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庭内景经》全文全解析(第二十八)——仙人章

 tjboyue 2023-12-06 发布于河南
《黄庭内景经》全文全解析(第二十八)——仙人章

原文:

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黄童妙音难可闻,玉书绎简赤舟文。字曰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火兵符图备灵关,前昂后卑高下陈,执剑百丈舞锦幡,十绝盘空扇纷纭,火铃冠霄坠落烟,安在黄阙两眉间,此非枝叶实是根。

译文:

仙人道士并非得到神仙点化而成仙,积累自身的精气,就能成为真人。黄童妙音是由一阳之动产生的,想要听到它并非易事,可以通过学习玉书丹经来掌握它的运用。黄庭真人头戴金巾,身穿甲胄,手持符印,打开人身七门。火兵符图是火候法诀,关键在于灵关心主的调节。心前肾后,水火交济,妙在于掌握其运用。持慧剑如电光般迅速,运用神光调节火候,如同舞动锦幡。在虚无窟子中运动丹药,上升至霄汉,或如落霞般归于中丹田。这些并不是枝叶,而是根本。

注释:

1、仙人道士非有神:意思是仙人道士并非是人格化的神仙,也不是人格化的神仙所成就的。

道家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道,即元气。老子《道德经》认为,道是一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摸之不得,却又是有象有物、有精、有信、实实在在的事物。

道家对生命活动中心身关系的认识是:心为一身之主宰,气为性命之根蒂,气绝则神亡。所以,其养生术主张以命功为基础的性命双修,不赞成一味追求在静定中出阴神、“见自性”那种单纯修性的方法。

2、积精累气以成真:指仙人道士之所以成为真人,是积精累气的结果。

钟离权把“仙人”分为五等:

一是“鬼仙”,是指“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容槁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出阴神”的人;

二是“人仙”,是指那种虽然不悟大道,但得道中一法一术,终身苦志修持,做到“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的修炼者;

三曰“地仙”,是指能够效法天地阴阳升降之理,识龙虎坎离交情之法,行五行颠倒之术,达到“三田反复,烧成丹药”,可以炼形驻世者;

四曰“神仙”,是指达到“五气朝元,三阳聚顶”、“阴尽阳纯,身外有身”的真人;

五曰“天仙”,是指在人间功行满足,归返洞天,返还“三清虚无自然之界”者。

在五仙之中,除鬼仙与天仙之外,其余三仙的成就都是通过形气神合炼而达到的。这也正是道家修炼的宗旨。

3、黄童:黄庭真人,亦名赤城童子。妙音:谓黄庭真人之妙音。

4、玉书绛简赤丹文:指诸道经或丹经。意思是欲闻“黄童妙音”,须求诸道经。

5、字曰真人巾金巾:指黄庭真人头戴金巾,即黄色头巾。

6、负甲持符开七门:指黄庭真人身穿甲胄,手持符印,打开人身之七门。

七门:指人身所具修道炼养的七个门径。一曰天门,在泥丸:二曰地门,在尾闾;三曰中门,在夹脊:四曰前门,在明堂;五曰后门,在玉枕;六曰楼门,在重楼:七曰房门,在绛宫。

此七个门径,正在河车路径之上,乃是内炼功夫的关键所在,若能开此七门,则周身真气运行必然畅达无碍,百病皆消。此七门之中,尤以尾闾为要。丹家有诗云:“尾闾九窍为铁鼓,周天火候做弓箭,撞开尾闾功非小,一派黄河上下流。”

7、火兵符图备灵关:这里是比喻丹道火候法诀备于一心

火兵:比喻火候。

符图:乃行兵布阵之号令符印,这里比喻法诀。

灵关:指心,

火候运用在丹道中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却是不可轻传,也不易明传的法诀。故有“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之说,其实,丹法所谓火候就是指心意的运转,其枢要就在于一心之运用,故云“火兵符图备灵关”。

8、前昂后卑高下陈:意思是心居胸中,位近前胸肾居腹部,位夹脊骨,一高一下,故曰“前昂后卑高下陈”。

9、执剑百丈舞锦幅:意思是运用两目之神光于不同的火候,或文或武,或寂照或朗照,或在黄庭丹田,或在尾闾河车,犹如锦带。

剑:指两目之神光,丹家喻之为慧剑。又,慧剑亦指“觉性”,即思维意识。在丹法中,意念与神光,均谓之火,呼吸则谓之风,所以,不管是指神光,还是指觉性,在火候中其意义并无不同。

10、十绝盘空扇纷纭:盘空指极高的空间。空中作气,便是风。火候进退,必借助于呼吸之风。虚空作气,又复鼓动之,故云“扇纷纭”。

11、火铃冠霄坠落烟:“火铃”,即丹经之“火珠”,指金丹大药。《仙佛合宗语录》云:“今且以大药初生言之,因其多经积累,始得形如火珠,此先天纯阳之气,能生后天真息之火,火药同根而生,故言药不言火,而火在其中矣。”大药产生之后,必经河车道路,上至乾顶,然后再行下降,落入中丹田。《翠虚篇》描述此节功夫说:“水源清清如玉镜,就使河车如行船。一霎火焰飞烧天,鸟魂兔魄成微尘。”据此,则本句可理解为比喻大药过关服食的景象。

12、安在黄阙两眉间:安,这里当“何”、“如何”解。本句意思是大药过关服食的路径是由丹田直冲尾闾,上泥丸,复又降入中丹田,岂在两眉之间!提示人们不要把“火铃贯霄”误认作是在两眉间之天庭。

[13]此非枝叶实是根:谓大药火珠移居中宫,再经温养,成就圣胎,乃是形神俱妙的根本,不可等闲视之。

练养者欲达神仙品位,必从积精累气做起,经龙虎交汇,结成金丹大药,然后,再行静观寂照之法,“温养子珠”,直待“六根成动”,即丹田火炽、两肾汤煎眼吐金光、耳后生风脑后鹫鸣、身涌鼻搐齐现,丹田火珠呈象,表明“太阳流珠与金华结合成团”,能量供足,方可采取大药,过关服食,必经河车道,冲尾闾,过夹脊、玉枕,上入泥丸,然后再由泥丸,经明堂,下降重楼,落入中田。故云“负甲持符开七门”。

倘若“七门”不开,大道阻不动之时,又须凝神静守,待其机转,此时至关重要的是一心不动,一意不散。待其有自动冲关之机,用意轻轻引其发动,并配合施行“巽风逆吹”和“紧撮谷道内中提”的法诀,使之上升泥丸,故云“前昂后卑高下陈”,“十绝盘空扇纷纭”。然后,大药再由泥丸下降,落入中田神室,故云“火铃贯霄队落烟”。功夫到此,已是一身阴气尽散,达到所谓“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的境界,故云“此非枝叶实是根。”

这一章所阐述的,实为丹道高层次炼法,但由于运用了隐晦的语言和比喻,令人难以完全领悟其中的奥秘。许多丹经都类似这样,而本书的难度更甚,因此想要掌握此道者,需要汇聚多种经典,探究其中的细节和隐秘之处,最终才能领悟其中的精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