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军74师重建后第一仗,中野六个纵队伤亡近万人,不敌74师一个旅

 新用户8100fOr9 2023-12-05 发布于安徽

引言

1947年5月中旬,整编国军74师被解放军合围在孟良崮,但合围并不严密,若里外夹击,仍有突围保存实力的机会。然而,蒋介石却认为战斗力强的74师占据有利地形,正好可以吸引解放军主力,与外援部队合力实现“中心开花”。于是,下令死守孟良崮。

没想到的是:不到几天,他就等来了74师全军覆没、师长张灵甫被击毙的噩耗。国军大为震动,蒋介石悲痛万分,称这是“无可补偿的损失”。不死心的他,下令着手重建74师,幻想能再造“抗日铁军”的辉煌战绩。

国军74师重建后第一仗,中野六个纵队伤亡近万人,不敌74师一个旅

(整编74师军旗)

一、令日军受创的“三五部队”

整编国军74师来头不小,前身正是大名鼎鼎的国民党军原七十四军。因此,它的名字里的后缀虽然是个“师”字,但实际上它的兵力超过3万人,仍旧相当于一个不折不扣的“军”。

1937年,俞济时奉命组建国军74军,下辖58师和51师。建军典礼还没来得及举行,便奉命奔赴前线,参加抗日战争。

在淞沪战场, 51师在整体混乱的国民党军中表现尤为出色,74军崭露头角。

国军74师重建后第一仗,中野六个纵队伤亡近万人,不敌74师一个旅

(整编74师部分将领合影)

在随后的南京保卫战、兰封会战、万家岭战役等战斗中,74军都表现不俗。尤其是在万家岭战役中,面对敌人在空援下的猛攻,74军顽强抵抗,不仅成功阻止了日军突出重围,还攻下了日军的核心阵地——张古山。

守得住又攻得上的 74军立下大功,王耀武升任军长。 57师加入74军,和51师、58师共同构成了 “三五部队”。74军几乎参加了正面战场所有的对日作战,被誉为“抗日铁军”。

国军74师重建后第一仗,中野六个纵队伤亡近万人,不敌74师一个旅

(王耀武)

抗日战争结束后, 74军被改编为整编74师,拥有全副美械装备,兵力3万余人。蒋介石还将南京守备的任务交给了他们,因此还被戏称为“御林军”,可见对74师的喜欢程度。

二、坚守孟良崮,“天下第一师”全军覆没

解放战争时期,战绩辉煌的74师迎来了它的大劫——孟良崮战役。

1947年,国军向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酣战几个月后,解放军决定“诱敌深入”,将主力东撤,国军迅速跟进,并在5月11日那天分部发动攻击。

陈毅、粟裕分析战况后认为:最有利的打法就是歼灭74师!

国军74师重建后第一仗,中野六个纵队伤亡近万人,不敌74师一个旅

(孟良崮战役作战图)

之所以选中74师,有一个重要原因,若能将国军的精锐部队74师歼灭,对他们将是兵力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即使不能歼灭,将他们重创,也能伤其锐气,振我士气。

74师在解放军多路部队的追击下,于13日晚退守孟良崮以北地区。本来,以74师的实力,是可以成功突围的。但蒋介石认为74师可以借助地形优势和装备优势,坚守孟良崮,吸引解放军主力,再和外部援军里外夹击,实现“中心开花”。

可惜,情况却没有他想得那么乐观。对于国军的庞大援军,解放军早已察觉。于是粟裕要求主攻部队集中全部炮火猛轰74师阵地,不惜一切代价,在援军到达前消灭74师。

最终, 74师全军覆没,骄傲的张灵甫也被击毙。

国军74师重建后第一仗,中野六个纵队伤亡近万人,不敌74师一个旅

(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

三、重建后首次作战:重创中野六个纵队

国民党和蒋介石自然不甘心74师这样的精锐部队就此消失,在前任军长俞济时、王耀武的呼吁下,决定重建74军

而早在1947年4月,整编74师就曾经有过一次扩编。当时三个旅各增加了1个团。但由于重武器缺编,这3个新编团缺席了孟良崮战役。重建74师时,他们便成为重建的骨干力量。

加上榴炮营等的力量,重建后的74师,由51旅、57旅和58旅三个旅组成,拥有全套美式装备,仍然实力雄厚,且士气高涨。出身黄埔军校的邱维达,成为新任师长。

国军74师重建后第一仗,中野六个纵队伤亡近万人,不敌74师一个旅

(装备精良的国军)

1948年,挺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挥师出山,希望在淮北打开局面,他们制订的计划是攻击阜阳。由于战事吃紧,来不及休整的中野第1、2、3、6纵和11纵队就联合华东的第10纵队共六个纵队,向阜阳出发了。

当时驻守阜阳的,正是重建后的74师58旅,只有9000人。按理说,解放军是有很大胜算的。

然而,攻打阜阳的计划被国军得知了,他们提前在城内修建工事,布下坚固的防御。事实上,阜阳之战是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打响的。3月29日晚,一位国军排长到城南偷鸡时,遇到了我军一纵二旅,双方展开交火。

国军74师重建后第一仗,中野六个纵队伤亡近万人,不敌74师一个旅

(战场上的解放军)

我军一度取得优势,在外围作战中攻下南关,但58旅控制了文峰塔,在高处用轻重机枪向下扫射。我军派出三个连增援,激战两天后,终于成功在塔身安放了炸药,逼得守塔士兵投降。

北关则由十一纵负责主攻,58旅设置了严密的布防。解放军强攻不下,只好转而攻击东、南方向。而一度突破东关的20旅伤亡惨重,退出战场,由1旅接替。

虽然解放军攻入了城内,但守在城内的58旅靠着精良的装备奋力抵抗,解放军久攻不下。拖得越久,战局越是不利。

国军74师重建后第一仗,中野六个纵队伤亡近万人,不敌74师一个旅

(战争)

4月3日,邱维达率领74师主力部队前来增援,其他援军也在靠近,上空还有来自徐州的飞机在不断轰炸。为了避免被里外夹击,刘邓二人只得下令部队迅速撤出阜阳城。

战后统计,我军中野在阜阳之战中伤亡人数近万人。

结语

阜阳之战是74师在重建后的首次作战。国军之所以取得胜利,跟74师精良的装备、高涨的士气、不间断的支援都有关系,加上中野部队刚出大别山就仓促加入战斗,可以说74师占据了天时、地利和人和。

不过胜利也没维持多久,几个月后,重建后的74师就在淮海战役中,再次被解放军歼灭。

参考资料

孙海东.浅析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的兴衰原因及启示[D].南开大学,2010.

李宝明.1945年国民革命军的整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40(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