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粟裕碾庄战役期间临阵换将,张震多年后的回忆,揭露其中真实原因

 新用户8100fOr9 2023-12-05 发布于江苏

1948年11月11日,华野经过数天追击,成功将黄百韬兵团合围于双堆集。

至此,粟裕终于报了几个月前豫东战役时,黄百韬横插一杠子的仇。

粟裕碾庄战役期间临阵换将,张震多年后的回忆,揭露其中真实原因

作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碾庄战役其实有不少勘误,比如早些时候文章中称华野为这一战伤亡六万多人,并称在解放战争中也是前所未有的伤亡。事实上打黄百韬兵团虽然艰难,但我军实际伤亡为两万七千三百多人,而根据资料统计,华野在整个淮海战役中,伤亡105097人,阵亡、失踪28264人。

不过,即便是伤亡两万七千三百多人,那也不是个小数字,要知道每个数字背后,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整个碾庄战役期间,粟裕压力着实不小。

济南战役前,毛主席就曾考虑过淮海战役,当然毛主席的所思所虑后来同粟裕是不谋而合。

那时,国民党徐州剿总驰援济南的有黄百韬、邱清泉、李弥三个兵团,毛主席一开始选中的,就是黄百韬和邱清泉。

1948年8月,华野特种兵纵队司令员陈锐霆到西柏坡汇报华野炮兵情况,临走之前毛主席就曾拉着他的手说:

你回去代我向粟裕同志问号,我把黄百韬、邱清泉记在他名下了。

在原来济南战役的计划中,原定是攻城打援,只是没想到济南战役打的太快,加上杜聿明过于谨慎,济南战役打援没打成。

不管淮海战役之前如何计划,黄百韬的第七兵团其实都在计划中,区别只是怎么打。

从这方面来看,我们的敌人倒是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便利,黄百韬兵团的覆灭,其实各方面综合因素有很多。

粟裕碾庄战役期间临阵换将,张震多年后的回忆,揭露其中真实原因

按照预定计划,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到11月11日,黄百韬兵团被围在双堆集,在被围之前黄兵团实力已经折损了一小半,63军在窑湾镇全军覆没,中将军长陈章被击毙。

“对淮海战役来说,这只是序幕的序幕。”

粟裕在碾庄围住黄百韬兵团后,随即组织攻击集团,命陈士榘随九纵跟进,统一指挥第四、第六、第八、第九各纵队(后来又加入13纵),并在特纵的配合下,向碾庄发起进攻。

从这个计划来看,华野显然没有投入全部的力量。

事实上,也不是不愿意,而是不能。

碾庄圩其实是由十几个不大的村子组成,方圆只有10平方公里,能够让十几万人同时展开已经很不容易,所以整个碾庄战役,粟裕主要的经历是在打援上,毕竟只要围死了碾庄,黄百韬出不来,但徐州方向上的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却是实打实的威胁。

粟裕命令王建安、谭震林统一指挥七纵、十纵、十一纵负责阻击敌人徐州方向的援军,打了徐东阻击战,又命令韦国清率二纵、十二纵(苏北兵团)抄后,截断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的退路。

有意思的是,当时杜聿明同样注意到这一情况,并要求邱清泉派兵抄后,结果整编74师走到潘塘时,与同样绕路过来的韦国清苏北兵团不期而遇,双方大战了一场。

当时,粟裕正思考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见邱清泉兵团来攻,于是命令韦国清边打边撤,以营造后力不济的态势,诱邱清泉上钩。

尽管粟裕这一构想未能实现,但邱兵团却被阻于半路,直至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都没能上前一步。

1948年11月12日,陈士榘统一指挥华野5个纵队组成攻击集团,向碾庄的黄百韬兵团发起猛攻。

应该说为了这次作战,华野拿出了最好的阵容,陶勇四纵、王必成6纵、聂凤智的九纵等几个纵队都是最善进攻的纵队,而且还有特纵加持。

粟裕碾庄战役期间临阵换将,张震多年后的回忆,揭露其中真实原因

陈士榘也认为,黄百韬进入碾庄后,立足未稳,我军只要趁势发起进攻,就能够拿下来。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华野各部发起进攻后,黄百韬却负隅顽抗,打了几天,华野各负责主攻的部队都出现了很大的伤亡,不得不撤下来连夜休整。

当然,华野进攻不利,各方面的因素很多。

黄兵团整体实力在国民党军中确实是首屈一指,黄百韬自己的发家部队25军就很难对付,况且就在不久之前,李弥兵团曾在碾庄圩驻扎,修筑了较为坚固的防御工事,黄百韬兵团到碾庄后,又依托于这些防御工事做了更进一步的修建了补充。

本来华野部队很擅长打穿插作战,可黄百韬兵团被挤在碾庄圩后,反而有利于他把大规模部队团成一团,华野很难打穿插,只能硬着头皮打不擅长的攻坚。

更为关键的是,华野在前几天的追击作战,已经很疲惫,各纵队所携带的弹药都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华野自然很难讨的便宜。

据不少参加华野老兵回忆,碾庄战役打的着实艰苦,各纵队伤亡都不小,敌人的暗堡和火力点布置都很巧妙,有时阵地前看似是一片坦途,但实际上敌人把暗堡布置在地底下,火力点就紧贴着地面,战士们冲过去,被敌人隐蔽的火力点射倒,后面的人连从哪儿打过来的子弹都不知道,紧跟着就是再往上冲,然后再倒下……

对敌人在碾庄圩设置的夹墙式暗堡,华野指战员更是毫无办法,有时候刚冲进村子里,还没来得及喘口气,顷刻间就被从背后射来的子弹打倒。

不少战士们从前线撤下来后,都是怨声载道,他们打仗不怕牺牲,但怕不明不白的牺牲:

过去是敌逃我追,我占上风,在运动中歼敌。现在敌人依托坚固工事与我对垒,仓促攻坚,又求胜心切,是我们轻敌了。底边我便,必须调整战法。

粟裕接到前线传来的战报后,更是心急如焚,因为前线战况胶着,粟裕压力陡增,本就身体状况不佳的他更是血压飙升。

出乎意料的是,后来主攻的各纵队报上来伤亡数字却很少,显然各纵队都打了“埋伏”,生怕在这关键时候被撤下去。

据13纵司令员周志坚回忆,当时他回到指挥部接到粟裕电话,还没寒暄两句,就被点破纵队伤亡大的事实,不得已只能撤下去休整。

粟裕碾庄战役期间临阵换将,张震多年后的回忆,揭露其中真实原因

粟裕后来又给老部下陶勇打了电话,详细的询问伤亡情况,陶勇本来还打算隐瞒:

“不到两千,伤亡不算大。”

电话那头粟裕一听就火了:

“骗鬼!如实上报!”

当时,陶勇4纵伤亡已经达到了4300余人,粟裕一听,心情十分沉重。

根据资料来看,华野参加淮海战役的各纵队,普遍员额在25000—30000人之间,九纵人数最多,也只有3.1万人,而陶勇的四纵合计人数只有2.3万人,这还不包括非战斗人员。

事后,粟裕亲自赶往野战医院,发现此地早已经挤满了伤兵,心情不由得十分沉重。

时任华野副参谋长的张震在后来回忆时也说:

“此时战况传来,在陈士榘参谋长的指挥下,我追击部队已将黄百韬兵团合围于碾庄圩地区……因我军由夜战追击转向村落攻坚,未及时转换战术,仍然猛冲猛打,在已有野战工事的敌军火力杀伤下,部队每攻一村,费时费力,伤亡巨大,进展缓慢。”

1948年11月14日晚,华野前委在碾庄南的土山镇开会,会上各纵队指挥员各抒己见,粟裕也意识到,必须要调整战术,调整华野指挥机构。

过去华野虽然极擅长打歼灭战,但都是在运动战中歼敌,打有坚固的防御工事的敌人尚属首次,碾庄之战打黄百韬兵团,显然不同于过去宿北战役、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华野必须调整战术,以适应攻坚的需求。

这次战时会议一直开到了半夜12点,最终商量的一个结果是:

“陈士榘改为负责阻援任务,攻击集团则是由指挥系统较为完全的山东兵团指挥部接替。”

当然,之所以战时调整指挥机构,并不是对陈士榘的否定。

陈士榘其实有自己的长处,他本身也是擅长攻坚的战将,而且有大兵团指挥作战的经验,华野七月分兵时,陈士榘就同意指挥三纵、八纵、十纵挺进鲁西,功劳同样不小。

粟裕碾庄战役期间临阵换将,张震多年后的回忆,揭露其中真实原因

不过,相比于的山东兵团,陈士榘的指挥机构便显得有些不完善。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陈唐兵团虽然独立作战,但是整体仍然在华野指挥下。

事实上,山东兵团在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是在独立作战,特别是在华野七月分兵以后,更是独立解决胶东战事,就连毛主席也夸奖过:

“许世友了不起,打红了胶东半边天。”

尽管淮海战役时,许世友因病未能参与,但山东兵团指挥部在副司令员王建安的指挥下,班子仍然很齐全。

11月15日,王建安在接替攻击集团指挥后,在粟裕命令下,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并利用近迫作业的方式,尽可能的贴近敌人阵地作战。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黄百韬兵团的生存空间被一点一点的压缩。

尽管在总攻之前,六纵被抽调南下,协同中野作战,可碾庄战役整体实际上已经大局已定,黄百韬再难有所作为。

至11月22日,在华野不懈努力下,碾庄终于被攻破,黄百韬兵团全军覆没。

整个碾庄战役,华野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各纵队伤亡普遍都在4000余人以上,战斗骨干整体减员了三分之一。

即便是没有参加最后总攻的华野六纵,伤亡也在3700余人,如果算上六纵南下协同中野阻击刘汝明、李延年兵团伤亡,合计战斗减员在4300余人。

粟裕碾庄战役期间临阵换将,张震多年后的回忆,揭露其中真实原因

据不少六纵的干部战士回忆,碾庄战役,六纵确实是伤了元气。

以49团为例,全团骨干伤亡648人,看似是不多,但细细分开算,当时49团只是勉强保持了三个营的建制,每个营能够保持战斗力的只有一个连,有的连甚至不足两个班。

好在我军在战前就制定了“即俘即补”的政策,才使得各部队在战后没有减员,反而还出现增加的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