灾不虚生,必指某事以实之,恐亦有未必然者。虽然天之与人非必以情相召,而实以气相感者也。老有所养,壮有所资,幼有所长,则讴歌作而和气生焉。和气充积于下,而薰蒸于上,天为所感,必降之祥。父子不相顾,兄弟不相保,夫妇不相依,则怨讟兴而乖气生焉乖气充积于下,而薰蒸于上,天为所感,必降之灾。是以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故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有司牧之责者,遇灾修省,敬天怒,尤必畏民哉!

这段话通俗点说就是:

“如今说灾不虚生就一定拿某事来证实,恐怕也有不准确的。虽说天与人不一定因情相应,实际上也会以气相互感应。老有所养,壮有所资,幼有所长人们歌颂赞美就有祥和之气产生祥和之气充积于薰蒸上升于天,天所感父子不相顾,兄弟不相保,夫妇不相依,就会滋生怨恨、毁谤而乖气。乖气充积于下,薰蒸上升于天,天所感下灾异因此,善于说天者,一定在事上得到验证所以说上天的视听,都从民意。有管理职责的人遇见天降异要身反省,警戒天怒,尤其是一定要慎重对待民众的不同见解

————

参考文献:

1.康熙壬子(十一年)(1672)《宁阳县志》。

2.光绪十三年(1887)版《宁阳续志》。

3.汉班固《汉书·五行志》。

4.《宋史》卷二十五。

5.2003年丁昭编著《明清宁阳县志汇释》。


王新国


山东省宁阳县第二中学政治高级教师,心理咨询师。从教三十一年。宁阳县历史文化促进会成员,宁阳县村庄简史编委会成员。曾任报社文学版块特约编辑,文章刊载于多类报刊杂志丛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