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遁者:高手都是深谙阴阳五行之道,现在学,不晚

 灵遁者国学智慧 2023-09-14

导读:阴阳五行之道,你了解多少?本文摘录自灵遁者国学书籍《朴易天下》第二章。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当以为教父。”这是老子对阴阳学说的精辟概括。它揭示了天地万物的本源和运行规律。

你得有一个总的认识,那就是阴阳五行的根是道,可是道是什么?事实上这是不可言说的概念。因为无论你怎么说,总有人会觉得你的理解不准确,不完备。这个我在第一章《道存于己》中做了详细的解释,你可以反复读,就能明白这点。

老子在道德经中对“道”做了很多描述,以方便我们来理解道。“道可道,非常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绳绳(mǐn mǐn )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读完这些关于道的描述,你理解了什么是道了吗?很多人将道解释为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这是不准确的。通过老子的描述,道显然是“本源”的东西,所以解释为道是宇宙的本源,道是一种状态是非常恰当。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一,二,三”所代表的东西,才是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

举一个简单物理例子,万物都有引力,引力就相当于“一”,“一生二”,可以理解为引力产生引力效应,还可以产生引力波,引力拖拽效应等等。

从老子的思维出发,来理解现代物理学,尤其是广义相对论。因为广义相对论是为了解释引力成因而创立的理论。爱因斯坦认为引力是一种数学效应,时空弯曲产生的效应,不是真实的物与物之间的吸引,你认为对吗?

显然老子不会这样认为,因为引力是宇宙级现象和规律,它是一种“有”的状态,有生于无,而“无”不是真正的无,是一种“惚兮恍兮,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状态,可以理解为“混沌”,无法描述的状态。

如果一定要描述,甚至从物理学角度定义“道”,就只能从“混沌”入手,我们能想到的一个概念就是“熵”。而“道”所描述的状态,就是趋于熵寂或者混沌的状态。所以道的定义可以是这样:道是宇宙能量处于非线性波动的状态。而因为宇宙是一个无限开放的系统,所以道是系统趋于熵寂时的状态,但不会达到熵寂。

通过有生无无,无生于有,你可以引出阴阳概念。有是阳,无是阴。这样类比,可以把万物归类为阴阳,所以有“阴阳之道”的说法。如果用物理概念类比,电是阳,磁是阴;引力是阳,惯性是阴;正电子为阳,负电子为阴。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用来描述事物两个相对的方面或属性的概念,如天地、日夜、男女、动静、刚柔等。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构成了一个矛盾对比又统一的整体。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意思是所有的事物都有阴阳两个方面,都是以阴为基础而追求阳的完善。负字有背负、依靠、承受之意,抱字有包含、保持、拥有之意。比如人类就是负阴而抱阳的典型例子,人体由阴精和阳气构成,阴精为人体提供物质基础,阳气为人体提供活力和温度。《黄帝内经》中这样写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chēn]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平衡阴阳,如饮食要清淡而不过于辛辣油腻(阴),运动要适度而不过于劳累(阳),情绪要平和而不过于激动(和)等。

单单因为情绪而生病者,不计其数。现在中国的各类精神病患者达1亿多,这是个触目惊心的数字。我们必须从古典智慧中去汲取营养来治愈自己。而不是一味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随波逐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冷酷的“职业选手”,神挡杀神,佛当杀佛,一切朝“钱”看。那样“拼”到最后,伤痕累累者,不是你,还能是谁?举例说明,在自媒体直播盛行的时代,很多冒险博主,饮食博主,拼命喝酒,拼命吃肉……最终使得身体阴阳失衡,脏器受损,一命呜呼。中原黄哥,三千哥,泡泡龙,闻味哥,孙艺轩等都是典型的案例。

从哲学角度讲,道和阴阳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道和阴阳等同于马克思“物质”的概念。而且阴阳理论很明显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理论,已经具有辩证思维的特点。

阴阳是对万事万物的总结,而五行也是对万事万物的类比总结,是比阴阳更具体化的类比总结,这样能更贴近现实生活。中国的五行理论是金,木,水,火,土,这样的总结类比,其他国家也有。比如米利都学派认为宇宙的本源是水,提出了“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的观点。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体是万物之源,不同形式的物质是通过气体聚和散的过程产生的,并认为火是最精纯或是稀薄化了的空气。他还用“气”取代了“水”而成为宇宙的本源。阿那克西曼德则提出没有本原,宇宙处于一种无差别的混沌状态中。

另一方面,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世界的本源。毕达哥拉斯说,我们的世界是不完美的,只有那数学世界是完美的。天地有终,唯数永恒。这就是毕达哥拉斯的那句名言:万物的本源都是数。宇宙间一切皆由数决定,数就是毕达哥拉斯眼中的上帝。那个数学世界并不实际存在,却是毕达哥拉斯教派独有的图腾。毕达哥拉斯这个思想对西方科学界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使得西方兴起了用数学研究万事万物的浪潮,这也使得他们最终走在了现代科学的前面。即使现在,很多数学家都在致力于把物理问题数学化,使得研究更加方便快速,弦理论,圈量子引力理论等都是代表。

这一点和中国古代哲学不同,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是道,可是道是什么?是无法说清楚的一个东西,既然无法说清楚,那还怎么量化研究?无法量化研究,可还得运用于生活和实践,那具体的细化就是必须的,所以道引申出了阴阳,阴阳再细化,引申出了五行,不断细化,有引申出了天干地支,八卦等等概念,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系统。这个系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实用价值,但也像一张网,桎梏了古人的思维。使得他们容易陷入经验哲学,而无法向实用科学转变。

柏拉图则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念。在柏拉图看来,现象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反映。而现实世界是不真实的,因为它都是一些感性的存在,只有通过理性才能把握。

西方古代还有四元素学说,它认为世界由火、水、土、气四大元素组成。四元素学说认为,火、水、土、气这四大元素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它们之间相互组合、相互作用,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事物。

大家看了,古人都用朴素的类比手段,试图总结这个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又是如何运行的。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们现在都知道了,物质被更细致的观测和研究着,我们知道了分子,原子,电子,夸克,胶子等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西方国家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已经被现代科学所取代,鲜有人提起,更别说使用了。而中国的五行学说,我们现在还在用,尤其是中医领域,五行生克是中医诊断论的基础知识,不可或缺。

而中医理论有走向世界的趋势,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有中医馆,那么为什么西方国家的“五行学说”落寞了,而我们国家的“五行学说”依然流行,依然很好用。其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五行学说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结合了地理方位,春夏秋冬,人体器官等等,而西方国家的“五行学说”都还停留在单纯的物质构成层面,没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那么自然解决不了生活中遇到很多事情,其生命力自然大打折扣。

五行概念始于《尚书》,单纯地指代水、火、木、金、土五种常见的自然物质;后经春秋战国至两汉的发展演变,在相生相克思维的基础上,又附之于阴阳、四时、五方、五德等概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阴阳五行系统模型。

五行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五行属性事物之间关系是相互克制的;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在这里要给大家提前强调一点,五行生克关系是一种类比总结性系统,不是严格的逻辑系统。所以不要纠结他的逻辑性,比如金生水,金凭什么生水?你用现代科学和现代逻辑学来论,那么古人的言辞就一定是错误的,不严谨的。

五行与方位,天干地支,颜色等的联系如下:

木:东方,甲乙,青色,青龙。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属东方。

火:南方,丙丁,红色,朱雀。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属南方。

土:中央,戊己,黄色,应龙。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属中央。

金:西方,庚辛,白色,白虎。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属西方。

水:北方,壬癸,黑色,玄武。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属北方。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长夏属土,长夏是夏和秋之间的一段过度期,天气湿热,庄稼走向成熟的一段时期,需要土的承载,所以长夏属土。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收敛,秋天收获,树叶花草凋零,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古语云: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自混沌鸿蒙,开天辟地,人立其中,天、地、人三才立,万物成。清者上浮为天,浊者下降为地,圣人立于天地之间,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调节阴阳,和谐万物。天道重子,地道重丑,人道重寅。故以寅月为岁首,立春为岁首元旦,此为干支阳历之法。

木,始于寅(立春),旺于卯(春分至极),接地气于辰(清明)。圣人立法,以木为人,人生于寅,重寅月,立春为元旦,人气旺于卯(春分),及至清明,人气入土,是为辰月,人气入土,乃人气衰而入墓之象,世人哀之,故以人气入土,设辰月清明节扫墓祭奠之。木气入土,犹人入墓,折柳喻木,寒食禁火,辰月清明也。

火,始于巳(立夏),旺于午(夏至至极),接地气于未(小暑),太阳虽炙热至极,然炙烤大地,与大地产生反应,产生暑气效果,需要时日,当在未月(小暑),日接地气,暑气形成,天地同热。

土,旺于四季,四季之末月:辰、未、戌、丑,皆为土。人虽贵为三才之一,然终为土所造,生于地,立于地,制于地,归于地。人一生皆离不开土。辰、未、戌、丑皆为地球地气与太阳阳气,产生剧烈反应的四个土月。

金,始于申(立秋),旺于酉(秋分至极),接地气于戌(寒露),秋高气爽,天凉接地气,凝为露水,是为戌月(寒露)。

水,始于亥(立冬),旺于子(冬至至极),接地气于丑(小寒),天寒地冻,天寒接地气,地始冻,是为丑月(小寒)。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的运行(运动)和循环生克变化所构成。五行在人体来讲,代表五脏六腑,各有所属;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属脾,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这些基本的联系,一定要非常熟,方便你理解后面的章节内容。但阴阳可能会互为表里,要灵活应用,比如说,甲木受克,可能是胆不好,但也可能应验在肝脏,因为阴阳是互为表里,甲木受伤,木很弱的话,乙木也会跟着非常弱,它又可能应验在胆,也有可能应验在肝;丙也一样,可能应验在小肠,但他的心脏功能也不会太好。

五行学说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世上万事万物朴素地分为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生克制化的关系,来说明和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像阴阳一样,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相克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相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没有相克,就没有事物发生发展中的协调和平衡。相生保证了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和可能性,相克保证了事物发展的控制力和协调性。事物之间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辅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的不断生长、变化和发展。《类经图翼》曰:“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早在春秋时期便提出了属性论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以木、火、土、金、水为序,是循环数,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因为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帝》篇中记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五行”一词,最早出处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

《洪范》中则指出“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它提出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和作用,但是它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穷通宝鉴》中写道:“夫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过与不及,皆为乖道,故高者抑之使平,下者举之使崇,或益其不及,或损其太过”。

所以五行关系一定要灵活应用,不是生就好,也不是克就不好。一切生克关系,都是过犹不及,适度最好。

举例,木生火,生我者为父母,对于火来说,木就是它的父母,得到了父母长辈的生扶,就像得到了父母的爱,当然是好事,但是木多火炽,木多火燥,这就是溺爱,过犹不及,反而对火来说不是好事。

而一棵不起眼的顽木,在木匠手中,经过金器雕刻打磨,会变成好看的家具,甚至是栋梁之材。就像一个惹是生非的孩子,经过训练和培养,变成一个大有作为的人一样。这就是说木被金克,不一定是坏事。所以生克没有绝对的好与坏,要根据情况而定。

《渊海子平》有这样的论述: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炽;木赖水生,水多木漂;水赖金生,金多水浊。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缩;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

金能克木,木坚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多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衰遇火,必见销熔;火弱逢水,必为熄灭;水弱逢土,必为淤塞;土衰遇木,必被倾陷;木弱遇金,必被砍斫。

强金得水,方锉其锋;强水得木,方缓其势;强木得火,方泄其英;强火得土,方敛其焰;强土得金,方化其顽。”

再跟大家强调,读这些内容不能用逻辑衡量,阴阳五行理论是一种朴素的哲学观。就像我们现在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政策实施和科学工作一样,中国古人用阴阳五行理论来指导工作和生活是一模一样的。而且这套理论至今在发光发热,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其实写这本“朴易天下”,我犹豫了很久,主要是我深知,这里面的内容不好学,亦不好用。但人们争先恐后的往里钻,都想成为能预知自己人生的人。很多人也问我,初学者该怎么学,读什么书,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给他们推荐。写这本书,就算是身体力行的回答。

月亮和地球等天体运行有轨迹,知道了引力定律就可以计算其运行状态,现在我们发射人造卫星,或者真人登陆月球和火星都需要精确的计算。人的人生轨迹,确实有固定轨迹,但又充满变数,探寻这些运动轨迹,改变人生运动轨迹,就是很多人想做的事情。

我当然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去学习科学知识,去研究星辰大海,而不是沉迷于传统的术数预测中来,原因很简单,不是说传统文化不好,而是人要与时俱进,学识也要与时俱进。就像现在西医比中医受欢迎,西医比中医规模更大。不是说中医没有用,不是说中医治不了病,而是时代发展更推崇西医。中医西医当然各有所长,科学再进步,也有其局限。有些人各种仪器检查过了,都好好的,可就是不舒服,这疼那疼。用中医解释,是很容易找到原因的,对症下药,自然就好了。

传统文化的精髓,需要继承人,所以写这个书,也是好的。与我自己而言,我必须将传统文化的内容与现代科学结合来为大家开示,这样也算是一种与时俱进吧。

阴阳五行,河图洛图,天干地支你们要熟悉,才能对后面产生的术数预测融汇贯通。

摘自灵遁者书籍《朴易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