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篇丨崔允漷:新教学模型——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

 大奔h1wmjlcm1r 2023-12-06 发布于福建

图片

来源丨首届“新教学、新评价、新技术”论坛
整理中小学老师参考
分享 |崔允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所所长
图片

本文约3700字,阅读需8分钟

导读:

为有效推动新课标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2月2日至4日,由上海现代新课程研究发展中心、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翼鸥教育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新教学、新评价、新技术”论坛在上海举办,高校专家、一线专家、全国教育系统管理者、教研员、中小学校长、一线教师等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新课标下的教学实践。

12月3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以“新课标需要什么样的新教学?”为题进行了分享。从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评三大方面,深度分析了新课标背景下的新教学模型。

新课程需要新教学,其实这个话题也不新了。国家课程改革的路线图很清楚,课标就是学科教育的“家”,所有的教学变革就是让学生更好地“回家”。如果连“家”在哪儿都不知道,整天搞教学改革,这样的教学很可能让学生们“离家出走”,越搞越糟。

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很清楚地描绘了育人蓝图,老师们需要根据新课标,清楚地知道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回家。

图片

先来谈谈此次新课标的两大突破。

突破之一:核心素养(突显课程育人)

课程核心素养是该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指该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贡献,是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之后而逐步养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情境性、反思性。

课程目标要回答“育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这背后正是核心素养的意义所在。

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案、新课标、新考评这五大要素,就像是一颗颗珍珠,把珍珠串联起来做成项链就是核心素养的功能与价值。

突破之二:学业质量(回答育了什么)

学业质量标准回答了“育了什么样的人”这一问题。因为我们的“家”已经换成了“新家”了,如果还在走“老路”,怎么能够到达自己的“家”?

在这一背景下,华东师范大学30多位专家花了3年多时间建构了坚持素养导向的新教学模型。经过反复研讨、提炼、迭代,我们将其概括为四大方面:

第一,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

第二,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

第三,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试;

第四,线上线下的智能系统。

图片

我将核心分享第一、第二部分的内容,第三部分由杨向东教授、周文叶教授分享、第四部分由杨晓哲教授分享。(注:系列内容将以专栏形式陆续发出)

01

新教学模型——

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

新课程要求在一线课堂落地核心素养。在没有制定学业质量标准之前,老师们落地课标的方式是点对点,把课标要求变成课堂学习目标,这样的落实路径导致了“见树不见人”。

新课程新课标背景下,素养本位的单元设计要求教师首先确定目标体系,包括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即教师们如何根据学业质量标准、学段标准,设计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个课时的“育人”目标。学习清楚了,再去研究教材。这是从“教书”走向“育人”的关键所在。

图片

因此,就必须要有大单元。大单元不是“越大越好”,它非常具体,有四大关键点:高价位目标、多课时构成、微课程建设、学习组织者。

高价位目标:解决真实情境问题,产品/作品导向 

多课时构成:多个课时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

单元一定要看到素养,课时没办法看到素养。如果凭借一堂40多分钟的课堂就能让素养看得见,那太简单了!因此,在一个单元、一个学期后要看得到素养。

一个单元不管是包含八个课时、十个课时或者十四个课时,都是一个教学单位。如果将几篇课文单独教完后,再简单相加,这不是单元。也就是说,单元不是知识结构或内容单位,而是学习单位、课程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是一个微课程。

微课程建设:将目标、情境、知识点、课时、教、作业、展示、评估建设成为一个微课程,即有组织的学习项目。

此外,大单元要有结构化,因此必须有学习组织者。

学习组织者:作为单元学习的“骨架”,统摄所有学习活动。学习组织者有三大类:大问题、大任务、大观念。

大问题——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大任务——制品、作品或产品; 

大观念——知识整合、内化后的想法或观念。

大单元教学:让学生经历有组织的深度学习

一个单元是由单元导学、单元小结与反思,中间再由大任务、大问题、大观念把整个学习过程组织起来,从而让学生经历有组织的深度学习。从而,脱离碎片化学习单个知识点的教学。传统的零碎式知识点教学的方式,培养出了一批批只有知识、没有文化的学生。

图片

因此,核心素养呼唤课程内容结构化、综合学习,需要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大单元教学是唯一的教学选择。同时,大单元教学一定按照总-分-总的方式来实施,就像一堂课一样,前有导入,后有小节。有单元导学,又要有单元小结。

这里,要回答两个让老师们感到困惑的问题。

问题一:大单元一定要打破教材体系,重组内容吗?

我来明确告诉大家。老师们一定要基于教材,用好教材,来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而不是打破原有教材体系。教师核心的教学内容就是用好教材,让学生学好教材。

问题二:“大单元越大越好吗?”

大单元不是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时间越长越好。大单元一定要根据素养要求、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进行设计。

02

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

为什么要强调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因为“家”已经搬了。

真实情境的深度学习源于核心素养的整体性、情境性与反思性。将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分开,片面强调“旧三维”、“新三维”,这种说法不对。以老师教学的核心素养为例,一位老师如果能上好一堂公开课,就证明他/她具有关键能力;如果他/她能一直把课上好,就证明有必备品格;如果一个老师整天思考如何把一堂课上得更好,就证明他/她有价值观、信念。当然,考虑到要评价核心素养,在一定情境下是可以分开做的。

此外,核心素养具有情境和实践性。如果一位学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才可以朗读地很好,这不能说明他具备核心素养。如果他能面对很多听众,朗读地很好,并产生影响,才是具备核心素养。无情境,非核心素养。无反思,则非深度学习。真实情境下的深度学习即实践学习。

真实情境:是何?

当下,老师们还有一个很大的困惑:

“情境是什么?什么叫真实情境?”

情境与语境、场景、情景要分开。

教师要创设真实情境,学生要完成“真实任务或问题”。

以“愚公移山”一文为例:

老师在上课前在教室中设置了两座大山……(场景

老师根据上述创设的场景开展教学(情境教学)

学生看课文中的对话(上下文),角色扮演愚公与人对话(语境)

学生学完课文后,请他在讲台上讲讲愚公移山的故事(真实情境)

所以,任务或问题必须真,情境也要尽量真;面对任务或问题的人不一定是学生,但解决问题的人必须是学生。

学科实践的涵义


新课程改革新了二十多年,课堂的确“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但有没有乱动、假动、难动?有没有为动而动?针对这一问题,强调学科的实践性,背后体现的是学科的严谨性。其试图解决教学方式变了,活动也有了,但没有很好育人的这一现状。

在学术语境下,学科实践是指具有学科意蕴的典型做法,即学科专业共同体怀着共享的愿景与价值观,运用该学科的知识、方法与工具,整合心理过程与操控技能,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的一套典型做法。

在学校语境下,学科实践就是学习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与行动,强化学科的严谨性与实践的深刻性。

学校是学生来学学科的地方,学科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引用麦克·扬的观点来看,学科知识是最强有力的知识。实践性是要改造客观世界,还要反过来改善自身,这个叫实践性。学科实践与自主合作探究式一种绝对关系,不是以前的不好,或者把以前的废掉。

避免用“不科学的”方法学科学


科学的本质是实验,可是我们的科学课程“不做实验”。整天刷题怎么能刷出“科学家精神”?

现在有很多学校和老师,高考不考实验,老师就不教了。但不做实验,如何学好物化生?

物理不碰物(物体),怎么会信“物之理”? 

化学不见化(变化),还能叫“化之学”? 

生物不懂生(生命),只知细胞遗传ATP,没有生命观念

学生仅仅靠刷题,生物考了100分,但却不知道什么是生命。

这就是我们当下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深度学习何以可能?


如何才能促进深度学习在课堂教学的发生?要把教材内容单元化(一章或者两章,一课或者两课)。

如何单元化?

单元化其实是指课程内容结构化,进而学科实践、进而跨学科主题学习、进而真实情境、进而真实任务,这样才能实现深度学习。

所以,大单元教学也是落实学科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不二选择。

图片

图片 

03

问题解决的进阶测评

接下来,我简要讲讲评价,有四个观点。

第一,分数。分数现在是集体无意识!几乎14亿人都在忙分数,但谁也说不清楚分数代表什么、意义何在。

第二,没有学业质量水平支撑的分数是“无进阶”的测评结果,是无法解释的。

第三,可喜的是,我国关于学科学业质量水平的研究已经走出了“第一步”。这一步,意义重大!

图片 图片

第四,PISA的学业质量水平编制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小编结语: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走向核心素养目标实现的道路依旧漫长。但我们只要朝着这个方向慢慢深耕,它的意义和价值会被看见。坚持素养导向的新教学模型,更是需要以长期主义者的态度和精神,去一步一步实现。

中小学老师参考》是由产学研媒联合发起成立的教育领域新媒体,专注于基础教育领域,聚焦新课标、新教材、新课程方向,为中小学老师群体提供最前沿的信息与知识,引领大家关注最新的教与学模式,让改变从课堂发生!

联系我们

孙文敏:主笔/内容老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