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复西路上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

 老房子图书馆 2023-12-03 发布于上海

光复西路是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南部的道路,紧邻苏州河,长约780米。民国13年(1924年)始筑,因位于光复路西,名西光复路。1949年后改今名。

中央造币厂旧址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PT-J-001-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7945190000016 中央造币厂旧址 民国 宜川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中央造币厂;现名称/现使用单位:上海造币有限公司

地址:光复西路17号

保护级别: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层数:3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30年;保护类别:二类

中央造币厂(Central Mint),摄于1929年

中央造币厂的前身是上海造币厂。上海造币厂1920年开始筹备,筹备主任钟文耀。筹备处设在香港路四号银行公会楼上,7月搬至北河南路十号。

1921-08-12《申报》介绍上海造币厂筹备情况

在筹备过程中,特聘南京造币厂会计主任王世泰担任会计,负责向银团借款等财务事项。王世泰经验丰富,曾历任天津、湖北、南京等造币厂会计专员。

1921年3月,上海造币厂向华商银团借款二百五十万元。4月,萨福懋接替筹备主任钟文耀担任上海造币厂厂长。当年夏季购置位于戈登路苏州河北岸的厂基地,计地一百零三亩三分一厘七。厂房由通和洋行设计,后用招标法由姚新记营造厂承建,仿美国费城造币厂样式,钢筋混凝土结构。1921年10月底开工建设。

上海中央造币厂旧影

至1922年7月,除发电室、水泥地板因各项管料尚未埋装完备致未铺成外,所有前面办公室及机器间均已告竣。厂内所用机器亦用招标法向外国定购,机器均属最新式,每日可造币八十万元。现在各种机器已运到三批,其余各件本年8月内均可到沪。

由于当初预算不准确,且不免有损害公家之行为,机器购好,厂房建成后,二百五十万元已告用罄,后继建设不得不进一步筹款。对于项目进展不利,各界颇多抱怨。为扭转此被动局面,挽回影响,1922年10月,前财政次长罗鸿年接任厂长。

1923-06-15《申报》

罗鸿年上任后,借款事宜仍遭顿挫。1923年4月朱有济被任命为厂长。此时,造币厂前需要建造铁桥一座以通车站,据估算,还需二百五十万元。但受时局影响,借款事宜一波三折,进展缓慢(见上面《申报》报道)。

时间来到1928年,南北统一后国府筹备改良币制,废两用元,欲将上海造币厂改为中央造币厂,致使进程加速。10月,郭标被任命为厂长。

美国费城造币厂

1931年,中央造币厂派技正黄福祥、钟望荣、温宗禹,及美国人许维特(Cliffard Hewitt,上海造币厂总工程师)同赴世界最著名的美国费城造币厂(the United States Mint in Philadelphia)实地考察造币技术。

Cliffard Hewitt(1869-1942)

许维特是美国铸币局的首席机械工程师,是美国政府派往中国的铸币技术专家,留华已十年,上海造币厂的落成,多赖其擘划,该厂设备悉仿美国之式,其机器亦由美国进口,堪称世界造币厂之最新式者。

正当造币厂进展加快之际,厂长郭标却因心脏病,于1932年1月3日因病去世。

1932-01-13《申报》

郭标去世后,改由徐寄庼任厂长。1932年1月13日《申报》(见上图)报道新任厂长徐寄庼上任,并详细回顾了中央造币厂(上海造币厂)曲折的筹办过程。

1932年9月,郭承恩被任命为中央造币厂厂长。

1933-03-02《申报》报道中央造币厂正式开铸

新厂长上任不久的1933年3月1日正式开始铸造新币,《申报》记者特赴造币厂参观了整个铸币过程,并进行了报道(见上图)。据报道,工厂时有工人186人,分化验、熔炼、铸造、机械、绘图五部份,每日可出新币二十五万至三十万。上图中的标准银币,正面为总理遗像,上缀“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八字,反面为沙鸟与帆船,两侧缀“一圆”二字。

1933年4月,郭承恩请辞造币厂厂长,由卢学溥接任。这一年,造币厂开铸千元银币厂条,1934年元旦发行。

光复西路上的中央造币厂,摄于1929-1939年

1935年2月1日,中央银行副总裁陈行接替卢学溥兼任中央造币厂厂长。

1935年中央造币厂开铸十进位辅币,模型由美国运来。镍币有廿分、十分、五分的三种;铜币有一分和半分两种。

这一年5月,中央造币厂的技正张华联出席了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十九届国际劳工大会,并对欧洲诸国进行考察,后赴美国实习考察造币工程五月。张华联是财政部次长张寿镛之子,毕业于光华大学。

9月,财政部在中央造币厂建造的部库落成,建筑由庄俊设计,大元营造厂建造,库门二扇由美商慎昌洋行承制。该库能容银币三万万元,将来中央造币厂所铸成之新币,均藏于该库。

上海中央造币厂内的财政部部库,摄于1935-1939年

1937年4月,席德柄被任命为中央造币厂厂长。抗战爆发后,上海中央造币厂迁往重庆,并在川、鄂、滇、桂、甘五省成立中央造币分厂。

自欧战发生后,镍之来源断绝,价格飞涨,财政部为防止奸商操纵及熔化起见,特令中央银行发行局,转令各行处,停止兑发镍币,并修正辅币条例,发行新辅币。1940年饬令中央造币厂开铸一分、二分、五分、十分新辅币,其一分、二分系以铜锌合铸,五分、十分系以铜镍锌合铸。另根据上海银行业同业公会之建议,经财政部核准,开铸铝质一分、五分新辅币。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3月,韦宪章被任命为中央造币厂厂长。

1947-07-12《申报》

抗战期间,中央造币厂遭到严重破坏。1947年7月12日《申报》(见上图)刊登了记者实地走访造币厂的访后记,记者写道:

经过十年沧桑的中央造币厂,好比一个式微的世家,门庭冷落,残破不堪,使人有不胜今昔之感了......经过八年抗战,厂址被敌人占据,熔制工场沦为马厩,机器拆的拆,毁的毁,到胜利接收时早已面目全非。虽然如此,到底还保持着世家的门面。从造币厂桥下望,就看见它周围八十多亩的厂址。走进铁门,两旁是草坪,中间那座江海关式的三层建筑,仍能使人体味出它昔日的声势。

我们走进U字形的工场,首先是一间磅秤间,墻垣灰暗,尘埃满室。有两架可以称一吨重的磅秤,静静地安放着,左边角落里原是可称重几吨的地秤,现在只剩了一个窟窿。另一边则是一扇拆下的已经锈毀的库房门。这种库房门原是外洋的特制品,用法与银行的保管库库门相同,廿六年抗战起时,拆下后本拟移运內地,可惜因为时间不及,就此堆在仓库里毀坏了。现在的库门还是日本人装的铁板门,因为在沦陷期间他们曾把造币厂作为军火仓库。

中央造币厂旧影

从磅秤间进去就是熔炼工场,看上去感觉得一番残败气象,室中央两道深约尺余地沟,原为装煤气管子的,现已荡然无存。原来四十座熔炉只剩了四座,而且还是修理后烧柴油的。熔炼工场左手是保管库,库门亦已拆毁。里面放着三十多万两每块一千多两的银块,那是中央银行在胜利以后接收敌伪产业所得的散银,委托厂中熔块化验成份的。保管库对面U字形转弯过去是轧铸工场,原有十几部轧片机只剩了三部。烘片间里机器则已全部拆光。再折入锅炉间,但见铁门紧锁,墙上还有日文“當値室”的痕迹,三架锅炉只余残焦的二架。

锅炉间外边空地上有高大的水塔,曾被机关枪射得弹痕累累。现已修复,周围茂草没胫。像游泳池一般的锅炉换水池中,喷水管亦早已拆除。另一边是颇像防空洞般的地道,通到U字形中间的工人浴室。原来当年厂方为防止工人偷窃,凡一天工作完毕后,都要到浴室去沐浴,脱下的衣服,被详细检查后,始准离厂,这地道便是浴后出厂的道路。地道长约三丈余,战时曾被日人用作防空洞,直到现在地道另一边出口处前面还有一块铁板挡着。U字形工场的另一边,大部份现在被海军当局所借用,堆置废弃的鱼雷等军火。小部份由厂方当作物料储藏库,放着大天秤四座,小天秤十二座,印花机两架。印花机是产生银币的最后一架机器,高约六英尺,形状有点像“吃角子老虎”,冷清的放在角落里。它若有知,回想昔日吐出一块块银洋的盛况,也当自悲身世了......

民国二十三年“船洋”银圆(上海中央造币厂制)

1948年10月10日,上海造币厂正式复工。11月,奉令日夜铸造大小金条供银行兑换。1949年3月,恢复铸制民国二十三年“船洋”银圆(见上图)。

中央造币厂,摄于1950-1959年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造币厂铸造了第二到第五套人民币流通硬币,并建成了国内唯一、世界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镍包钢硬币坯饼生产线。制作了新中国第一套金质纪念章、第一套纪念金币、第一套普通纪念币,完成2008年奥运奖牌“金镶玉”的设计制作,2023年杭州亚运会奖牌制作,6次获得世界最佳硬币奖。

2023年杭州亚运会奖牌

上海造币厂原厂房,已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原铸币厂房(办公楼部分)、水塔、辅助仓库、原厂门门柱等;金库大门;天平、银锭;压力机、冲床、光边机、压印机、制模机;钱币手工雕刻技艺;雕刻后的模具及其铜章作品、制成品钱币(船洋、金银币、镍币等);档案等作为工业遗存将得到保护。

福新第三面粉厂旧址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7805190000004 福新第三面粉厂旧址 民国 长寿路街道

地址:光复西路145号

1916-08-08《申报》

福新第三面粉厂由荣氏兄弟创办于1916年(见上面《申报》记载),机器由美国爱利司1915年最新研制,出粉洁净、快速。所生产的红、绿牡丹牌面粉受到市场欢迎。初始厂址在北市新闸,与福新一厂毗邻。

1922年,福新一厂失慎被焚,毗邻的三厂和六厂合并改为福新一厂。

福新三厂旧影

1926年,荣氏购下位于苏州河北岸小沙渡路底(今西康路)对面的因债务被拍卖的兴华面粉厂,建成福新面粉三厂。

1948年航拍图上福新面粉三厂位置

抗战期间的1938年,福新三厂被日本制粉会社占管。

1956年福新面粉公司决定公私合营的股东会决议

新中国成立后,福新面粉厂经过了公私合营,并与阜丰面粉厂合并经营,定名为公私合营阜丰福新面粉厂。1966年,阜丰福新面粉厂更名为上海面粉厂,到1984年组建为上海面粉公司。1999年,该司与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上海福新面粉有限公司,6年后,福新随良友集团一同并入光明食品集团。

福新第三面粉厂旧址

现存福新三厂建筑主体为三层砖混结构的楼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两翼原为二层砖木结构的仓库,现已基本拆除。现存建筑主立面二楼有小型阳台,有雕花铁艺栏杆,三楼外廊有四根多立克柱,顶部为三角形山墙。背立面二三层有外凸阳台,窗框具有现代风格装饰。

福新第三面粉厂旧址

2009年光复西路拓宽过程中,建筑被往西北方向平移了55米。

圣约翰大学河东旧址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7805190000007 圣约翰大学河东旧址 民国 长风新村街道

地址:光复西路1347号

保护级别: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约大理科实验室旧影

在光复西路1347号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内,有一幢灰色砖墙面,翘角飞檐的中西合璧建筑,它就是原圣约翰大学的新科学馆(亦称“约大理科实验室”,New Science Hall or Science Laboratory Building),该建筑始建于1918年,1923年6月30日启用,距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

1923-06-30《申报》

据当年《申报》记载,大楼共三层,一层为物理科,二层为生理科,三层为化学科。建筑耗费美金十万元,其中八万元系美国洛克菲勒之北京医学部所捐助,所以在1923年6月30日举行的启用典礼上,敦请了北京协和医学校校长霍敦博士(即胡恒德,Henry S.Houghton)演讲。

胡恒德(Henry S.Houghton)

由于新科学馆与约大校园隔着一条苏州河,当年师生们需要摆渡才能来到此上课,直至1934年建了一座木桥(习称“学堂桥”)才将苏州河两岸的校园连接起来。这座桥是1934年荣德生捐赠5000美元修建,当时其子荣毅仁正就读于该校历史系 。原“学堂桥”约于1967年因年久失修和苏州河水位提高有碍航运而被拆除。

学堂桥,摄于1934-1949年

解放后, 新科学馆先后由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使用。1955年底,司法部法医研究所搬迁入光复西路1347号“新科学馆”。1956年,司法部在法医研究所的基础上筹建了“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所”。目前,该建筑是研究院用于行政办公的“综合楼”。

上海试剂总厂旧址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7805190000022 上海试剂总厂旧址 民国 长风新村街道

地址:光复西路2549号

上海试剂总厂旧址

上海试剂总厂(上海试剂一厂)旧址,光复西路2549号,即现长风2A绿地。上海试剂总厂建于1947年,原占地约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66万平方米。

上海试剂总厂昔日厂门

上海试剂一厂前身系创建于1940年的中央制药厂。是由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颜福庆为首的爱国有志之士,以集资形式建立,生产抗战急需的药品。总公司在重庆南岸铜元局,办事处设于成都祠堂街,由4月刚卸任卫生署署长的颜福庆任总经理。

上海试剂总厂旧址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公司自渝迁沪,设办事处于南京东路慈淑大楼501号,并筹建中央制药厂总厂。

上海试剂总厂旧址

1947年,购得沪西白利南路(今长宁路)底陈家渡七号A德商哈门药厂(今上海试剂一厂厂址),改为上海(申)厂,重庆厂成为分厂。

上海试剂总厂旧址

1954年,远东酒精厂、华东工业部所属醋酸工程处并入,定名为“国营上海化学药品试剂厂”。1956年更名为“上海试剂厂”。

上海试剂总厂旧址

1965年,改名“上海试剂总厂”。1971年,撤销总厂制,改名上海试剂一厂。

上海试剂总厂旧址

1980年恢复总厂制,试剂一厂隶属于上海化学试剂总厂。1983年,上海化学试剂总厂迁至上试一厂。

上海试剂总厂旧址

现存历史建筑包括62米高的老烟囱和数幢一层和两层的老厂房。保留的厂房建筑现已改造成上海游艇会,作为会所使用,外观和内部结构均有所改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