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焦不通,百病缠身!每天只需这样做,调顺三焦,少生病!

 益寿堂999 2023-11-30 发布于山东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生命机器,中医学说中有一个特有的概念,那就是“三焦”。或许你听说过这个词,但可能并不清楚它的确切含义,以及它对我们的身体有多重要。我们将深入讨论三焦的概念、作用,以及为什么三焦不通可能导致百病生,从而引发对身体健康的深刻思考。

图片

什么是三焦: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什么是三焦。在中医学说中,三焦是一个独特的名词,它在西医学中并没有对应的概念。我们知道人体有五脏六腑,

其中有一个叫做“腑”的概念,可以理解为容器腔。胃、肠等都是容器腔,而三焦则是一个特殊的腔,它包含了五脏六腑,相当于人体内部的大腔。

正如古代医学家张景岳所言:“三焦者,确有一腑,盖脏腑之外,躯壳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腑也。” 这个定义为我们揭示了三焦的广泛涵盖,它承载了整个身体的器官和功能。

图片

三焦有何作用:

1.通行元气

三焦被认为是人体的主电线,它负责将元气输送到全身,充盈各个脏腑组织,激发并推动它们的功能活动。元气是人体最根本的气,它来源于肾,通过三焦传输到各脏腑,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因此,三焦通行元气对整个人体的气化作用至关重要。

2.疏通水道

三焦被称为人体的主水管,它负责调控体内的水液代谢过程。在这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中,包括肺、脾胃、肾、膀胱等多个脏腑的协同参与。三焦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确保水液的生成、分布和排泄,相当于人体的主水道。

3.运行水谷

三焦协助运行水谷,促进精微的输送,排除废物。它参与了消化吸收和转运过程,影响着脾胃、肝肾、心肺、大小肠等脏腑的水谷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三焦的这一功能总结了人体水谷代谢过程中的重要角色。

三焦不通,百病缠身!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很多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病机丛杂,虚实互现,多脏受累”。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三焦不通。事实上,三焦不通已经成为现代人常见病、慢性病、难以治愈的顽固病的总病根。

① 上焦不通:,经络淤堵、气血凝滞,会导致上火,进而引发高血压、高血脂、风湿骨病、颈椎病等疾病。

② 中焦不通:可能引发腰肌劳损、腰部酸痛、椎间盘突出、女性产后风、老寒腰以及老胃肠、便秘等症状。

③ 下焦不通:可能导致肝肾功能受阻,引发肾虚、女性气虚血亏,进而诱发更年期综合症以及各种妇科炎症等妇科问题。

一个穴位,打通三焦!

古代经典医学文献《黄帝内经》中明确记载:“三焦经主一身之气。” 这意味着,如果三焦经不通,人体会特别容易出现上火的现象。尤其是在每天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期间,三焦经内的炎热气息最为活跃。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平息这种上火的倾向。

图片

打通三焦经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是拍打。你可以在晚上睡觉之前站立或坐下,从右边肩膀开始,沿着胳膊外侧的三焦经路径,往下拍打,手腕是最终目标。然后,再用相反的手进行同样的动作。这个拍打动作看似简单,但要坚持每天进行,至少三个月,才能完全打通三焦经。

如果你觉得拍打的效果不够快,还可以尝试艾灸来打通三焦经。其中,阳池穴是三焦经的原穴,它被认为是整个经络气血的根本,也是脏腑原气的聚集地。通过艾灸阳池穴,我们可以调动整个三焦经的气血,调理三焦的功能,增强人体的阳气,促进身体内气血的生产和流通。

分享一个灸友的经历:

一个灸友分享了她的经历,她表示艾灸阳池穴非常有效。经过两周的阳池艾灸,她不仅感到手脚不再冰凉,心情也明显好转,还成功瘦身了。这是因为三焦主情绪,掌管水液平衡,改善末梢循环,阳池穴的刺激对这三者都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你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阳池穴位于手背一侧的腕横纹上。她每侧阳池各进行10分钟的艾灸,然后再灸10分钟的关元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晚上9点到11点是三焦经的当令时段,此时气血最为旺盛,因此最适合进行艾灸。

特别提醒:

对于容易患冻疮的人来说,艾灸阳池穴尤为重要。这一方法能够增强身体的元气,使元气更加顺畅地运行,输送更为有力,有助于有效温煦四肢末端,从而有效缓解冻疮的问题。

三焦在中医学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负责维持人体的整体平衡和健康。三焦不通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但通过适当的方法,如拍打和艾灸,我们可以改善三焦的功能,增强身体的健康。

最后,教给了大家一个可以帮助大家调理三焦之气的调形方法—站桩。

01:37

每天先站5-10分钟,循序渐进,之后慢慢拉长时间,以自身能力为准。

希望每个人都能关注自己的身体,采取适当的养生措施,保持身体的平衡和活力。愿你拥有健康的体魄,充满活力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