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和异同音,是一对共生的矛盾体

 小二逗字儿 2023-12-02 发布于江苏

老逗子认为我们华夏人习惯看到任何东西在不知道名字情况下给出的第一个名字都是一。因为我们认定它是由阴阳组成的一个完整单元。这个单元就是一个单元(圆)的一,阴阳2部分就是两个组成部分的乙(2.因此,一和乙并存。万物都是一,万物都是乙。有整体的一就有部分的乙;有开始的一就有结束的已。因此一乙已同音通假。

那么一是一致相同的意思,而有一分为二就有不同,左右手都是手,三星堆铜人手里都是北斗,但是阴阳不同,分左右,分阴阳。这就是异。

 

万事都有两面性,两面就不同,是同中的异。实际上,老祖宗在提醒我们看到异的时候要想到一,同。异是另外一种同。不同也是同样的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唯一标准,排除异己是愚蠢的。包容不同的美才是华夏人的思想。异是在有可比性有相同的基础上比较的结果,是一个整体的组织之间对比的结果。看到别人的缺点,想到自己的相似点;夸大贬低他人的异,其实也是在贬低自己,因为异里有和你一样的存在。一是一个整体,是一致,是相同,乙是两个部分,异是两个部分的异同的异。

说文解字的异是乙或已下面加了两个手表示的阴阳符而已。提醒后人它是有阴阳字的。

甲骨文找到dai这个字而没有找到异,其实它和一是一样存在于万物,造字时借助了存在于万物的乙字符而了,在乙下面加了左右手阴阳符号而已。提醒后人它是乙或已的阴阳另一面,也是阴加阳这一整体的另一面。

一和异同时存在也是影响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我们不能只强调文字的一个面,否则文字里面的价值观导向会影响很大。  

只单独引导异的理念就会导致只看别人过错不看自己相似点的盲目和双标,或者过于贬低自己的异,找不到自己而迷茫抑郁焦虑。这就是华夏文字“中和”的理念。

一个人容纳异,接受异,才能欣赏不同的美,不至于一见面就给一个孩子加一个标签,“不听话”“不老实”“调皮”“不一样”。教育者如果明白异中有一,才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本文为老逗子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