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吉军:史海惊心:南宋为岳飞和秦桧的谥号较量百年……

 纵歌崔 2023-12-03 发布于江苏
   中国古代士大夫读书人仁人志士毕生之志就是青史留名。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无论生前如何沽名钓誉,最终还是要盖棺才能定论。这就是古代谥号评价体系的威力。

  《逸周书·谥法解》记载,谥号体系是周公旦创立。这是周礼的关键组成部分,为维护周朝八百年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代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盖棺定论,系统性评价,高度概括一个重要人物的生平和功绩。

  关键在于,谥号和庙号是要载入史册的,将来要接受历史的审判和后人的评点。

  斯大林曾经说过,“胜利者是不受审的,不能谴责胜利者,这是一般的公理。”这个说法看似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普遍真理,但实际上在中国的史书和谥号体系面前完全行不通。

  通常而言,普通黎民百姓没有资格获得谥号。开始的时候就是皇族和高官有这种殊荣。到了唐代以后,一品美恶兼谥,二品以下,贤者得谥,三品以上的官员有机会得到谥号,但并不是所有人。

  谥法分为上谥、中谥和下谥。

  褒奖的叫上谥,比如:文、武、明、睿、康、宣等等。

  平庸的叫中谥,比如:愍、怀、思、惠等等。

  贬义的叫下谥,比如:厉、灵、炀、荒、幽、灵等等。

  北宋时期,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双方对青史留名的需求不谋而合,于是推出规定不立恶谥,只作美谥,平谥。宋代之后历朝历代都默认了这条规定。

  除了帝王之外,官员的谥号首先有文官武将之分。

  武官大多含“武”字,文官有“文”字。

  文臣以“文”字为第一字的谥号,搭配的字有正、贞、成、忠、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

  唐朝时,谥号最好的是“文贞”。魏征、张说谥“文贞”。

  宋朝时,为了避讳宋仁宗叫赵祯,“文贞”改为“文正”。司马光提出“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从此,文正成为文人谥号的极至,一直到清代。

  宋朝得到“文正”谥号的有王曾、范仲淹和司马光三人。

  武将以“武”为第一字的谥号,单谥“武”字为最高,以武开头的二字谥号稍次。

  搭配的字有宁、毅、敏、惠、襄、顺、肃、靖等。

  宋朝武将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武忠”,其次是“武勇”,以及穆、刚、德、烈、恭、壮等。

  除了文官武将之外,还有通谥,授予那些文武兼备出将入相的大才。通谥是人臣的最高荣誉。通谥中,忠武最高,其次忠献、忠肃、忠敏等。

  图片

  三国时期诸葛亮死后谥号“忠武”,这是最高荣誉。唐朝郭子仪有再造大唐之功,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谥号也是“忠武”。

  南宋权奸秦桧死后的谥号之高令人惊讶。

  南宋时期野史《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大臣谥之极美者,有二:本勋劳,则忠献为美;论德业,则文正为大。”意思是,如果论对国家的贡献,那就是忠献谥号最好,如果论道德功业,那就是文正最高。

  1155年,秦桧因病去世谥号“忠献”。《谥法》云:“危身奉上曰忠,知质有圣曰献”。

  在秦桧之前,两宋二百年间谥号“忠献”只有三人:赵普、韩琦、张浚。

  赵普作为丞相辅佐了宋太祖和太宗两人,有定鼎天下之功。

  韩琦是宋仁宗时期的一代名臣,使宋朝国力达到了巅峰。

  秦桧何德何能,竟然超越了庆历新政的领导者范仲淹,得到了最高的政治待遇?

  在秦桧死前,宋高宗赵构多次到秦桧相府探问,足见两人关系之密切。

  图片

  那么,赵构为何如此重视秦桧?

  在赵构看来,是秦桧主张与金国议和,才保全了南宋江山,成全了他的帝位。正是秦桧一手杀了岳飞,才避免了北宋二帝回朝,否则赵构将无处容身。

  为此,赵构在秦桧墓碑上题下“决策元功,精忠全德”八字,表彰秦桧为大功大忠之臣。

  宋高宗赵构死后的谥号和庙号也是极高。

  公元1187年,赵构去世,谥号“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

  按照周礼,天子七庙,也就是说天子只敬七代祖先。

  通常开国帝王的庙号就是高祖或者太祖。太祖之后,世祖的庙号也是极高,一般是完成天下一统的大业或者重定乾坤。比如汉世祖刘秀、明世祖朱棣。

  唐朝以前的皇帝大多称谥号。唐朝开始谥号不断加长,后世就开始习惯称庙号而不再称呼谥号。

  最开始的庙号只有“太高世中”四种。宋朝文采鼎盛,不再沿袭唐代的庙号,而是自创。最后,赵构的庙号定为高宗,理由是:

  一,功高者曰高,赵构延续宋朝国祚是大功大德;

  二,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前是归德军节度使,治所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所以取国号为宋。宋国是商朝遗民的后代,庙号从商朝最先使用。商王武丁作为中兴商朝的名主,庙号就是高宗。因此,赵构和武丁都作为中兴之主,定为高宗非常合适。

  图片

  从赵构和秦桧死后获得的谥号评价来看,这对君臣杀害主战派的代表岳飞,并没有受到影响。

  管你岳飞有什么名声,管你主战有什么道理,管你莫须有什么冤屈,杀了就是杀了。赵构和秦桧大权在手,就是最关键的因素。

  这足以证明民心固然千古浩荡,但在当世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公元1162年,宋孝宗继位第二个月,为岳飞平反昭雪,正式恢复岳飞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的官爵。但是,孝宗对冤杀岳飞的秦桧、张俊、万俟卨等人都未予追究。他在私下接见岳飞的儿子岳霖说:“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公元1179年,孝宗即位并为岳飞“昭雪”十七年后,孝宗下令将岳飞封为鄂王,谥号武穆:“折冲御侮曰武,布德执义曰穆。”宋孝宗批准。

  今天我们称呼岳飞岳武穆,实际上太常寺最初拟定的谥号是“忠敏”,排在通谥第四,远低于奸相秦桧,即便如此,岳飞也未能得到。在复议后又从“忠愍”降为“武穆”。毕竟当时赵构还活着,一直对宋孝宗指手画脚,估计岳飞的谥号是赵构的意图。

  终其一生,宋孝宗都没有改变对秦桧的政治定位。

  南宋一朝最终亡国并不是没有缘由,根本在于风骨尽失。所谓的节操和正义,都沦为争权夺利的工具。

  公元1206年,宋宁宗开禧二年,韩侂胄发动北伐。这时候秦桧去世五十多年后。宰相韩侂胄为了北伐,追封岳飞“鄂王”提升谥号到武将的最高“忠武”,又为同为四大名将的韩“忠武”世忠建庙,南宋人心为之大振,国家开始崇尚英雄。

  同时,南宋下令追夺秦桧王爵,改谥为“谬丑”,定为与金国屈辱议和的罪魁祸首。

  可悲的是,韩侂胄的北伐遭遇大败,南宋君臣又向金国跪求和平。

  于是宰相韩侂胄被杀,人头送到了大金国。

  公元1208年,南宋朝廷史弥远执政,下令恢复秦桧“申王”封号和“忠献”谥号。

  到了1254年,距离南宋灭亡的1279年还有25年,宋理宗再次把秦桧谥号改为“谬狠”,比“谬丑”更恶劣了。

  岳飞和秦桧两人谥号的变化,反映的是南宋朝廷战与和两个战略的选择。如果说杀岳飞只是赵构和秦桧的意图,那么后来的谥号问题,显示的就是南宋朝廷文人士大夫群体的堕落。

  在经历了东京繁华梦碎之后,南宋上层社会的精英迅速适应了临安城的和平与繁荣。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是南宋初定时期,中年诗人林升的感慨。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这是1205年,64岁辛弃疾的无奈。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1210年,85岁陆游的悲鸣。

  南宋历朝围绕主和派秦桧和主战派岳飞两位代表人物谥号的表演,淋漓极致的展现了“理学”幌子下的无耻权谋。

  一个无耻无操守无底线的群体,怎么避免亡国的命运呢?

  每个人都是历史车轮的推动者,也是命运的亲历者。

  岳飞遇害,注定了宋人蹈海的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