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昌都战役打开和平解放西藏大门,也是解放中国大陆的最后一战

 兰州家长 2023-12-06 发布于安徽

进军西藏

振兴

一、刘伯承、邓小平为何选择十八军?(略)

昌都战役打开和平解放西藏大门,也是解放中国大陆的最后一战

昌都战役军政双胜,2700余名守卫昌都的藏军放下武器

三、进军西藏,昌都战役打开和平解放之门

中共中央、毛泽东在部署人民解放军向西藏进军的同时,从西藏社会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

1950年1月18日,朱德在政务院召开的西藏问题座谈会上提出:“西藏问题最好采取政治解决的办法,不得已时才用兵,要向西藏贵族、王公、喇嘛们说明我们的政策。”

2月25日,刘少奇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西南局的电报中指出:“我军进驻西藏的计划是坚定不移的,但可采取一切办法与DL集团进行谈判,使DL留在西藏与我和解。”

5月17日,中共中央又致电西南局、西北局等:“在进军西藏的既定方针下和军事进攻的同时,利用一切可能,进行政治争取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为此,党中央和西南局、西北局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争取同西藏地方政府谈判,和平解决西藏问题,但遭到国内外反华势力和西藏当局的阻挠与拒绝。

为了对抗解放军进藏,西藏当局大力扩军备战,藏军由原来的14个代本(相当于团),扩充为17个代本,并动员了大批民兵和僧兵,还由藏军司令率领一批官兵在江孜的印度兵营,接受军事技术训练。

他们将大部分兵力部署在金沙江西岸和昌都、类乌齐地区,企图阻止十八军于金沙江以东。

为排除和平解放西藏的阻力,进行一场军事较量已不可避免。中央决定以打促和,及时进行昌都战役。

此前,按照中央的部署,我军4路进军部队,经艰难跋涉,已到达预定位置。

十八军从四川进军,军前指于4月24日到达康定,北路先遣部队五十二师一五四团28日抵达甘孜,南路先遣部队五十三师一五七团8月2日到达巴塘。

从云南方向进藏的十四军四十二师一二六团(附一二五团三营),于4月初在丽江地区集结待命,后于9月进至滇西北的德钦和察隅地区的松塔。

从青海进军的由一军组建的一支600人的精干骑兵支队,于7月24日进至玉树。

从新疆进军的由二军组建的独立骑兵师,于5月进驻南疆地区,并派出一个先遣连,于8月29日进至西藏阿里地区改则。

我军已在西藏的东南、东、北、西北各个方向,形成了“多路向心进兵”之势。

1950年9月5日,张国华抵达甘孜,与先期到达的军前指汇合,组成军的前方指挥机关,组织实施昌都战役。

张国华到后,拜访了甘孜一些有影响的藏族上层爱国人士,征求对我军进藏的意见。吴忠将军后来回忆:张国华最不放心的是后勤运输能力,当玉隆大头人夏格刀登等人,向他保证可以动员3万头牦牛,把向昌都运输的主要任务担当起来之后,他即定下了开始进行昌都战役的最后决心。

根据当面藏军情况和西南军区的战役基本命令,张国华决定“在战役组织上,采取以我之主力使用于右翼(北面),迂回昌都以西,迫使敌军聚集昌都而歼之”的原则,采用正面进攻与战役大迂回相结合的战法,组成南北两个作战集团,集中主要兵力于北线,围歼内乌齐、恩达及澜沧江以东之藏军。

北线部队为五十二师、青海骑兵支队等,分左、中、右三路配置。

由五十二师师长吴忠、副师长陈子植、政治部主任周家鼎组成师指挥所,随中路一五五团、一五六团等主要攻击部队前进,指挥北线集团作战。

五十二师副政委阴法唐、参谋长李明,率右路一五四团、青海骑兵支队,进行千里大迂回,对敌实施战役包围。

左路部队由军侦察营营长苏桐卿和军直政处主任王达选带领,担任正面箝制任务。

南线由五十三师副政委苗丕一率一五七团,从巴塘渡金沙江,攻歼宁静藏军,直出邦达、八宿,切断藏军西南退路。

此外,云南十四军四十二师部队向盐井攻击前进,防止藏军向查隅逃窜。

该战役自1950年10月6日发起,至24日胜利结束,被称为解放中国大陆的最后一战。参战官兵勇敢战斗,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所向披靡,像一把锋利的钢刀插向昌都。

昌都一役取得军政双胜,消灭了西藏地方政府藏军主力,促使阿沛·阿旺晋美率部放下武器,争取了藏军第九代本起义,震撼了西藏统治集团,打开了进军西藏的大门。刘少奇曾经说:昌都战役胜利的意义,好比是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一样。

昌都战役促使西藏上层统治集团在政治上迅速分化,爱国派更加坚定,顽固派开始动摇。DL于1950年11月14日提前亲政,亲帝国主义、抗拒与我和谈的摄政达札下台。

昌都地方政府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40名军政官员联名写信,敦请DL喇嘛与中央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在中央政策的感召和各方面的努力下,DL喇嘛终于抛弃幻想,面对现实,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和谈代表团,于1951年4月22日抵达北京,谈判和平解放西藏事宜。

中央人民政府方面的谈判全权代表是:首席代表李维汉,代表张经武、张国华、孙志远。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即《十七条协议》)正式签订。 《 协议》的签订,使西藏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昌都战役打开和平解放西藏大门,也是解放中国大陆的最后一战

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全权代表在《十七条协议》上签字(左2为张国华)

5月25日,毛泽东发布关于进军西藏的训令,指出:“ 我人民解放军为了保证该协议的实现与巩固国防的需要,决定派必要的兵力进驻西藏”。训令对进军部署、物资补给、修筑公路,修建机场等,作了具体安排,提出明确要求。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康藏高原晴空万里。张国华、谭冠三、第二参谋长李觉、政治部主任刘振国和十八军机关,离开甘孜徒步向昌都进发。

18日到达昌都,在此进一步筹划向拉萨进军工作。

8月28日,张国华、谭冠三等率军指和西藏工委机关、入藏地方干部及军直各分队共2500余人,由昌都出发,取道“小北路”,经丁青、沙丁、桑达本贡、墨竹工卡向拉萨进军。

一五四团与军直同为第一梯队,取道“中路“,经嘉黎、太昭、墨竹工卡向拉萨挺进。

五十二师师部率一五五团为二梯队,进驻嘉黎、所宗、则拉宗等地。

这次高原徒步行军,长达近1200公里,军需、粮秣、物资除有限的骡马随队驮运外,大部由干部战士背负。为了多带粮食,必须加大携行量,战士平均负重七八十斤,最多的近百斤。官兵们负重前行,爬雪山,涉激流,风餐露宿,异常艰辛。

李觉在回忆文章写道:进军途中,军前指和五十二师部队先后翻越了10多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横渡金沙江、 澜沧江、怒江等大小河流数十条。爬雪山是异常艰难的,空气稀薄,严重缺氧,呼吸困难,胸闷头胀,每走一二十步就必须休息。我们在翻越5900米的碧如大雪山时,爬了一天,宿营山腰,已接近雪线。次日全天在冰峰雪地里行进。军领导的马匹,都用来给战士驮背包。国华军长、冠三政委的马驮了重病号。我们几个人步行了6小时才到山垭口。国华患有高血压,冠三年纪较大,因严重缺氧,他们的步履极为艰难,但坚持爬到山顶。我们到达山口时,寒风卷着满天大雪,使人看不清道路。张军长、谭政委和我们司令部的参谋们,坐在背包上,顺着风势,人畜一起滑下了雪坡。下山后,我去帮助辎重连的同志救护一匹滑入冰河的骡子,也被风雪卷进了冰河。

翻越这座雪山,为了在漫天风雪中探寻道路,先后牺牲了6名战士。

10月26日,十八军部队历经千难万险进入拉萨城区。西藏地方政府在拉萨东郊隆重举行欢迎十八军仪式。一五四团官兵以分列式通过主席台,接受检阅。

仪式结束后,一五四团在五星红旗和毛泽东、朱德画像引导下,以军乐队、红旗队、腰鼓队为前导,在《解放军进行曲》乐曲声中,举行盛大的入城式,威武雄壮地进入拉萨城区。2万多僧俗群众夹道热烈欢迎,拉萨全城红旗招展,鼓号齐鸣,哈达纷飞,街道两旁人山人海,争相目睹这一盛大的历史场面。

昌都战役打开和平解放西藏大门,也是解放中国大陆的最后一战

18军部队威武雄壮地进入拉萨市区

11月27日,由西北进藏部队司令员范明、政委慕生忠率领的十八军独立支队(西北西藏工委)11OO余人,经3个多月的艰难跋涉、长途远征到达拉萨,与十八军部队胜利会合。

其余各路进藏部队,按照预定部署,进驻了各边防要地,完成了战略展开。

五星红旗终于插上了世界屋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