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诗人和作家,争的是哪一级的“家”,在乎的是哪一级的“价”

 天地一沙鸥1975 2023-12-04
    这几天,因为一个女诗人的“抄袭”,在“作家”群体中闹的沸沸扬扬。之所以在“抄袭”和“作家”两个词上打上引号,是因为我也不确定是否有抄袭,我也不确定这些人是否是作家。
     事情经过很简单,某女诗人的作品被扒出来,涉嫌抄袭,发表作品的刊物也登了声明,认定女诗人抄袭,表示不再刊登该女诗人的作品。市作协开除了该女诗人,但是……
     但是……
     该女诗人却在被市作协除名的前几天,居然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这就有意思了,市作协开除,全国作协却吸收称会员,据说全市这一次才吸收4个全国作协会员。
     这下捅了马蜂窝,网上骂战还在继续。
     同时,我也收到几个短信,大意是让我也出来发表下意见,好吧,那我就来说几句。
    可能有些朋友误会了,看我经常写文章,以为我也是“作家”。再此我特别说明下,除了应别人之请写点东西以外,我无心在任何刊物发表任何作品。所以,我肯定不是作家。

    我觉得作家这个词应该是全国最被滥用的词。
    全国作协有9000多会员,省,市,县都有作家协会,算起来有全国作家估计几百万人吧。真的有这么多人当得起“家”这个称谓吗?
      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家”?
      我认为,在专业领域要有自己特殊的贡献,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才能称为“家”。即使没有这个成就,就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衡量,你的专业领域的工作至少要能养活自己吧?
    写东西的收入,都不能养活自己,你叫什么“家”?充其量是文学爱好者而已。如此一来,全国绝大多数“作家”都只能是文学爱好者,市一级的作家协会要改成文学爱好者协会,或者作者协会才名符其实。
   大学理科的教授,都不敢自称科学家,你们敢自称“家”?
    一个作家,一个书法家,把“家”的门槛拉到了三寸黄泥地一样。
    我们按照文学创作能成为“家”的标准,来套用一下其他行业。
     全国那么多中小学教师,他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贡献,不比大多数“作家”对文学创作的贡献大?所以,他们更应该改称“教育家”。
      几乎多有的医生和护士,都可以改称为“医学家”。
      所有的公务员,都可以称为“政治家”。
     所有的律师,都可以成为“法学家”。
      所有的农民,都可以称为农学家。
      所有的记者,可以称为“采访家”。
      ……
      好了,扯远了,我再说回来女诗人“抄袭”这个事情。
      这年头,诗都没人读了,还有去纠结,争吵诗人是否抄袭?
     说白了,利益使然。
     本应该最清高,最有人文关怀的文人群体,现在却成最世俗,最蝇营狗苟的一群。
     我不知道加入全国作协有多难,我却清晰记得一个关于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段子:
     一个农民如何快速成为中国书协会员:
     首先,练三个月字,字看起来像模像样了,就拎两只老母鸡去找县书协主席,很快成为县书协会员。
     然后,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比如写春联,送作品下乡,争取成为县书协理事,再和市里书协的头头混熟。拎两瓶白酒去找市书协主席,恐怕市书协会员也不远了。
     到了市一级,就要经常往省里跑,找报社,电视台记者做个专访,再拎点洋酒去拜访省书协,估计省书协会员也不成问题了。
     最后一步,可能代价更大点了,至于怎么操作,依样画葫芦就是了。
     一个全国协会,会员有9000多人,谁还在乎你的水平如何呢?
     可他们偏偏在乎,为什么?
     因为他们在乎的“价”,混社会时的身价。
     头衔等级越高,混圈子,捞资源越理直气壮。
     当文人热衷于去评三六九等的时候,文学的意义已经失去了。
     对所谓的“家”,我越来越敬而远之,主要是不喜欢看人演戏,和装那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