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事“冷处理”,是成年人最顶级的智慧

 富书 2023-12-04 发布于北京
人生就像打泰拳,越是用力过度或急躁,越容易反噬自己。
富书作者:幸运星

来源: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

生活中,我们常会有这样的疑问:

为什么明明一腔热忱为他人付出,可得到的却是欺骗伤害?

为什么明明是小事情,却被自己搞得一团糟,甚至连累他人?

为什么明明工作已经很努力,却还是常常对生活感到迷茫?

其实真相很简单,不懂得遇事“冷处理”,便会陷入生活的泥潭里。

人生就像打泰拳,越是用力过度或急躁,越容易反噬自己。

《菜根谭》中有句处世名言:“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心思理。”

深以为然,懂得遇事冷静观察和倾听,疏通内心思绪,才能与生活和谐相处。

遇事“冷处理”,不仅是一种自我保护,更是成年人最顶级的处世智慧。

与人交往时,要冷眼观人

在近期的一档综艺节目里,主持人朱丹讲述了自己曾经因为不懂冷眼观人,而掉入他人陷阱的惨痛故事。

朱丹曾经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这位朋友在一次拍摄过程中,遇到了资金周转问题。

她告诉朱丹,自己已经找好了借款方,希望朱丹作为朋友能见证下此事,在合同上签个字就行。

出于信任,朱丹对朋友的这一请求完全没有考察研究,就顺手签了字。

之后不久,这位朋友就宣布破产,而朱丹却因为签字的原因,被迫搭进去了自己所有的积蓄,并且还欠下了很多外债。

朱丹惨痛的经历警惕我们:与人交往时,不懂得冷眼观人,只听信一面之词,注定会受到伤害。

所谓冷眼观人,就是用冷静的眼光去观察他人,深入研究其言行举止。

只有通过多次洞察,分析对方的品性和底线,才能对一个人做出精准的判断。

冷眼观人,是人际交往中,非常有用的识人之术。

朋友的公司来了一位新员工,大家都认为她为人木讷,办事不利索。

一次,项目小组缺少人手,朋友建议把新来的员工拉进来。之后,这位新员工不仅给小组帮了大忙,还辅助项目顺利完成。

后来,大家问朋友是怎么慧眼识珠发现新员工?

朋友说道,有次她因有事比平时早到公司一小时,结果看到新员工已经开始工作了,而且当天新员工也是最后一个下班。

之后几天,朋友一直冷眼观察,她发现,新员工虽不擅长交际,但工作一丝不苟,她做过的文件非常细致,甚至还会在上面做标签记录。

通过察看分析,朋友认为这位新员工会是位出色的队友,因此选择与她一起工作,互相学习成长。

古语曰:“万物静观皆自得。”

生命中的一切,经过静观察看,都能见微知著。

年轻的时候,我们会因疏忽查究,而被欺骗走弯路。但人到中年,就要学会冷静观察,辨别真伪。

冷眼观人是交往的利器,它能帮助我们透过表象,看到人的本质,从而趋利避害。

人生下半场,遇到的人和事会更繁杂,学会冷眼观人,你会发现,这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与修养。

情绪急躁时,要冷耳听语

生活中,常常有人容易心急气躁,只要情绪一上头,就不管不顾随意发泄。

这就把原本和谐的关系搞得一团糟。

在《人性的弱点》里面,帕特里克·奥海尔就有这样一段经历。

奥海尔是一名卡车销售员,原本销售经验丰富的他,本应是王牌销售员。

但因为他情绪常不稳定,尤其是当客户质疑卡车质量问题时,他就极其急躁,迫切想要说服对方。

最后的结果就是与客户不欢而散,他也因一直卖不出去卡车,业绩不断下滑。

不仅如此,客户还不断给公司打电话投诉他,甚至直接要求换其他人来代替他的工作。

面对残酷的困境,为了保住工作,奥海尔决定尝试改变自己。

在遇到意见不合时先平稳情绪,认真倾听客户的真实需求。在取得对方的信赖后,他再耐心讲解自己的品牌,之后他的业绩快速上升。

很认同一句话:“经历的越多越懂得,生活中的大多数烦恼并不是事情本身差到无法处理,而是我们急躁的情绪带来差的结果。

管理好情绪,静心听取他人的话语,可以避免生活中大部分的烦恼。

曾在一次访谈中,作家李筱懿讲过自己的一个故事。

李筱懿曾两次因为家里的门锁坏了而情绪焦躁,但两次的处理结果却大不相同。

第一次,她完全听不进去劝告,满腹委屈和愤怒,结果是不仅给他人带来麻烦,自己也疲惫不堪。

第二次时,她吸取上次的教训,认真听取了家人的建议,预约了隔天的开锁服务,自己也在酒店睡了个好觉。

谈起这两次经历,李筱懿感慨地说道:“两件事相隔了20年,情况相同但结果不同,原因是我懂得了先学会倾听,而不是一味地急躁发泄。”

哲人苏格拉底曾说:“上天赐予人两只耳朵一个嘴巴,就是为了让人多闻多听少说话。

学会冷静倾听,领悟话语带给自己的正面影响,这是一个人最聪明的做法。

成年人的世界,充满了各种疲惫与辛酸。

如果一遇事就情绪急躁,不仅对自己毫无益处,还会将生活推向更暗的深渊。

倘若我们能稳定情绪,用冷静的心态去审察别人的言语,生活便会柳暗花明。

人到中年,要学会冷耳听语,多一点静听,少一点焦躁,做情绪的主人,才能赢得生活的奖赏。

人生迷茫时,要冷心思理

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在《心流》中说道:“当我们身处迷茫时,冷静下来理清思绪,内在的心流通道才会正常运转。”

在这个人工智能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越发忙碌。每天996上班,周末加班,整个人就像颗螺丝钉一样被运转。

然而,人毕竟不是永动机,总会感到疲惫和迷茫。

在豆瓣上,有个“逆社会时钟”小组。

小组里面的人,敢于尝试做自己,他们不再遵循“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的社会预期,而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学习,运动和生活

最终,他们学会了释放灵魂,安稳内心。

懂得梳理自我的内心,找到生活的意义,才能远离人生的迷茫。

韩国插画师李彦姃,曾是出了名的工作狂。

20岁的她就开始出国闯荡,后来又开始做插画师和自由撰稿人,并且一连五年出版了四本书,画了上千幅画,成为人们仰慕的传奇。

然而,随着名气扩大,李彦姃却越来越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这些年为了工作,她从未休过假,疏远了家人和朋友,放弃了休息与健康,甚至还错失了一段幸福的感情。

她所有的牺牲换回来的成功,却并未给她带来多少快乐,反而让她的精神日渐衰退。

为了走出内心的困顿,李彦姃决定暂停工作,外出释放自己。

她来到海边,在湿润的海风中,释放自己满身的疲惫;她每爬一步山,感觉筋骨就舒展一次。

等到登上山峰时,她发觉那些压在内心深处的烦闷,全都消失不见,这让她如释重负,这时她发现,懂得放松内心,才能更懂生活。

从那以后,李彦姃开始听从内心的声音,享受轻松自由的节奏,生活也逐渐走向和谐。

每个人在人生路上,都会有失去自我节奏,人云亦云的时刻。

但若想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就要学会冷心思理。

因为无论何时,面对困顿迷惘,人内心的力量都尤为重要,也只有内心清醒平稳,整个人才能焕发出活力与能量

人到中年,学会安稳内心,善待自己,才能在迷茫中找到生活的出口,发现生命的光亮。

禅语名言:“保持冷静,是一个人自我的最高成就。”

中年以后,懂得遇事“冷处理”,才能在为人处世中修得成熟与通透。

与人交往时,学会冷眼观人,才能看清本质,远离不必要的伤害;

情绪急躁时,懂得冷耳听语,才能稳定心绪,及时作出正向抉择;

人生迷茫时,知道冷心思理,才能找到本心,活出有能量的自己。

点个关注,愿你我都懂得遇事“冷处理”,学会以静制动,冷眼观世,拥有一个高智慧的人生。

作者简介:幸运星,富书作者一个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种能力来支撑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