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爱琴 | 北拱祥云

 天下孝义人 2023-11-30 发布于北京

往期回顾 

·  张焕福 | 知青岁月

·  汾西矿务局与孝义介休错综复杂的关系

作者:王爱琴

2022年4月29日,我约了原孝义文物局长田雨海、原文化局长马明高到新庄旧院,了解这个院落应该有的年龄。雨海根据房屋砖瓦的尺寸、斑驳程度,估计这个院子至少300年的历史,最令人感兴趣的是前几天拍摄的院子门头。

表述应当是门头瓦披砖雕砖雕斗拱、垂莲柱吧,对称一对麒麟滚现钱。一般用在二进、三进院门。与汾阳与西官村任氏院类似。四不像滚现钱。“大本堂”院,系任氏十六世任庚祚的故居。百年前的任庚祚乃是汾阳县的知名绅士,光绪年间曾获拔贡官衔,可是他有官不做,却于清朝行将灭亡之际,在汾阳城购地办厂,开了一家纺织公司,被视为汾阳县民族工业的先驱。其弟任冠祚、任成祚,俱为文化人,民国初年任氏宗祠的修缮扩建,就是由他们弟兄主持的。

进得院内,过厅已经破败不堪,唯有“北拱祥云”四个字让人震撼。

北拱祥云,这么大气不俗的字眼很少用在院落中,一般大多是紫气东来之类的。

记忆中的旧院,里里外外四五十口人,出来进去热热闹闹,即使是冬天院子里孩子们踢毽子、跳皮筋。尤其是夏天,大人们忙碌回来后洗漱吃饭都在院子里,各家门前都搭有灶台,各家都摆个小桌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大户人家的样子。不像村里人们端一碗饭坐在街上树下荫凉地边吃饭边聊天,村里人笑话姓王家:活伺伺淋的雨地里了——架子不倒。

里院过厅摆了桌凳,人们喝水聊天,王家读书人多,尤其是伯伯们从外地戴帽子回来,外面事知道的多,讨论起国家大事来头头是道,有时候争执越来,嗓门一个比一个大。绍汉哥说,新庄村的四兄弟每天早上负责扫街。人们哪知道,他们各怀绝技。

里院的窑顶是孩子们的乐园,后面六伯伯家孩子少,六伯母在房顶晒了咸菜等吃的东西,总有小孩子们想办法从窑顶穿过去偷吃......后来六伯伯自学中医,偶尔给人们看病。我父亲手头紧时,经常问六伯伯借钱度难关。因为父亲有信用,随时借随时还,为此充满感恩。

更巧的是,我的个人散文集的名称:随处结祥云。

总是梦见旧院里依旧灯火通明,总以为旧院的某个人还住在里面......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