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传》| 读一本传记,敬一场人生

 白桦树2008 2023-12-04 发布于江苏

翻开《曾国藩传》,就像打开历史频道,观看曾国藩一生功名事业和心路历程的电影,引人入胜。合上《曾国藩传》,回顾曾国藩的一生,最艰难困苦的那些时期,是他最光辉而深刻的岁月。越是影响时代的人,时代的背景就是他人生的考题,如何发挥和应对,就是在书写着他人生的答卷

图片
图片

传记概述

曾国藩屡败屡考七次才中秀才,三十而立确立此生做“圣人”的使命,自学自律自省,深得道光皇帝的赏识,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为官不为财,而为国为民。天下大乱之际,一介书生赤手空拳创建湘军,屡战屡败,身陷绝境,两次投江自尽未果,又屡败屡战,统帅群雄,平定太平天国;外敌入侵关头,倡导洋务运动,开西学东渐之先河

图片
图片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图片

志存高远

曾国藩一生成功的第一个要诀,就是志存高远,他博览群书,见贤思齐,在而立之年,立志学做圣人“立功,立德,立言”。他认为古圣先贤也不是高不可及,一步步踏实努力,也可以达到他们那样的高度。高瞻远瞩的初心,也是他建功立业的精神地基

图片

崇尚笨拙

曾国藩独特的人生哲学就是“尚拙”,崇尚笨拙。屡败屡考七次才中秀才,屡败屡战才把太平天国镇压下去,哪一次取得巨大的成功不是在跟“拙”较劲,勤能补拙,把短板补成长板,把劣势翻转为优势,都是在“笨拙”的功夫中

图片

坚持日记

曾国藩一生最推崇的品质就是“有恒”。“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29岁开始写日记,持之以恒,持之一生。每天在日记中不断反省自己,知过改过,“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回顾并记录自己每一天的所言所行所思所感,条分缕析,内观自省,通过写日记的方式,看见自己的缺点,纠正自己的行为,精进自己的学识,这是曾国藩的入圣之基

图片

全局思维

曾国藩始终具有强烈的全局观。在湘军尚未成熟之时,咸丰皇帝多次命令他出兵救援,他坚决不为所动。咸丰皇帝“直指根本”的军事原则与他“先剪枝叶”的战略思想相左,他始终将战略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工中,有远见,也有定力,当然也是扛着压力硬撑过来的。湘军虽然在局部的战役中吃败仗,在战略上总是处于有利位置,最终镇压太平天国

图片

反思总结

曾国藩善于总结经验。“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反思和总结得出经验,才能拿到每一次经历赠予的宝贵财富。曾国藩在蛰伏中脱胎换骨,把毕露的锋芒磨得圆融;在实战中调整战术,因地制宜,随机应变;在历史中汲取教训,引以为鉴,审时度势

图片

进退有度

曾国藩“识时务,知进退”。在平定太平天国之后,自剪羽毛,裁湘留淮,在花未全开月未圆之时,功成军退,抽身退步,恰如其分为自己化险为夷,完成湘消淮长、曾李瓜代的过程,可谓巧妙的一笔

图片

长远规划

曾国藩是凡事从长远规划的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大计是曾国藩一生致力的一件大事,把幕府办成学校,自己动手塑造适用的人才,其中李鸿章就是最得力的接班人。曾国藩去世前为国家办的最后一件大事——促请朝廷选派优秀弟子赴美留学,也是事关育人,颇具远见!确实,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工程,是对未来最必不可少的投资

图片

与时俱进

曾国藩是与时俱进的人。在那个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主流的思想都是因循守旧,一致排外,而他打破传统观念,第一个主张对洋人“以诚相待”,这在今天看来是平常的,在当时却是石破天惊的革命性的观点。他接触并研究西洋事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兴起洋务运动,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没有大眼光大见识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


图片
图片

写在最后

历史知识浅薄的我,读曾国藩传记,更多了解到清朝的相关事件,感觉初高中所学的历史都是零散的碎片,在我的脑海里早已沉没不见。历史不在教材束缚的课堂,而在广阔无边的自主阅读。从故事中看到历史画面一幕接幕地铺展开来,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心理变化都是微妙又独特的,有血有肉的鲜活,而不是提纲挈领的框架。人与人之间的交锋又碰撞出或明或暗的火花,事件的发展也变得跌宕起伏,历史的车轮就这样慢慢向前

正如曾国藩所说“学于古,则多看书籍;学于今,则多觅榜样”。《曾国藩传》这本书,打开我阅读历史传记的大门,引领我走进更多的历史人物,以史为镜,知兴替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