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贵药材的替代

 图书 馆员 2023-12-05 发布于内蒙古

十九种名贵药材的替代配方:

(1)用白芷、石菖蒲、郁金——替代麝香。
(2)用枸杞子、山药、百合——替代冬虫夏草。
(3)用透骨草、寻骨风、自然铜、金天格——替代虎骨、豹骨。
(4)用党参、太子参、黄精——替代人参。
(5)用肉苁蓉、巴戟天、仙茅——替代鹿茸。
(6)用石决明、钩藤、山羊角——替代羚羊角。
(7)用红花、益母草——替代藏红花。
(8)用水牛角——替代犀角。
(9)用浙贝母、前胡、紫苑——替代川贝母。
(10)用降香——替代檀香。
(11)用银柴胡、地骨皮——替代鳖甲。
(12)用牡蛎、山茱萸——替代龟板。
(13)用王不留行、地龙——替代穿山甲。
(14)用地龙、乌梢蛇、钩藤——替代全蝎。
(15)用苦参、穿心莲——替代黄连。
(16)用天南星、钩藤、白蒺藜——替代天麻。
(17)用板蓝根、穿心莲——替代金银花。

(18)用乌梢蛇、地龙、防风、蝉蜕——替代白花蛇。

(19)用桃仁、红花、赤芍——替代三七。

“名贵中药”让人不放心

读者讲述:我有一个朋友,平时身体不太好,很多朋友都送给他虫草。他跟夫人每天就很认真地坚持吃虫草,吃到两三个月的时候,突然感觉到身体不适,巧的是他们夫妻两个发生了同样症状,去了很多医院检查,但查不出来原因。
后来在一家职业病防治所,他请老专家给他们看了看,专家怀疑是铅中毒。他们就做了化验,化验结果是他们身体中铅的含量超过正常人的几百倍。
专家提醒:虫草里面怎么会含铅呢?其实,越是名贵药材越容易被人造假。一些不法商人受利益驱使在虫草里加了铅,因为铅可以加重虫草的重量。一克虫草可能会有七到八只,但如果在虫草里加铅的话,两到三只虫草就会重一克了。
除了撒铅粉,其他在重量上作假的伎俩还包括,用铁丝、铅丝、牙签等嵌到虫草中间,消费者如果买回去直接打粉,根本就不会发现虫草里面的猫腻,更有误服重金属的危险。   
说到进补,大家会想到冬虫夏草、人参、鹿茸等经典名贵药材。近年来,由于一些商家的误导宣传,很多消费者认为,药材的价格越贵越“滋补”,加之一些不法药商的人为炒作,导致这些名贵药材的价格不断攀升,有些甚至超过了黄金价格。那么,有没有一种既廉价又同样有效的滋补品,来替代这些昂贵而又不太让人放心的“名贵中药”呢?
研究证明,绝大多数名贵药材的功效并非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在实际应用中,很多价格便宜的药材完全可以代替名贵药材使用而不会降低疗效。下面介绍几种名贵药材的廉价替代品。
名贵中药:海参
替代品:鸡蛋、泥鳅、鲫鱼
海参中含有的蛋白质,特别是白蛋白比较高,如果想用海参来补充白蛋白质,用鸡蛋替代就可以。此外,泥鳅、鲫鱼也可替代,因为海参除富含维生素A 、镁外,其余与泥鳅和鲫鱼差不多。
名贵中药:冬虫夏草

替代品:枸杞子、山药

冬虫夏草具有滋阴、润肺、补肾、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其实价格只有几元钱一斤的枸杞子具有同样的效果,其补肾功效甚至超过冬虫夏草,一般来说,每天像吃葡萄干一样吃枸杞子15克,就能达到进补效果。另外,山药也有类似的补肾作用。
名贵中药:人参
替代品:党参
人参是补气佳品,除非用于危重症的抢救,否则党参完全可以取代人参。一般来说,即使是人工栽培的人参,其价格也是党参的4倍。对于容易出汗、语声低微的肺脾气虚者来说,可用党参15克泡水代茶饮。
名贵中药:鹿茸
替代品:肉苁蓉、韭菜子、仙茅、巴戟天
鹿茸是补肾壮阳的良药,适合阳虚者服用,但它的功效并非无可替代。临床上常用肉苁蓉、韭菜子、仙茅、巴戟天等相对便宜的药来代替鹿茸。如阳虚体质的老人,冬季养生多用鹿茸,其实也可用肉苁蓉羊肉粥来代替,做法很简单:取肉苁蓉30克,精羊肉、粳米各100克,精盐少许,葱白、姜末各适量。将肉苁蓉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煎煮至沸,去渣取汁,用此汁液与粳米、切碎的羊肉共煮至熟,加入精盐、葱白、姜末,稍煮一两沸即可食用。
原文见《家庭保健报》

中药界的“靶向药”,带领方药直达病变部位
临床用药中,我们有时会听到“引经药”一词。何为引经药呢?某些药物对机体某部分有选择性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者特殊的治疗作用,这类药物就是引经药。临床常用的引经药有哪些?它们作用于哪些部位?我们来看一下张炳厚教授的总结。
治疗疾病,予其定位十分重要。疾病在人体中,发病部位特别广泛,可发病于五脏六腑之某一脏腑,也可发生在不同经络,或发生在里,或发生在表,或上或下,或发生在七窍九道,欲治某处之病,必须使药力达到病所,才能取得良效。方剂中载诸药达病所之药称为使药。在方剂组成中,即分君、臣、佐、使。使药有两种作用,一是引经报使,二是调和诸药。所讲之引经药,是属前者,又称向导,使用引经药为向导,所谓引经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其约,奈何?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证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适其至所,是要令药物能够到达病所,即适其病所,这提出了引经报使的问题。又如徐大椿谓之“归经络而无泛用之药,此谓向导之师”。就是说,在中药中,每味药均有其归经,而其中有些药,归经特别专注,引经药往往取用这些归经专注之品。
脏腑、经络、部位引经药

肝——柴胡、地龙

胆——青皮

心——菖蒲、灯心草

小肠——黄柏
脾——茯苓
胃——石膏
肺——桔梗、杏仁
大肠——白芷
肾——蒺藜、鬼箭羽
膀胱——滑石
心包——钩藤
三焦——连翘
头——川芎
腰——桑寄生
命门——补骨脂
丹田——砂仁
跟名医学临证——
上肢——桂枝

下肢——牛膝

督脉——鹿角类
任脉——龟甲或王不留行

冲脉——木香

带脉——川断
尿道——甘草梢
太阳经——羌活
阳明经——白芷或葛根
少阳经——柴胡
厥阴经——吴茱萸或藁本
疼痛引经药与随机变法

全头疼痛——大川芎

前额头痛——香白芷、藁本
两侧头痛——蔓荆子
后头痛——川羌活
瘀血跳痛——三七面、制水蛭
肝阳胀痛——明天麻、双钩藤、生石决明、草决明
痛处发凉——炙麻黄
痛处发热——生石膏
一般头痛——全蝎、蜈蚣、茶叶(清茶或花茶)
剧烈头痛——白花蛇
后背疼痛——香白芷、鹿角镑
骶骨疼痛——菟丝子
尾骨疼痛——金毛狗脊
足跟疼痛——桑寄生
胁少腹痛——炒川楝
少腹抽痛——杭白芍、炙甘草;宣木瓜、细青皮

腰板木感——穿山龙、石见穿

周身肌肉痛——白鲜皮
肌肉风湿痛——鱼腥草
几种常用中药的药力走向

川桂枝——走四肢

桂枝尖——四肢末
干桑枝——走上肢
苦桔梗、炙升麻、醋柴胡、炙黄芪——向上
炒枳壳——向下
秦艽——向左
当归——向右
瓜蒌皮——走胸前
薤白头——走胸后
生黄芪——走表
牛膝——引血下行
虎杖——走下肢
鹿角镑、羌独活、香白芷——走脊柱、后背
净桃仁——祛局部之血瘀
南红花——祛全身之血瘀
干荷叶、干荷梗——升脾气
广藿香——降胃气
广佩兰——升脾气
北细辛、川木通(药对)——走下肢外侧(气分)
怀牛膝、大川芎(药对)——走下肢内侧(血分)

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诸子皆降,蔓荆子、茺蔚子独升。

脏腑经络常用引经药
张老师认为,每味中药均有其归经,而其中有些药物归经特别侧重或集中于某脏腑或某经,即对某脏腑或经络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特殊的亲和作用,引经药往往取用这些归经专注于某一部位之品。张老师广泛参考古今医籍,经过长期临床观察,总结出以下脏腑经络常用引经药。
肝:柴胡、地龙;胆:青皮;
心:石菖蒲、灯心草;小肠:黄柏;
脾:茯苓;胃:石膏;
肺:桔梗、杏仁;大肠:白芷;
肾:蒺藜、鬼箭羽;膀胱:滑石;
心包:钩藤;三焦:连翘。
头:川芎;腰:桑寄生;
命门:补骨脂;丹田:砂仁。
上肢:桂枝;下肢:牛膝。
督脉:鹿角类;任脉:龟版或王不留行;
冲脉:木香;带脉:川续断。
胞宫:童便;尿道:甘草梢。
太阳经:羌活;阳明经:白芷或葛根;
少阳经:柴胡;厥阴经:吴茱萸或藁本。
疼痛常用引经药
张老师擅治痛证,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研究出系列治痛方药,从痛证的辨证到治疗,均有独到之处,被誉为“治痛名家”。在痛证的治疗中,张老师尤其善用虫类药和引经药,对不同的疼痛部位、不同的疼痛性质,都有相应的引经药
全头疼痛:川芎;前额痛:白芷、藁本;
两侧头痛:蔓荆子;后头痛:羌活。
瘀血跳痛:三七粉、制水蛭;
肝阳胀痛: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决明子。
痛处发凉:炙麻黄;痛处发热:生石膏。
一般头痛:全蝎、蜈蚣、茶叶(清茶或花茶);剧烈头痛:蕲蛇。
后背疼痛:白芷、鹿角(镑);
骶骨疼痛:菟丝子;尾骨疼痛:狗脊;
足跟疼痛:桑寄生。
胁及少腹痛:炒川楝子;少腹抽痛:白芍药、炙甘草、木瓜、青皮。
腰僵木痛:穿山龙、石见穿;周身肌肉痛:白鲜皮;
肌肉、风湿痛:鱼腥草。
清热常用引经药
张老师认为,退火清热,要分经分证,用药当有选择。
清脾胃热:黄芩;泻心火:黄连、灯心草、莲子心;
清心包热:钩藤;清肝热:柴胡、银柴胡、白芍药;
清肺热:桑皮、地骨皮、黄芩;泻肾热:知母、黄柏;
清胆热:龙胆草、金钱草;清阳明经胃热:生石膏、知母;
清大肠热:熟大黄、芒硝粉;清小肠热:木通、车前草;
清膀胱热:滑石、萹蓄、瞿麦;清三焦热:栀子;
清血热:牡丹皮、地骨皮、栀子;
清虚热:知母、牡丹皮、青蒿、地骨皮。
常用中药药力走向
张老师认为,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走向,即趋向性,或趋向于内,或趋向于外,或趋向于上,或趋向于下,或走不同部位,从广义上讲,也归于引经药范畴,临床应灵活应用。
四肢:桂枝走四肢,桂枝尖走四肢末,桑枝走上肢,虎杖走下肢。
引药上行:桔梗、炙升麻、醋柴胡、炙黄芪;
引药下行:炒枳壳、牛膝。
左引:秦艽;右引:当归。
走胸前:瓜蒌皮;走胸后:薤白;
走脊柱、后背:鹿角(镑)、羌活、独活、白芷。
走表:生黄芪。
引血下行:牛膝。
祛局部之血瘀:桃仁;祛全身之血瘀:红花。
升脾气:荷叶、荷梗、佩兰;降胃气:藿香。
走下肢外侧(气分):北细辛、川木通(药对);
走下肢内侧(血分):怀牛膝、川芎(药对)。

诸花皆升,旋覆花独降;诸子皆降,蔓荆子、茺蔚子独升。

医药的不传之秘在于“用量”,剂量不够效果不显,剂量过多适得其反,量真的太重要了

中医药的不传之秘在于“用量”,剂量不够效果不显,剂量过多适得其反,量真的太重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