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子间时空错位的爱——朱自清《背影》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12-02 发布于江苏

1917年,二十岁的朱自清还不能理解父亲的爱,对于父亲的关心,不领情。在文中,他多次流下了眼泪,这个时候的他,也只是不能理解父亲。其实他在文中用了一些简短话,暗写自己这八年中和父亲之间的矛盾。

文中写道:“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己。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在1917年,朱自清已然发现家中光景惨淡,他想尽办法努力学习,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自清,混入考场,免去一年的预科学习,再后来,朱自清用三年完成了四年的本科课程,提前一年毕业。

这个时候的他和父亲之间还没有什么特别矛盾,最多只是年轻不理解父亲的种种行为。1920年,朱自清到杭州中学工作,开始将一半薪金寄回家用。父亲仍不满足,朱自清为节约开支便去扬州就职,但专横的父亲,让其所在学校的校长,把朱自清的薪金全部送给到家里,朱自清不得支领。

朱自清又去职离开,这样下来,父子二人因为经济的问题,矛盾越来越大。后来朱自清北上清华任教,每月邮回家用,父亲全无回音。甚至有一次朱自清暑假回家,父亲也不让他进家门。
这里正如文中所写道: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我”不能理解父亲的专制的管制,也不能理解父亲因为自己的私欲(父亲有一妾),让朱自清的生母和妻子生活压抑。随着这些矛盾越来越大,两个人一直处在失和的境况。

直到父亲写来的那一封信:“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看到这封信后,朱自清写下这篇散文回应父亲。

朱自清在这一刻,他原谅了这个专制的父亲。是因为父亲对“我”种种的好,战胜了父亲所做的一些专横的事情。他理解了父亲,理解了尽到一个父亲责任的父亲。

生活给予父亲如此之难,但父亲待自己的儿子却有着种种的好。在那样的生活境下,借钱为儿子办体面的婚事,给儿子做紫毛大衣,儿子穿着皮大衣,父亲却穿着青布棉袄黑布马褂,翻过月台去买橘子,千叮咛万嘱咐,都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是这些对“我”的种种好,让“我”原谅了这些年父亲对我的专横管制。

在二十岁的“我”对父亲的爱不领情,到朱自清28岁了,自己也成为父亲时,也便理解了父亲当年对我的好。

我想有多少人,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懂父亲的好呢?
(宋亚玲写于2023年11月23日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