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演讲稿丨大国风范,中国梦,英雄模范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3-12-05 发布于安徽

《大国风范,君起松涛》

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X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大国风范,君起松涛。

四十年华筚路蓝缕,七十载长歌未央。从风雨飘摇的觉醒年代到如今奋进的新征程,这盛大且灿烂的光辉背后,是一代代的仁人志士以拳拳爱国心,奋发向上,才换来今之盛世太平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亦将牢记使命弘扬爱国之志,以身体力行书写爱国新篇章!忆往昔青年抗时代之冲击,以身许国。

 铁马冰河陆放翁。爱国,可以说贯穿陆游的生命、洋溢在他的全部文学作品里,从少年时稚嫩的“少年志欲扫胡尘”“少年壮气吞残虏”,到“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的意气风发,再到曾经满腔热血的“泪溅龙床请此征”,最终却是“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往事不堪回首,一别经年,“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北伐梦空,英雄遗憾赋闲,终老田园。即使在临终前,陆游还念念不忘国家统一、收复中原,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一生,只为践行心中的信仰——北伐雪耻、收复中原、兴复宋室,可惜天不遂人愿,如此心愿,至死成空。但陆游为国家为百姓,身体力行,不顾自身名利,屡败屡战,从不言败,永不放弃,实堪“国之大侠”之称。

赤子情怀余光中。余光中热爱祖国,也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满腔深情无不流露在他的作品中。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他说:“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他说:“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二战时,一个美国人问流落到此的德国作家托马斯·曼:“你远离祖国,感到孤独吗?”作家回答说:“凡我在处,就是德国。”余光中也说:“凡我在处,就是中国,中国读书人应该有这样的自信。只要不放弃中文,这个文化同心圆的半径就始终在延续。”2006年,余光中在接受大陆记者采访时说:“这几十年来,我努力用中文写作,不但把文言的长处融入白话,更把唐魂汉魄召来字里行间,常与李杜韩柳欧苏对话,常在西化的滔滔浪潮之中撑住中国文学的砥柱。中国文化乃一大圆,圆心处无所不在,圆周处无处可寻,而以中文为其半径,半径有多长,圆周就有多大。

深藏功名张富清。曾经,作为西北野战军的突击队员,战功显赫的张富清可谓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在他退役后,却主动选择到来凤县工作——在这个湖北恩施最偏远、最困难的贫困山区,他奉献了大半生的心力。在来凤生活的漫长岁月里,张富清先后在粮食局、外贸局、建设银行、卯洞公社等单位工作过,那些最苦、最难的工作,他都主动承担起来,毫不抱怨。六十多年间,无论自己的生活有多困难,张富清都只字不提自己曾经的战斗功绩,更不愿以此向党和国家寻求救助,即使是身边的人,也是直至最近才知晓他的显赫功绩。九旬高龄的老人,谈及少年时并肩作战、早早牺牲的伙伴,不禁热泪盈眶、动情不能自已,“太多了!他们才是英雄,他们才是功臣!我有啥好显摆的……”那些枪林弹雨、九死一生中的光辉印记,被张老深深地埋藏心底、视为寻常。在他褪去军装之后,仍在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为国奉献。

寄情苍穹孙家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科技基础薄弱、物质条件匮乏,要发展航天事业可谓步履维艰。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开始出现裂痕,而后苏联要求召回在华的所有科研专家,撤走了所有研究资料。面临着这样的窘境,孙家栋却无比清醒,他说“搞'两弹一星’,必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人,你是压不倒的!”回首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的人生履历,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从“风云气象”到“北斗导航”,他将69年的光阴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即使到了现在,他仍然在为中国北斗、探月工程等航天“大事”操劳奔波。

最后,如果祖国需要,我愿到雪域高原作千里冰川的一朵雪莲,我愿到万里戈壁作茫茫黄沙中的一株绿杉,我愿到帕米尔高原上的红旗让绿色在生命的禁区里闪耀光芒。我也相信,只要祖国需要,在座的每一位都会义无反顾的献出自己最可宝贵的一切一切。这难道不正是伟大民族之魂的闪现吗?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