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把此文转发给要带孩子去医院排队打针的朋友(包括医务人员),看完此文再说

 感控plus 2023-12-02 发布于美国

作  者:董宏亮

导读

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除了流感以外还有其他病原的分布,比如说1-4岁儿童,除了流感以外,还有引起普通感冒的鼻病毒,也占到一定的比例。5-14岁人群除了流感以外,支原体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还有引起普通感冒的腺病毒存在。

很多家长一看孩子发热、咳嗽立即就要去医院输液,认为好de快,到医院后又发现排队太长看不上,感觉孩子好像又严重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不妨认真阅读此文。

一、为什么今年冬天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发,是不是出现新的只针对儿童感染的病原体?

其实,每年的秋冬季节都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只是前两年由于新冠疫情,小孩很多时候在家上网课,因此被感染的几率相对较小,现在恢复正常上课,大家聚集在一起就容易被感染。同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听说的“免疫力落差”,我们知道人体的免疫力是逐步形成的,每一次生病特别是传染病,其实都是在训练自身的免疫力,前两年的秋冬季,儿童的免疫力训练的比较少,所以现在相对来说就差一点,就出现容易感染的情况,“温室里的花儿突然搬到室外肯定会出问题,对吧”。而成人整个免疫力训练的时间就比较长了,所以影响不是太大。所以我认为今年是个特殊情况,到明年肯定就没太大问题了。

从目前来看,儿童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支原体、流感、新冠病毒等这些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不存在所谓只针对儿童的新型病原体,而且从科学角度来讲,如果是新型病毒那么所有人群都应该没有特定免疫力,就会出现人群普遍易感的情况,毕竟大家都没有免疫力。而目前来看并没有出现人群普遍感染的情况,因此不存在什么新的只针对儿童感染的病原体。

二、是不是孩子只要出现发烧就应该去医院?

孩子发烧、咳嗽作为家长着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想提醒一下各位家长,像流感这样的病毒感染,都是自限性疾病,所谓自限性疾病说白了就是“不吃药也会好,吃药只是缓解症状”,但发烧其实是身体在锻炼免疫力的过程,从某种角度来看其实也是好事,孩子的免疫力得到了锻炼。发烧是人体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是人体清除病原体的表现,虽然感觉不舒服,但对人体来说却是好事,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用药去干扰或阻断这样的反应,因为表面看起来是缓解了症状但实际上是影响了正常的免疫反应,不利于孩子的康复,要知道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是很强大的。只要孩子状态还可以,能吃能玩,那就多喝水,多观察,尽量别去医院凑热闹,别折腾孩子,休息好、买点感冒药三五天时间基本都好了,去医院反而可能被传染其他病毒,就是我们说的交叉感染,而且现在大多数医院的儿科人很多,跑到医院其实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折腾,休息不好,反而不利于孩子康复,家里的环境再怎么着也比医院条件要好。

当然,如果孩子症状很严重,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去医院就医。

三、是不是去医院给孩子“打吊针”好得快?
还是那句话,尽量不去医院,不要对输液有执念,不要认为输液好得快,其实不是这样的。要知道输液是所有给药途径中引起不良反应最多、最严重的一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剂型选用原则为:“能口服的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就是我们所说的打吊针)。”对于流感等这些常见的疾病,通过口服药物治疗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对于像流感这样的常见传染病如果症状不是特别严重,在家好好休息,多喝水,肯定好得更快。所以家长们还是要改变打吊针好的快的错误观念。老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疾病的康复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说打一针马上就好了,免疫细胞清除病原体是需要时间的,所以无论怎样,都得有点耐心。
四、在医院“打吊针”要注意什么?

如果出现“打吊针”这种情况,说明孩子症状比较严重,在门诊输液的时候注意给孩子戴好口罩,大人也应该戴好口罩,密切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有异常情况及时叫护士来看一下。同时,尽可能跟周围的孩子保持一定距离,减少聊天,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再好的免疫力,面对多种病原体感染的时候也是很难同时招架的。

再提醒一下,当看到有护士在开窗通风的时候要配合,千万别因为怕冷而不允许护士开窗通风,要知道通风是降低空气中病原体,特别是呼吸道病原体最好的方式,没有之一。因此不论是在医院还是在家里,多通风肯定是很好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好的方式。

最后,我们分享几个呼吸道感染相关的科普视频,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参考:

支原体感染和支原体肺炎

甲流感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