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誉德:我爱这内心深处人皆探索的迷墙

 纪实影社 2023-12-03 发布于河北
人生如迷墙,撞了方知底。
第一时间得知严明大哥新书《迷墙》面世,欣喜若狂。也在第一时间联系纪实影社的戴姐下单购买。在与戴姐交流的过程中,受邀写一写读后感受。作为一名对写作有相对的情绪疲劳者,当时着实有些习惯性“厌倦”,但心里非常清楚没有问题,只是暂时还没有百分百彻底消除这种心结。近些年来,除了材料外很少完整的写过一些通篇文章,但是也从未间断过“碎片化”或“诗词化”的记录。加之又是非常喜欢的摄影师的新作,所以就欣然接受,也是对自己心结的又一次挑战吧。
戴姐让我写感受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思考,并且碎片化而又很体系的过滤着我所熟知和理解的严哥的摄影过往,也不自觉的与自我当下的生活连在一起。原本是想纯粹一点,与生活剥离,但似乎有点难度,或许也是我人到中年的一种真实写照。在我脑海中,很早就出现过一个个人念头,在我熟识的国内一些著名的纪实摄影家中,接触较多的四位,我褒义的给他们分别对上了江湖武侠中的各自名号,“东邪”严明,“西毒”刘劲勋,“南帝”杨延康,“北丐”任建军,我认为他们都是纪实摄影江湖中的绝顶高手,大情怀、大格局、又鲜明独特。

打开书开始阅读,仿佛站在了新的码头,一页页翻阅,仿若新的环境映入眼帘,审视着四周,逐渐清晰完整,也像景深一般,读完方知深浅。开始都令人熟悉而又欣喜,依然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又仿佛是大国发现的新大陆,昨日天堂依旧,只是皱纹长多了一点,但依然是小孩,走到迷墙,融会贯通,散发迷迭香…



现实的生活,被艺术用灵魂的方式呈现或重演,既不是拆分又不是敌对,而是融合打通。你可以想象是在听一场摇滚乐队的激情演出,也可以想象这又是一次完美的要闻采访。终究是生活与艺术融合,走向灵魂的一种归宿,来路不定,去处坚定的换挡。正如书中提到的有作家之言:怀念是最安静的动词。这个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践行,冥想或许是最安静也最“喧嚣”的动词,更是一个回忆、延续、憧憬梳理的过程,是一场有关生活和艺术,身体和灵魂另类蒙太奇的电影。
有谁不曾思考过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所写的有关“炼成钢铁”的真谛?的确是: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谁又何尝不曾恐惧过,担心自己的人生这样收场,而又何尝不是在痛苦中挣扎着依然坚定。来到人间,人相同的是有着终极的归宿,生老病死。不管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墓志铭,倘若你想过,那是人间来过值得;还是人间来过,若有来世再也不来;亦或是无所谓的模糊状态?朦胧中还是平衡一下,五味总是常态,无常也总是正常。既不想尽是辉煌,也不想全是不堪。就这样简单一点,轻松一点,哪怕是在自己平淡无奇的回忆里,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都行。谁又不是《大话西游》里的那个人,看着像一条狗。墓志铭与墓碑上的照片当是和谐,不管一生中是波澜壮阔的,或者是色彩斑斓的,终归是黑白灰,那一抹灰和灰和灰。

伤痕累累的愈合,悲悲伤伤的快乐,清清醒醒的守拙,安然无恙的断舍。永远不安,永远地梦将来。镜子里还是一张不后悔的脸。至死也当是长皱了的小孩…



知而不躺平,黑白追求灰。
人生五味是常态,那就继续不断的适应,不断的接纳,不断的挑战,一座又一座迷墙,撞开后揭开一个个谜底,循环反复。但终究自己还是自己,生活也不需要世界懂你,你要懂得“世界中”的自己。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梦想当是海棠依旧,现实或多是绿肥红瘦。生活纵使如此,或本是如此,谁又曾不爱尼采和罗曼罗兰呢?
生活也纵使七月的雨或三月的雪,依然要追寻水穷处,碧于天,见南山,听雨眠,云起时,乃清欢。
文中所言,也是严明老师与大众的共勉:“起根儿想着要追名逐利,到头来不过是投亲访友。”读到此处瞬间想起了另外一个大咖王志纲先生,这种共鸣或标杆的力量在脑海中再次翻腾,也更加坚定了人生至此的些许感触。王志纲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万端事,阅万般人,品万种美食。如此这般,这辈子就算过得很精彩,很过瘾。”我认为他们都是高人,通透而又真挚。

来路不可回,去处犹可寻。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无知。高山流水实不易,惨痛现实催人熟。注定一生都要不断修正,即使想远离江湖,但恩未报尽义未绝,怨不在,善长存,生命不止,奋斗不息,修行不怠。也只能一手搬砖为生计,一手握卷赴远方,继续生活。背上行囊,在太阳升起时奔赴诗与远方。 放下皮囊,在星夜月光下回到影与书香。有朝一日,迷途失路,坚定是我,不失星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变是永恒的,你不得不一次次找寻答案,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却又是最具定力的不变的永恒。
人生或许是一场注定有序的轮回,也或许真有命运的牢笼。但那又如何、惧何,纵使无可奈何,也依然要挺住,善良的热爱下去,心怀感恩的继续体验未来的旅程。发自内心的热爱或者说热爱的本质不只是最原始的冲动、兴奋,而是经历艰难困苦或者各种痛楚之后,你吸收接纳接受这一切的心态或者认知或者定力,由此驱动意识导向付出行动,同时兼有精神上反而更加真实和纯粹的愉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沉浸在画册中,思绪仍在不停转动。既然如此,让自己不贪婪,不过极,从容的适度缓一缓。意犹未尽,拿着《迷墙》,一页一页的又扫描了一帧帧画面,一张张照片,唯美的点线面,诗意般的定格,灵动的光影,荒诞而又幽默的冲击感,异质同构引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值得一遍一遍的静读。当哪天心情朦胧,茶案处,重揽胜,秋心不愁烟不抽,点支入风喉,人无忧,渐消散。正所谓:梁园小院通幽处,半卷心书一杯茶。南山陶谢将进酒,人生至味是清欢。



严哥的《迷墙》,是他人生去处中的彩色驿站,也是读者不同人生去处的一个驿站,愿我们在人生路途中经历疲劳而获得短暂休憩

正如鲁迅先生《故乡》所言:“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又何尝不是一条令人神往的路,又何尝不是一条“318”,那里不仅有“蓝莲花”,还有“格桑花”,当然注定也会有“鸡毛花”。在通往信仰的路上,似乎悠远的钟声已经响起,你又何曾不想回味一下袁可嘉先生的《沉钟》:“让我沉默于时空,如古寺锈绿的洪钟,负驮三千载沉重,听窗外风雨匆匆;把波澜掷给高松,把无垠还诸苍穹,我是沉寂的洪钟,沉寂如蓝色凝冻;生命脱蒂于苦痛,苦痛任死寂煎烘,我是站定的旌旗,收容八方的野风”。望着高地远方,擘画念起便又是新的重生…

我爱这内心深处人皆探索的迷墙,深度共鸣:这是一只老旧的漂流瓶,装着我彩色的新梦。我见过你们的流连和欢颜,终于略懂人间!


袁誉德有感于2023年12月2日




.相关推荐.


严明《迷墙》签名版



严明《我爱这哭不出来的浪漫》




严明《昨天堂》



严明《长皱了的小孩》


读后感 I 陈凌志:纪实摄影定义之争

读后感 | 关于《昨天堂》的随笔
读后感 | 周挺:再读吕楠 不得要领
读后感 | 薛喜君:关于牛红旗《凉山策》阅读印象
读后感 | 周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读吕楠四部曲后感
读后感丨周国献:白杉《永珍》新版摄影集读后感
读后感 I 唐辉吉:摄影突围尝试跨界——黄一鸣《守候晨光》尝试多元表达的可能性
读后感 I 李樯:日暮黄昏中的米脂真言——读赵鹏飞摄影集《米脂窑洞古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