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轮改革以来有125家上市公司退市

 千股封牛 2023-11-30 发布于湖南
本轮改革以来有125家上市公司退市—— 资本市场加速优胜劣汰

2023年11月30日 06:26  来源: 经济日报


  截至今年11月24日,本轮退市改革以来共有125家公司退市,其中强制退市103家,主动退市3家,重组退市19家,强制退市公司家数超过资本市场成立以来的强制退市数量总和。专家认为,强制退市创新高,有利于减少市场资源低效占用,改善上市公司整体面貌,对构建诚信健康的市场生态是长期利好。

  畅通入口出口两道关

  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一个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必然要求畅通入口和出口两道关,形成有进有出、良性循环的市场生态。

  2020年11月份,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提出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程序、拓展多元化退出渠道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强调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推动股价、市值等交易指标类退市发挥更大作用,加快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

  随着全面注册制落地,退市常态化是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近年来,我们会同有关部委和地方党委政府,强化扶优限劣,切实把好市场入口和出口两道关,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推动常态化退市机制落地见效。”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全面加强金融监管”。专家表示,监管部门及时亮剑,多措并举督促相关公司核实退市风险,对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坚决贯彻“零容忍”,对推出保壳动作的火速问询,是切实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必要举措。

  两类公司退市增多

  截至11月24日,今年以来已有44家公司触及强制退市,其中财务类21家,交易类20家,重大违法退市类3家,强制退市创历史新高。另有1家主动退市,1家重组退市。

  对于今年以来A股的退市情况,业内人士认为有两大亮点:一是重大违法类退市情形增多。资本市场成立以来至去年底,仅5家公司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但今年以来,已有8家公司因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标准进入退市程序,彰显了监管执法“零容忍”的态度。二是面值类退市显著增多,退市效率进一步提升。交易类退市是市场自主选择的结果,反映出市场对特定个股常年风险和问题交织的反馈,是市场识别并实现出清的结果。

  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本轮退市改革突出常态化特点,在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投资者结构、市场承受能力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基础上,确定两类“应退”的公司:一类是“空壳僵尸”企业,长期占用市场资源,影响资源配置功能,容易滋生囤壳、炒壳等背离价值投资和产业初心乱象;另一类是有严重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企业,加速此类公司出清有利于整肃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信心。

  做好预期管理

  “退市制度是全面注册制改革的重要配套制度,也是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举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表示,全面注册制之下,上市公司资源日益丰富,畅通“出口关”更为重要,也是市场发挥应有作用的体现,形成有进有出、良性循环的市场生态。

  在注册制稳步推进、退市常态化背景下,“壳资源”价值大幅下降,投资者也在转变观念,风险意识和价值投资理念逐步强化。今年以来,ST板块累计下跌10.33%,投资者自觉远离“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

  “本轮退市改革进一步强调要压实会计师责任,将反映上市公司财务失真、内控失效的审计意见作为退市决定的重要依据。”某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以来,有43家*ST公司被会计师出具非标意见,体现了审计机构的职业审慎性,以及对退市风险公司真实情况的客观认识,中介机构“看门人”作用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下一步退市工作如何发力?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一是继续保持定力。退市改革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全力维护退市制度改革的严肃性,深刻认识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对全面推进注册制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功能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抓退市是监管主责主业重要组成部分”理念,守住严监管的工作基调,坚决把这项重大任务持续巩固深化,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是做好预期管理。继续加强政策宣传和舆论引导,做好退市规则解读,充分发挥监管引导力,为退市改革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环境,保持稳定的常态化预期。不断巩固退市改革成效,警惕改革效果反复,增强改革的穿透力,促进常态化退市机制更加成熟。

  三是持续优化退市相关投资者保护机制。投资者保护是退市工作的难点,也是退市常态化机制能否巩固的关键。今年*ST紫晶和*ST泽达重大违法退市的同时,分别推进先行赔付和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工作,助力投资者依法维权。

  “应继续推动完善和实施好投资者保护系列机制,落实欺诈发行责令回购制度,切实提高投资者保护实效。同时,推动司法机关在制度安排、个案裁判等事项上为退市常态化提供司法保障,确保退市常态化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行稳致远。”专家表示。


历史新高!2023年43只A股强制退市

2023年12月21日 11:54  来源: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2023年行将结束,从退市公司数量来看,今年又是一个“大年”。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2月19日收盘,年内已有43只A股被强制退市,超过2022年的42只,再创历史新高。

  下图是年内被强制退市的43只A股:

  退市公司数创新高

  数据显示,自2001年PT水仙退市开始,截至目前A股合计有187股(不含被吸收合并、重新上市等情形)被强制退市。

  过往来看,2005年和2006年有过一波退市小高峰,这两年均有11只A股退市。到了2020年,A股退市迎来新一波高峰,当年有17只A股退市。

  随着2020年底“退市新规”的出台,A股退市个股数量呈快速增加态势,2021年有16只A股退市,2022年有42只A股退市,2023年退市个股数量创下43只新高。

  “1元退”个股暴增

  分类来看,年内“1元退市”个股数量创下新纪录,高达20只,与年内“财务类”退市个股数量相当。而2022年,仅*ST艾格被“1元退市”。2021年,则有7股被“1元退市”。

  对于“1元退市”股数量的暴增,证券日报表示,首先是退市制度威力尽显,明确“1元退市”标准,把选择权交给市场、交给投资者,让企业时刻保持危机感;二是退市监管趋严,监管部门严厉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和花式“保壳”行为,使劣质公司原形毕露;三是面值退市的公司普遍经营不善、资不抵债、内部治理失控,已不具备持续盈利能力,被投资者“用脚投票”出清。

  除了这些已被“1元退市”的个股外,当前A股中还有3股已被锁定“1元退市”且均会在年内满足“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不足1元”的条件,它们分别是*ST华仪*ST泛海*ST柏龙

  截至12月20日收盘,*ST华仪已连续17个交易日股价不足1元,最新报收0.43元;*ST柏龙已连续16个交易日股价不足1元,最新报收0.48元;*ST泛海已连续15个交易日股价不足1元,最新报收0.48元。

  重大违法类退市增多

  此外,年内重大违法类退市个股也明显抬头,即包括涉欺诈发行而被实施重大违法退市的退市紫晶和退市泽达,还包括财报虚假记载而被实施重大违法退市的计通退。

  今年以来,已有多股触及重大违法退市情形。而退市新规中,也明确了4种证券重大违法退市情形,即首发上市欺诈发行、重组上市欺诈发行、年报造假规避退市,以及“造假金额+造假比例”的重大财务造假退市量化指标。

  除了上述3家已被实施重大违法退市的个股外,年内还有*ST博天、*ST宏图、*ST凯乐、*ST华仪等公司也都发布过公司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退市的公告,其中*ST宏图和*ST凯乐已通过“1元退”快速出清,*ST华仪已被锁定“1元退”,*ST博天也在相关公告后录得8个一字板跌停。

  个股退市常态化

  国元证券认为,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关键的基础性制度,作为全面注册制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态化退市能够更好地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淘汰不良企业,市场资源将更加集中于具有竞争力和增长潜力的优质企业,从而促进整体市场的健康发展。退市制度的完善与全面注册制相呼应,对资本市场双向畅通机制的进一步优化十分重要,利好“优胜劣汰”的良好资本市场生态建设。

  开源证券则表示,从2023年的退市情形分布可以发现,2023年交易类退市、重大违法类退市数量出现大幅增长,这意味着退市新规的持续推进使得A股多元化退市渠道逐渐畅通。

  申万宏源桂浩明此前表示,未来退市数量可能还会进一步增加,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应该是“有进有出”,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而在退市新规下,“问题股”难有容身之所,已成了业内共识。

  2023年盘点

  2023年IPO市场盘点:募资额骤降40%!

  2023年牛熊股盘点:如何把1万变7.5亿?

  2023年龙虎榜盘点:2.5万亿!机构、外资、游资合力“炒题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