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人”突围之路

 醉倚西风 2023-12-05 发布于河南

《论语》一书,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君子应有的品格。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主要指在位者和成德者。为了更好地阐释君子品格,他也从“君子”的对立面——“小人”的角度,在对比中谈了自己的看法。

这里的“小人”有两层含义:一是无位者或未成德者,甚至是品行不好的人;二是指普通人,没有受过教育,没有人生追求和价值观,人云亦云的人。

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是普通人,或者都有普通人的影子,也许,我们就是孔子谈论中的“小人”。承认个人的普通,承认人的劣根性,并不丢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让我们走向君子。“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是哲学的根本追问,通过《论语》了解“小人”,也是我们自我修养的一项重要功课。

关于“小人”的语录在《论语》里大约有20处,大多是和君子并列进行论述的。在对比中,更能让我们知道普通人应该在哪些方面努力。

一、择善固执

在《宪问篇第十四》里有一则这样的语录,“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主要指向上向善,择善固执。这句话是说,有择善而不能“固执”的君子,但是,没有“择善固执”的“普通人”。“择善固执”是君子之道,也是成为自己,迎难而上的修行之路,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止于至善,成为谦谦君子,而这条路非有伟大志向者方可前行。

“择善固执”在第十四章里,还有一则语录,“君子上达,小人下达”,意思是说,君子向上向善,在坚持坚守中前人,小人自私自利,有人群中迷失自我,真是格局不同,追求不同,人生修为也不一样。在《卫灵公篇第十五》章里有则语录,“君子固穷,小人穷则斯滥也”,鲁讯在小说《孔乙己》里也引用了“君子固穷”这四个字,这里的“穷”不仅指没钱,也指困顿,无奈,走投无路,但是,即使这种处境,君子也能坚守信仰,甚至舍生取义,这也是说,志向和追求常常决定人生走向。

《里仁篇第四》有则语录,“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注重品德修养,严于自律;小人喜欢钱财和利益。喜欢占有,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追求仍停留在动物性品格上,用马斯洛的观点来看,还在“生存阶段”;注重规则,讲究修为,注重人我互动,做“人群中的自己”,这是用社会学眼光看待自己。同样,在第四章里,还有一句话“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义”即“宜”,遵从内心,保持真诚,敢于担当;而我们普通人,则见利忘义,不能超越个人需求。

在《颜渊篇第十二》里有则语录,“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句话是说,君子常成人之美,小人常助人为恶。助人为恶者,总是盯着社会的黑暗看,看不到时代和社会的未来。前几天听老师讲课,说了一句狠话“喜欢抱怨的人,立即拉黑,他还没有站起来,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有人遇到困难,总把责任推给家人,岗位,组织,唯独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这就是不敢担当,只有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温暖发光的人,才会看到未来,看到机会,才不会被困难和问题所吓倒。

向上向善,才会走向未来。保持内心的善良,坚持行走大道,不投机,不取巧,不钻营,常怀敬畏之心,看似艰难前行,却是人生康庄大道。

二、学会交往

人是社会中人,交往之道,也是人的生存之道。《论语》就是就是一本社会学,孔子所讲的“仁”,就是讲人与人相处之道。《为政篇第二》里有则语录,“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是指小人与君子在与人相处中体现的境界不同。君子格局大,总是开诚布公,不结党营私;小人常结小圈子,喜欢拉帮结派,偏爱同党,目无大局。用在生活中,常见的普通人,总是一群酒肉朋友,整天呼朋引伴,热闹非凡;而君子常常待人一视同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孤独而专著。“群居”,是为了抱团取暖,磨去棱角,人云亦云;“独处”,是专心于自己,不断叩问,不断探索,艰难前行。君子之路,一定是孤独之路。

《子路篇第十三》里的一则语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就是注重包容与接纳,既会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又能保持自己的看法与主见;同而不和,就是站队,拉帮结派,找趣味相同的人,不注重合作与交流。如今,万物互联的时代,非常需要“和而不同”的思想,只有团结更多的人,更多意见不同的人,才能优势互补,不断碰撞,做成大事。

己立,才能立人。人际交往,有时候,就是价值交换。只有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才能交到有价值的朋友。即使入圈子,也最好是带艺入圈,能够给他人带来价值。作为普通人,首先要学会打磨自己,让自己长点本事,才会更好地利益他人,才能结交到心目中的牛人和大佬。当然,无论和谁交往,都要尽可能看到他人长处,尽可能地利益他人,互利才能共赢,成就他,就是成就自己。这样,才能团结更多的人,才能成就最大的事。

三、情绪稳定

我们常引用的一句话是《阳货篇第十七》里的那则语录,“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孔子把古代的女人和普通老百姓拿来一起比较,是因为古代女人读书少,除了家务,不涉及国家治理等大事,不注重人生修持,因此,情绪就不稳定,常因别人的看法而或喜或忧,这也说明读书明理立志的重要性,格局大,才有见的,才能情绪稳定。

在《述而篇第七》里有句语录“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为什么能够胸怀坦荡?因为他志向远大,做人处事超出了个人利益,这时,他能“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胜不骄,败不绥”无论穷达顺逆,总能自信与喜悦。而我们普通人为什么常怀忧虑?那是因为考虑问题总是站在自我角度,斤斤计较,进退唯难,患得患失。这样的“小人”,不能放远眼光,扩大格局,就不能看到未来,看到机会,也就不能战胜挫折,更不能负重前行。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有了一点挫折就灰头丧气,这种普通人只配跟人打工,不可能创造自己的未来。

同样的话,在《子路篇第十三》里也有一则记录,“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常常神态安祥,喜怒皆不挂于心,那是因为胸中有大格局;而小人常常喜怒无常,因事而变,因为别人不同的评价而左右自己的情绪。《孙子兵法》里有句话“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以拜为上将军”,情绪稳定,才能步伐一致,胸有全局,方能面如平湖,才能容下滔滔江水。

四、凡事“求诸己”

“对事”,还是“对人”?《子路篇第十三》里有段语录,“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容易相处却难以取悦,常常用人之长;品德修养不高的人,易于取悦却难以相处,因为他总是求全责备。小人“易悦”是喜欢小恩小惠,小人“难事”是因为格局狭窄,使人“求备”是不会用人之长,倘若只看一个人的缺点,天下就无可用之人。所以,我们在做事中,常说“对事不对人”,以事为先,把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让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光,在成全他人中成就事业。

在《卫灵公篇第十五》里有则语录,“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这句话虽短,却意义深远,“求诸己”,就是从自身出发,认识自己,修正自己,改善自己,成为自己。“求诸人”是把自己的成长寄希望于他人,寄希望于家庭,寄希望于组织,寄希望于社会,唯独没有想到自己。从自身出身,敢于担当,不断成就自己,才是一个独立的人,真正的人,在茫茫人群中有别于他人的人。

一个人只有明白凡事靠自己,才算真正站立起来。

不抱怨,不推脱,不谄媚,有了独立人格,才能成就真正自己。这条路虽难,却是自我成长的康庄大道。这也让我想起了大家经常引用的《荀子》的话,“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只有方向对,就不怕艰难险阻,就会坚持坚守,勇往直前,终会抵达远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