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阴阳

 东方柏桑 2023-12-05 发布于四川

第六:说说“阴阳”

阴阳的普世概念,早在夏商时代就已经形成,战国时期已形成阴阳理论。阴阳相合,万物生长,在天形成风、云、雷、雨各种自然气象,在地形成河海、山川等大地形体,在方位则是东、西、南、北四方,在气候则为春、夏、秋、冬四季。考阴阳原义,“阴”为云之覆,“阳”为日之出;月为阴、日为阳。从字形上分析,阴阳二字均有“阝”(偏旁),“阝”即“阜”,“阜”为山、为岗、为高地,所谓阴阳,无非是山的两面,一面为暗,一面是明,阴阳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都以“阜”为坐标,没有阜,也就无法分阴阳了。由此引申出阴是指山之北,河之南;阳是指山之南,河之北。高山的北面,河水的南面,都是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因此为阴;高山的南面,河水的北面,则是阳光普照的地方,因此称为阳。故阴阳者,类象是也,且无所不及,皆可为纲。

1、河图》《洛书中的阴阳。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先贤研究天体运行周期及其规律所产生的理、数、象一体“形而上”象数思维。河图洛书之所以成为国粹经典之一,根源于她的起点是研究宇宙而产成的思维模式。这一图一书,从不同角度,将阴阳、五行的普世概念和内在相互关系(即朴素的哲学思想和唯物辩证法),用阴阳对峙的方圆图阵和构思精妙的“二五”数列九宫数列开启数字说明宇宙自然之先河,即“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使河图自然之体,洛书精妙为用,体用结合,以明数理,形成了一套超脱普世认知的妙合神奇的数理体。且“图”与“书”二者,既独立,又关联,不仅图文互补,方圆相藏,象数共济,以明阴阳相抱之理,使之推论严谨,相互为用,相得益彰,赋人以不可穷尽的思维层级和推导方向,致使太极、八卦、易经、易传都受到这“先图后书”的影响,同时,也使得阴阳、五行,由概念升华为众多学术思想中的系统基础理论。

2、关于八卦阴阳符的考证。《易经》八卦中阴阳符号的最初含义,郭沫若先生(1892—1978)认为:阴阳符来自男女生殖器,是古代生殖器崇拜的孑遗。“—”符号像男根,表示阳属性的东西,并称这个符号为阳爻;“——”符号像女阴平面截图,表示阴属性的东西,并称这个符号为阴爻;所以爻是推演出男女、父母、阴阳、刚柔、天地的观念。关于阴阳符号的产生,钱玄同在先生1923年《答顾颉刚先生书》中说:“我以为原始的易卦,是生殖器崇拜时代的东西。'乾’'坤’二卦即是两性生殖记号。”20世纪80年代末,青年学者赵国华在《生殖崇拜文化论》一书中也论证了阴阳八卦的起源与生殖器崇拜论有关,当代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为此书作了序。但无论如何考证研修,易学之阴阳包括连山易、归藏易,较河洛数理,已升级为更为完整的思维体系。

3、中医引用“阴阳”概念为其基础理论,既是自然,也是必然。人身有形,不离阴阳”。古往今来,任何科学都源于普世哲学中最基础的原理,并掘其内涵,而后升华为某一类学科最基础的纲领。根据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推断,中医“治未病”的思想、针灸术、中药学以及医疗技术,在公元前168年以前,就已经达到一个被社会广泛认可和接受的水平。虽然《五十二病方》中没有看见有关“阴阳”理论方面的论述,但是按照“中医中药不分家”“药随医走”的纯逻辑推断,当时传统中医药的基础理论,特别是中医的“阴阳”学术理论,已具雏形。

4、阴阳的定义。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中医基础理论》第七版教材的定义)。《易传》载“一阴一阳之谓道”,即认为阴阳是对天地万物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根源及规律界定的基本概念。

5、阴阳的本质。在古人对阴阳的本质论述中,明.张介宾《类经.阴阳类》说得最直白而清晰:“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元朱丹溪《局方发挥》中曾说,“阴阳二字,固以对峙而言,所指无定在,或言寒热,或言血气,或言脏腑,或言表里,或言动静,或言虚实,或言清浊,或言奇偶,或言上下,或言正邪,或言生余,或言左右。求其立言之意…”。可谓:阴阳者,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无物不有,无事不有之经纬。

6、关于阴阳的内涵思考阴阳的内涵,在于把事物间矛盾双方用哲学思想加以概括,并用于思考,找出其中的规律并遵循之。在古人看来规律就是“道”,阴阳之道,就是事物内在的规律之道,也是事物外在的运行发展成长之道。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一书中指出:(阴阳)二气交感, 生万物。自然界万事万物的产生都是阴阳二气交感的结果,《淮南子》一书中说:阴阳合而万物生。人也不例外,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易传.系辞下》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所以,阴阳交感又是生命活动产生的根本条件。《管子·内业》中指出和乃生,不和不生。阴阳和谐是发生交感作用的条件。但是,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必须要达到的状态时,才能相互感应进而交合。也就是说,阴阳二气和则交感,不和则不交感。《老子.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冲气以为和就是阴阳二气相互激荡,相互冲突交和,达到一种和谐状态时,就会发生交感作用,从而产生万物。而相互矛盾运动中的阴阳和谐之气,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冲气可见,关于阴阳的内涵先贤始终立足于对事物本质的哲学思考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认识宇宙自然万物的首要方法和朴素的辩证思想。灵兰秘典论篇第八》:“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闵闵,孰者焉良!恍惚之,生于毫,毫之数,起于度量,千之 ,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推之数之,其数无极。这就完全系统地诠释从“太极”到“九宫”及其方阵的全部内涵。

7、关于阴阳的本源思考:“起初于阴阳,归终于阴阳”。是人们用阴阳认识宇宙万物、人体,然后再用阴阳概念归纳总结宇宙万物与人体的、自然的、哲学的、辨证的、思维“道”具与思维法则——奇为阳,偶为阴之相对之数。《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这两句名言:“一切都是数。数字中间最重要的单双关系。” 毕氏认为,用数可以认识世界的本源,用数可以表达一切。毕氏说到了,但并没有做到。《礼记.月令》《素问.金匮真言论》均出现了与四时、五方、五行、五脏相对应的五个数字——八,七,五,九,六。五数与河图洛书之数有关,图书与八卦一样属于根文化。数起什么作用呢?《素问.阴阳离合论》中的答案是:“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数分奇偶,《灵枢.根结》曰:“阴道偶,阳道奇。”阴阳分奇偶,亦即阴阳分单双。奇偶之数一旦与阴阳相结合,就直接进入了中华文化中的所有领域。十可推百,百可推千,千可推万,利用数的推演,《黄帝内经》在没有计算机、显微镜的条件下,阐述计算机、显微镜无法认识的问题。特别是当下数字化盛行的时代,将“阴偶阳奇”的哲理作为一项基本定性原则,阴阳学说的这项基本内涵,为“可以表达一切、推演一切认识一切,提示了一个全新的想象空间

阴阳学说的根基是古人对天空、地球、日月、四季等自然万物的观察归纳而来的。阴阳学说是建立在观察恒久之物的基础上,把恒久之物之间的关系升华运用于其他领域的普世基础理论体系。

阴阳学说的根基还源于古代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普遍性特征。它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中的一种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等相相贯通。从而形成一个由对基础事物的思考而萌芽、生长,长年积累出来的哲学体系。

阴阳内涵的思想成分主要有以下概念:

1、对立统一观:阴阳学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阴阳是彼此对立、互为表里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不可偏废。

2、相互转化观: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阴阳之间的变化具有周期性和动态性。这种变化普遍存在于宇宙中,也贯彻于社会、人体等方方面面。

3、宇宙无限观:阴阳学说认为宇宙是开放的、无限的,由无限个微观的个体和无限个宏观的世界构成。宇宙是总体,一切事物都是宇宙的一部分。

4、整体观:阴阳学说关注系统性、整体性,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系统,所有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个整体系统中发挥其作用。

5、相对论观:阴阳学说认为事物的性质是相对的,不同的事物之间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事物。事物的特性是与其他事物发生关系中产生的结果。

6、唯物论观:阴阳学说认为外部世界的存在可以通过感觉觉知,而感觉是与客观世界相联系的。阴阳学说还强调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7、循环观: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按照既定的规律循环的,具有重复、环绕、回归的特性。

8、平衡观:阴阳学说强调平衡观,认为世界是精神与物质、阴阳两极的平衡之间的斗争。

9、永恒观: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永恒的,没有始有终,阴阳循环不息,宇宙无穷无尽,具有无限性和永恒性的特点。

10、绝对性观:阴阳学说也强调了绝对性观,认为一切事物有绝对的存在方式和属性,只是相对于其他事物而言而已。

11、和谐观:阴阳学说认为宇宙是和谐的,强调协调、和谐、和平的理念,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

12、稳定性观:阴阳学说认为宇宙是比较稳定可靠的,强调了稳定性观的内容。一切事物都是有规律的,有较高的稳定性,不会随意改变。

13、求变观:阴阳学说认为事物处在变化的状态,因此人们需要对变化作出积极回应,采取积极的行动去适应变化。

14、趋同观:阴阳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呈现出趋同的特点,处于共同的发展中,以共同点为基础,相互吸收,相互融合。

15、因果观:阴阳学说认为事物是有因果关系的,每一件事都有其前因后果,物质和精神是相互交织的。

16、自然观:阴阳学说认为自然是最初的现象,是宇宙的主宰和创造者。宇宙和自然是相互呼应、互动的。

17、统一观:阴阳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这两个相对存在的因素构成,强调了统一观的内容。

18、应变观:阴阳学说认为当一个事物处在一个无法改变的状态时,就需要通过改变自身的阴阳属性来应对。

19、观察观:阴阳学说认为通过观察,可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其内在的阴阳关系。

20、无极思想:阴阳学说认为宇宙是一个无始无终、无限无穷的存在,在一切存在之前就已经存在,并将永远存在下去。

21、重量观:阴阳学说认为质量和物体的阴阳属性有关,阴性物体比阳性物体更为沉重、稳定,阳性物体则更为轻盈、活泼。

22、生死观:阴阳学说认为生与死是相辅相成的,是统一和转化的过程。

23、形而上学观: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是宇宙的内在因果关系。

24、养生观:阴阳学说认为养生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同步,以平衡体内的阴阳为基础,保持人体的健康与活力。

25、道教思想:阴阳学说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主张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心灵上的自由和超脱。

26、易经哲学:阴阳学说是易经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等观念,认为人与自然、人与天地可以实现和谐共生。

27、中医理论: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强调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将疾病看作阴阳失衡的结果,通过八纲辨证以阴阳统领疾病之表里虚实寒热进行辨症施治。

28、八卦学说:阴阳学说与八卦学说相辅相成,认为八卦代表了宇宙的一切变化,阐明了阴阳的演化过程。同时将八卦学说巧妙地应用于人体“手诊”。

29、思维模式:阴阳学说强调了辩证思维和综合思维的重要性,要求人们从矛盾中取得统一,从不同事物中获得综合。阴平阳秘,和合至上,知行合一。

30、美学观:阴阳学说认为美在宇宙中无处不在,具有阴阳平衡、和谐统一、对称美观的特点,是生活愉快、身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1、阴阳具有多维度的特性,具有相对性、矛盾性、动态性和变化性等复杂的哲学特征。所以,阴阳是一个复杂的哲学概念,具有多维度的复杂性特点。

以上是阴阳内涵的一些主要的哲成分,这些成分,者说这些基本元素,它们都分别在不同时空节点上,不同程度上不间断地影响了中国的哲学、文化、教育、医学、农业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数千年的渐进发展。试问:如果取消“阴阳”这个名词及其概念,哪个名词和所赋有的概念能够替代“阴阳”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阴阳是中国古代对世间事物认识的寓哲辨思想和象数思维为一体的集合体概念,一个多维、多元内涵的概念。阴阳的对峙、统一、矛盾、转化、交合等等,都是阴阳的基因碎片,如果仅仅从碎片角度去诠释阴阳则显得有些狭隘了,只有根据阴阳的碎片提示和文化要素范畴,带着全息思维审辨定义阴阳,才有可能理清阴阳及其学说的全部内涵。《矛盾论》这部史诗级的哲学著作,是毛泽东主席反复研究《周易》之后,才动笔写出来的。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仅触及阴阳学说的冰山一角。

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核心基础要素,当这些文化要素面对已经来临的“数字化”时代,能否参与表达“数字化哲学”与“数字化思维”并形成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传统文化的内涵,结合的“命门”在哪里?所以,一是思路,二是方法,三是方式,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如果这一关过不去,那就只能说,较人脑而言,当下的科学还处在一个相当初级的阶段。

人的智慧是无法记录、复制的,更是无法“内隐记忆”进行文字表达的。智慧一旦“断”了,就是断崖式的不可恢复。从爱因斯坦、钱学森、霍金到老子、庄子、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我们只知道他们做了什么,说了什么,但是,我们却无法知道他们曾想过些什么?思考了些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世间再无后者,而期待的,是能把这些基础理论搞扎实的、能站在他们肩头的些人。

小结:阴阳就两字,翻遍中华大字典,实在找不出可以替代这两字内涵的词组。究其本源,是因为阴阳二字的本质、属性、已经被华夏优秀文化的哲学理念和辨证法所取代。阴阳内在可变:对峙、互通、转化、互补、交合等等,然其精髓却永远不可能改变。它不是真理,但却永恒;它内涵数理,能通行天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