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江,一座有着“见义勇为”血脉的城市

 镇江风情 2023-12-01 发布于江苏

2022年4月25日清晨,大约5点半样子,虽然下着小雨,住在招商北固湾的王红旗,仍然坚持每天的习惯,出门晨跑。

跑到春江潮广场附近时,听到一位老奶奶在呼喊:“救命啊!有人落水了。”王红旗闻声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看去,发现水里隐隐有个影子。

他来不及多想,把手机往老奶奶手里一塞,一跃跳入水中,用手在水中摸了一阵,就抓住了落水女子,把她往上拉,然而落水女子并不配合,反而拽得他连喝好几口水。

这时候,王红旗发现水下有一根尼龙绳,他紧紧抓住绳子,拼尽全力,采取手托肩顶的方法,让女子的头部冒出水面。

但雨越下越大,金山湖这边的栈道围栏又太高,王红旗和落水女子爬不上岸,两人都面临着生命危险。

王红旗只好玩命撑了10多分钟。

就在他体力即将耗尽,心跳明显加速的时候,路过了两名男子。

这两名男子看到险情,赶紧过来援手,两个人紧紧拉住王红旗,又撑过了约6分钟。

这时,接到报警的消防救援人员赶到现场,合力将女子营救上岸,之后王红旗也被消防救援人员拉上岸。

当时的现场照片。

落水女子来到他面前,跪谢救命之恩。

但王红旗没有说话,只是呆呆看着水面,这一片水域现在是内湖,过去是镇江长江段江水最湍急的地方,作为拥有90多家餐饮门店的一个掌门人,咋会听到有人喊“救命”,想也不想,就跳下去了呢?

“难道,是隐藏在身体里的本能?”

王红旗百思不得其解,摇摇头,站起身回九鼎轩总部上班了。

01

其实,镇江人在外面人看来是有点怪的。

一听到有人呼救,第一反应不是先去张望发生了什么,而是本能的条件反射式去救人。

2022年12月20日那个寒冷的夜晚,有个叫陈宇航的镇江大学生,在常州上学,晚上夜跑时,听到呼救声,发现有人落水,情况紧急,陈宇航迅速脱了衣物,纵身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

救起落水者后,他突然发现,自己咋什么都没想的?

监控录像里显示,他真的是一刻也没犹疑。

据陈宇航说:即使再次遇上这样的危险时刻,他还是会选择奋不顾身救人。

镇江有一个公益机构,叫“见义勇为基金会”,发现,大部分镇江人,听到呼救声,会毫不犹疑挺身而出。

这项研究,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02

说另外一个话题。

昨天上午,在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举办了一场“京口救生会”复会仪式。

复会的意思,就是过去曾经有的一个机构(会),后来中断了一阵子,现在重新恢复了。

“京口救生会”是什么时候建的呢?

公元1702年,即清朝康熙四十一年,距今321年。

这个会,是什么人建会的呢?

当时,镇江的蒋元鼐、朱用载、蒋尚忠等15位善士,接手了当地的避风馆救生船,于是在西津渡观音阁成立京口救生会。

建会5年后,捐款救生会的义士越来越多,于是购买昭关石塔北侧,临江的晏公庙旧址,建造了京口救生会馆。

这个救生会,是做什么的?

过去,从镇江渡江到扬州,或者从扬州到镇江,需要绕过横亘在两岸渡口之间的瓜洲,在江行舟60里,常常遇风翻船覆溺。

江风白浪起,愁杀渡头人。

于是成立了京口救生会这个专门的救援组织,救生会有完备的组织制度,包括会董选举、善款管理、救捞奖赏、捞尸瘗埋以及对被救助者的遣送安排等等。

几十年后,乾隆元年,蒋豫父子接过救生会的传承。

就这么着,蒋氏一族先后7代人,一直坚持大江救生163年,成为从事水上救生历史最长的家族。

民国时期,镇江商界精英人士主管京口救生会事务,直到抗战初期救生船只被征用,大江救生活动被迫中断。

03

那么,长江救生这件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1026年,北宋时期,宋仁宗设置长江救生船,开创了中国乃至世界水上救生活动之先河。

当时,有一位翰林学士夏竦提议:金山(镇江的金山)、羊栏、左里、大孤、小孤、马当、长芦口等处,都是江中容易翻船的地点,每年沉溺人命不少,要设置救生船。宋仁宗批准了,后来每个重要风险口,都设置十几条小船作为应急,救助渡江行舟及遇险的人。

此后历朝历代,官方都十分重视镇江和扬州瓜洲之间的济渡救生。

南宋时,镇江知府蔡洸造大船五只,以“利、涉、大、川、吉”分别命名,以利济行旅;

元代时,镇江路副总管段廷珪在镇江增设渡船、整治渡江秩序;

明代时,镇江知府周忱造巨舰两艘,济渡救生;

到了明朝末年的崇祯年间,兴化李长科在镇江西津渡创设避风馆,募救生船十艘,与超岸寺僧人组织大江救生。

清代,康熙年间,京口救生会成立。

发生在镇江的中国古代水上救生事业,生生不息、前赴后继。

04

这部中国水上救生的历史,是怎么传承下来的?

这些真实发生在镇江长江段水面上的历史,是镇江学者祝瑞洪先生,花了10多年时间,对“京口救生会”为中心的镇江古代救生,和长江全域古代救生史迹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探索,汇总出90多万字的《中国古代长江救生源流考》一书。

祝瑞洪先生长期把西津渡的救生会、昭关石塔、观音洞的研究作为重点,更把“京口救生会”作为重中之重。

对学问非常严谨的他,最初检读国史、地方史志,发现有关“救生”的事迹,大都语焉不详、求解不得。

后来,他遇到了镇江的另一位学者,马阿林先生。

在马老师的帮助下,祝瑞洪先生在“美国犹他州家谱网”上找到《京口蒋氏宗谱》和《镇江丹徒蒋氏族谱》,终于发现了能够证明 “京口救生会”从第一代至第七代蒋氏家族创会救生的传承依据和关键人物、史实。

这些资料中,世系传承明确、年表记录清楚,更有蒋理、蒋宗海、蒋磏等救生会董的传记,弥补了缺失的救生文脉。

随后,他更是发现了流淌在镇江人血液中的“见义勇为基因”:

世界上最早的救生船,是1026年诞生在长江下游的镇江金山等地;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救生组织是江苏镇江的“京口救生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国家救生体系的国家;长江镇江段两岸四地(金山、焦山、西津渡、瓜洲)拥有最密集、最有效的古代救生组织和救生船;还是在江苏镇江,拥有最丰富的救生文化遗产……

冒着生命危险,冲进滚滚长江的风浪,拼力去救人。

原来,一千年来,那些从事救生义举的镇江人,已经把这种义勇,刻在了镇江后代的血脉中。

这种义勇,已经成了镇江人的条件反射。

怪不得,很多外地游客到了镇江,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安全感。

05

昨天上午,在西津渡举办的“京口救生会”复会暨《中国古代长江救生源流考》首发仪式,声势很大。

市委书记出席并讲了话。中国潜水救捞行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燕伟平,江苏省水上搜救中心副指挥长、江苏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朱汝明,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理事长李茂川也分别讲了话。

他们对镇江这段厚重的历史,超乎寻常的重视。

我觉得这是因为他们看过这部翔实的考证后,觉察到,镇江这座城市的风骨,被找到了。

这风骨,就是“义”!

06

我们平时刷手机,跳出的新闻多了,会有一种感觉:

美国人很见义勇为。

欧洲人特别有爱心。

日本人非常的善良。

有救鸟救猫救狗救小鸭子的,有遇险救人的,有公益援助的,让中国人各种汗颜。

类似的报道,相信你从小到大那可没少看。 

比如英国皇家救生艇协会(RNLI),180年历史满世界吹不起外国人要是平时不小心救个鸟救个猫,那简直恨不能反复轰炸式宣传。
天啊,那么优秀,居然还那么的富有爱心。

反过来看我们这边。

镇江这种大无畏的见义勇为精神,这种历时千年的救生事实,毫无疑问是可以做为现代中国人的典型正面代表作为宣传的。

而中国的大量官媒,每次也的确进行了宣传,给与的支持不可谓不大。

但如此震撼的历史,如此感人的救人义举,却没有得到大面积的二次传播,每年都有救人事件发生,每年知道这些事的人却不多。

很多人乐于传播美国少年救鸟救猫厉害,传播英国悠久的救生艇历史,却从不知道绵延千年的长江救生义举、传承三百多年的京口救生会故事、每年奋不顾身的救人的事实。

国外的媒体,更是好像这事中国就是一片空白,一丝一毫的报道都没有。

如果有一个美国有这种百年的救生会底蕴,美国各路媒体会以多种手段,把这事在全球范围内宣传的人尽皆知。

所以,

我们要更好的讲好,我们自己的故事!

相关阅读:

镇江京畿路80号:老邮政局

镇江西津渡古街上的“观音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