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帝经文中的忠孝节义思想

 彭允好 2023-12-03 发布于河南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中国人向来讲究人伦,人伦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关系。人有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人道的根本,也是做人处事首先要遵守的道德行为。

五伦关系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因素,古代中国兴办“庠”、“序”、“学”、“校”教育民众,“皆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富强繁荣。

与五伦关系相对应的道德行为便是“忠孝节义”。忠、孝是中国社会基础性的道德价值观,与做人应坚守的“节”,处世应遵守的“义”,共同构成了中国史书传记的主体框架和核心价值观念。卷帙浩繁的二十四史,归根结底就是一部传播颂扬“忠臣、孝子、节夫、义士”的劝善读本。

中华文化历来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尽忠于国家,尽孝于父母,尽节于职守,尽义于天下,才能真正体现出人作为五伦关系中的一环应当具备的道德和责任,应当履行的义务和行为。

《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开篇云:“帝君曰: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等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身于天地之间,若不尽忠孝节义等事,身虽在世,其心已死,是为偷生。”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关帝就是践行忠孝节义思想的道德典范和楷模。关帝追随刘备,志兴汉室,戎马倥偬,生死不渝,可谓大忠;人格高迈,显扬父母,光耀门楣,福荫万民,可谓大孝;挂印封金,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可谓大节;桃园义重,保国安民,正道直行,垂范后世,可谓大义。

山西晋城《重修关圣帝君庙碑记》颂扬关帝说:“至诚无息之谓神,光明正大之谓神。神也者,两间正气之所萃也。所以,古来忠孝节义,昭人耳目者。圣天子当阳方且崇之褒旌,隆其祀典。况我关夫子者,忠扶汉末,非徒存鼎足之乾坤;义植阽危,岂再闢蚕丛之日月?是故丹心炳青简而常新,浩气贯白虹而不灭,庙祀千秋,血食万载。”

关帝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忠孝节义思想和行为指引。关帝早期经文,宋元时期的《太上大圣朗灵上将护国妙经》,关帝登坛示知尔众:“日在天中,心在人中。日在天中,普照万方。心在人中,不容一私。宁为忠臣而不用,毋邪媚以欺君。宁为孝子而不伸,毋忿戾以怼亲。无论纲常伦理,无论日用细微,皆当省身寡过,不可利己损人。一念从正,景星庆云。一念从邪,厉气妖氛。善恶明如观火,祸福应若持衡。凡我含生,总盟此心。”

《三界伏魔关圣帝君忠孝忠义真经·述志章第一》云:“视我赤心。听我微言。为子尽孝。为臣尽忠。父慈母爱。兄友弟恭。夫妇倡随。朋友信义。乡邻仆婢。真诚和气。吾言浅近。切用身心。”

《桃园明圣经·节训第五》云:“著忠良,竭力匡衡,孝顺无改。廉洁不乱心田,节义临危不败。忠孝廉节之章听解。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日用朝廷禄,当思补报功。报国臣之本,惜卒将之宏。不饰文臣过,不灭武将功。纪录文华殿,举劾建章宫。丹心如赤日,位必至三公。”“为人子,孝为先,孝顺两字紧相联。勿使恼怒常使欢,暖衣饱食毋飢寒。病医药,必自煎,即须尝过献亲前。夜不解衣朝不食,时时刻刻在身边。尔能孝顺尔子孝,点点滴滴看簷前。”

《南天圣帝关夫子圣谕》云:“只要尔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君义臣忠。方便时时行。经典多多诵。圣谕宣讲。神训遵崇。从此六戒保身。自今三畏参躬。做一番。顶天立地大豪杰。为一个。调元赞化大英雄。”

世人持诵的关帝经文,既非世人所书,亦非后人记载,乃是关帝成神入圣后,怜悯人间疾苦,现种种显化之妙,降笔劝谕,经文中的忠孝节义思想,贯彻关帝圣道始终,关帝谆谆教诲,语重心长,直指人心,务使世人醒悟,改过迁善,积德修身,重返正途。

北齐学者颜之推在《颜氏家训·序致》中说:“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

读诵关帝经文,以忠孝节义之品德诚意正心,依经奉行,必然千祥云集,祸消福临,五伦和顺,福寿康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