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女长大后,出不出色,看母亲的“三观”就行了

 布衣粗食68 2023-12-02 发布于湖南

常常听人说:“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三观不合,不必同行。”

对于爱情和友情来说,遇到三观不合的人,离开就好了,不必为难自己。

可是亲情不一样,就是两代的三观不一样,仍旧要朝夕相处。

作为母亲,承担了“相夫教子”的任务,在修正自己的三观时,也给子女正确的三观,才是上策,再苦再难,不能逃之夭夭。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从小就失去了生父,跟随母亲寄人篱下,终于苦尽甘来。

他的一切成就,和母亲谢夫人的“三观”是密不可分的。

01

母亲的婚姻观,给子女像样的家。

“家和万事兴”,这样的道理,连孩子都知道。

可是范仲淹小时候,却遭遇了多次家庭变故。

他出生在苏州的一个官员家庭,父亲有妻有妾。他的母亲谢夫人是妾,更要紧的是,他出生第二年,父亲就过世了。

父亲的妻子陈夫人,娘家很富有,但毫无疑问,容不下谢夫人。

处理完父亲的丧事,范仲淹就跟随谢夫人,住进了寺院,靠接济过日子。

有一天,平江府推官朱文翰来上香,看到了谢夫人,心生怜悯,就多聊了一会。

之后,朱文翰和谢夫人决定成婚。但是婚姻有多重障碍,朱文翰已经有妻子、三个孩子了。

那年头,女人改嫁是稀奇的事情;男人娶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作为小妾,也是稀奇的事情。

对于封建习俗的束缚,谢夫人犹豫过,但最终选择了再婚。毕竟,给孩子一个像样的家庭,显得尤为重要。

母亲婚后,范仲淹改名朱说,以至于范仲淹多年都认为,自己就是朱家的亲生孩子。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失去父亲带来的痛苦。

有一位文学家说过:“家庭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母亲要想给孩子一个好的家庭,第一步就要有好的婚姻。

让婚姻变好,表面上是母亲比较自私,其实是充分考虑到了子女的成长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母亲还真是委屈了自己。

好母亲,尽量不让父亲缺席,不让孩子有成长的遗憾。若父亲真的无能,母亲也会撑起一个家,坚强的性格,就是子女的一座灯塔。

02

母亲的学习观,为子女赋能。

范仲淹在朱家,一直都有读书的机会。

虽然家庭不富裕,但是范仲淹从未停止学习。以至于有了“断齑画粥”的典故,一碗粥,都要分成几次来吃,避免饿坏自己。

为了减轻学业的开支,他到醴泉寺读书,四年求学期间,他都是寒酸,而又精神饱满的样子。

二十岁时,还去京城游学。

二十三岁时,母亲告诉他的真实身世。他对朱家的宽容,继父的厚爱,肃然起敬,也心生愧疚。之后,他更加感念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很快就考上了进士,入朝为官。

母亲有没有读过书,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母亲一直鼓励范仲淹读书,是事实。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普通家庭里,读书就是最大的捷径,也是最苦的捷径。

当我们读到范仲淹写的文章,感慨他的文采时,更要看到他的母亲,在背后默默赋能。

更难得的是,范仲淹认真读书,养成了读书人的教养。

有一次,他帮人写了墓志铭,送给散文家尹洙看。

尹洙指出:“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现在你把转运使写作刺史......”

面对批评,范仲淹非常开心:“多亏请你看了。”

看过很多家庭,母亲只知道金钱的重要性,并不会真正沉下心来教育自己多读书。

也有一些母亲,口里说“孩子,努力读书呀”,但是手里却拿着手机,看着无聊的视频,乐不思蜀。

更可怕的是,有的母亲,不过问子女的学业,什么都任由子女,导致了子女败家。

读书不一定可以赚大钱,成大器。但是子女知书达理,不乱花钱,不 败家,这就是最好的财富。

03

母亲的道德观,是子女的底气。

吃过范家的苦,也接受了朱家的恩,谢夫人并没有因此就怨恨范家,也不因此就不让范仲淹知道自己的身世。

从范仲淹的笔下,可以体现母亲的德行:“孝道当竭力,忠勇表丹诚;兄弟互相助,慈悲无过境。”

母亲还教育他,不要贪婪,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

他的寺院读书的时候,夜里有老鼠跳出来,顺着老鼠奔跑的方向,他发现了一堆金子银子。

但是他一分都没有拿。

多年后,寺院被火烧了,慧通大师向已经成名的范仲淹求助。范仲淹才说:“荆东一池金,荆西一池银,一半修寺院,一半济僧人。

做人没有任何污垢,才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吧。

现实生活中,很多母亲喜欢贪小便宜,甚至怂恿自己的孩子去拿别人的东西,随意在超市嬉闹。

也有一些母亲,认为孩子十几岁了,还小,还可以放肆。等 孩子长大了,才承受德行不好的痛苦。

道德素质越高的母亲,越能守住家庭的底线,让子女堂堂正正地活。

04

范仲淹在文章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爨而吾亲甘旨,未尝充也。今得厚禄,欲以养亲,亲不在矣。”

这是教育自己的子女,也是讴歌自己的母亲。

当我们感慨一位名人的时候,更应该看看自己的家庭,母亲到底做了什么,有什么样子的三观。

言传身教的道理谁都知道,如果不修正自己,只是逼着儿女如何,恐怕是不会成功的。

多数出色的 孩子,都遇到了一位出色的母亲。

母子母女一场,是血缘,更需要成长路上的机缘。

母亲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别知道太晚。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