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位首长联名密告毛主席:坚决反对陈毅决策,最后还强调“别告诉陈毅”

 hy01 2023-12-03 发布于河北

1946年,泗县失利、两淮失守,陈老总在山东野战军的声望降到冰点。陈士榘奉命替代宋时轮,出任山野参谋长。上任后的三个月,被陈士榘形容为“艰难的三个月”。

当时我们在华中刚丢失两淮,又面临敌军的重兵追击,眼下急需山野、华中野战军在华北打一仗,以此站稳脚跟。但临沂那边,又成为敌军的重点攻击目标;我军在临沂一线,只有叶飞纵队的7个团,兵力十分薄弱,迫切需要山野主力回防。

陈老总是一个头两个大,打不是守不是、回不是进不是。他陷入犹豫和反复中。华中众首长们因此爆发了压抑许久的情绪。起初,陈老总是同意山野、华野在淮北合兵作战的。这两个野战军从战略上的配合,到战役上的配合,也是陈老总一直以来的夙愿。

当时华中和山野两边都支持这样,而且当时局势也需要合兵。陈老总致电延安,建议两个野战军合并为一个。毛主席同意了,便提议陈老总为司令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

毛主席的这项提议不是命令,需华中众人都同意才正式下发。但是到确定“向淮海以西行动”、粟裕军事挂帅后,陈老总又出现“战局顾虑太多”的问题。

当时敌军已得到华野主力北移的确切情报,于是采取避实就虚策略,一面由两淮向涟水进犯,一面由鲁南进占枣庄。前者是截断华野退路,后者是威胁临沂。这时,尚未完成合并的两大野战军,出现巨大分歧:华中方面希望主力南下,先歼灭进攻涟水之敌;山野方面则希望主力北上,尽快击退鲁南的敌军。

这两个选择,不存在准确的对错,只是取舍不同。选哪个都可以,但陈老总又两个都想要,于是做出分兵决定:华中南下打南面,山野北上照顾临沂。这相当于把陈老总前面自己提议的、延安方面同意的、两大野战军首长认可的合并统一方案又推翻了,

兵力本就不足,这一分兵,更是什么都做不了了。这种情况下,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只能选择“顾头不顾尾”,放掉一边打开局面,再管其他。华野方面强烈反对,认为华野、山野必须合并,陈、粟(裕,华野司令)必须一起行动,以便统一军事指挥和财粮支配。

可是,陈老总还是决定分兵,并告及延安、华中和山野。这一决策,引起了华中方面的集体愤怒和不满,张鼎丞、邓子恢、曾山联名致电延安,告陈老总的状:“坚决反对陈的这种布置。”他们强烈要求,陈老总、粟裕、谭震林统一指挥华野、山野的部队。

张鼎丞、邓子恢、曾山三人的密电告状信,将这几个月来陈老总的情况和问题,及华中、山东的战局,说得明明白白,并给出了后续建议,请毛主席决定。这封电报,粟裕是没有签名的,毕竟这虽然是出于公心,但本质还是告上级的状。

这封密电的结尾,特别强调“望勿告陈”,千万不能告诉陈老总。确实不该告诉,起码当时不能说,不然容易造成冲突和分裂。

收到这封密电,了解到切实、详细情况的毛主席,还是想平息争论,指示华野、山野首长按照前面决定的,集中两野兵力在淮海打几个大仗,对鲁南、淮海、苏中、“挺进大别山”均有利。急于解鲁南之围的陈老总,罕见地表现出强硬态度,坚持要去鲁南,还是两个野战军同去。

这封电报引起了毛主席的震怒,原因是陈老总过于踌躇、反复和犹豫。毛主席做决定,都是尽可能听取各方意见,做到慎重和完善,一旦决定就不许有半点问题。毛主席一封电报,直接发给陈老总,措辞犀利,但不伤人;文字力挟千钧,却是为陈老总着想。

在毛主席的力劝下,陈老总醒悟过来,不回鲁南、速出淮北。毛主席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顺势做出山野、华野的统一指挥体制:“陈、张、邓、粟、谭团结协作极为必要。在陈的领导下,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陈粟配”,就此诞生,胜利在向他们招手。陈老总与粟裕的搭配是取长补短,合起来就没有短处,如此指挥,焉能不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